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的选择.方法将4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采用Siemens Cardiac 64层螺旋CT行CT血管成像检查.确定增强扫描范围、最佳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对比剂注射速率一组为3.0 ml/s,另一组为4.0 ml/s.将获得的图像传人Wizard工作站进行MIP、VR、SSD、VE等后处理,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24例有DSA对照.每一病人做两次血管成像,一组一次全部成像,另一组为分三段成像.结果注射速率为4.0 ml/s血管增强效果及重建图像质量要明显优于注射速率为3.0ml/s者.分段重建显示血管明显优于一次成像.结论正确的注射速率和重建方法选择是提高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多排螺旋CT的出现,CT在泌尿系统疾患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大.笔者搜集我院90例尿路梗阻的病例,目的进一步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34~84岁,平均52岁.全部因尿路梗阻就诊.1.2诊断方法 采用GE 16排螺旋CT,层厚7.5 mm,螺距0.938,重建层厚0.625~1.25 mm.嘱所有病例在检查前1d服流食,当天禁食,喝水.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CT尿路成像(CTU)一般注射对比剂前3~5 min常规静脉注射10 mg呋塞米.对比剂选用碘海醇90~100ml,注射速度2.5~3.5 ml/s,动脉期时间在30~35 s,实质期为90~100 s,延时扫描为10~15 min.扫描后数据传输到AW4.3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以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范肝脏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降低扫描的随意性、主观性,达到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岛津7800TX螺旋CT扫描机,扫描以不同层厚,层距和重建间距。结果:肝脏平扫,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250mA,层厚和层距分为5mm。重建间距为2.5mm,螺距为1,距阵为512×512放大区域包括肝脏大小为准,强化扫描,对比剂量以1.5ml/kg,注射速率为2.5ml/s,在注射开始后20s和70s对全肝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结论:灵活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术(MSCTP)准直与螺距匹配及重建方法的优化选择.方法150例疑肝脏疾病患者,按不同螺距及准直随机分为4组行MSCT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组间及不同重建方法(MIP、VR、SSD)间的图像质量.结果不同准直间、不同螺距间CTP图像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定扫描时间内,2.5 mm准直、0.875螺距组CTP图像质量优于1 mm、1.75螺距组.不同重建方法间存在明显差异,以VR图像质量最好.结论相同螺距、相同扫描条件下,准直越薄,三维图像质量越好.三种重建方法以VR显示门静脉图像质量最佳;SSD在显示立体结构空间定位准确性方面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使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法。方法将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的连续30位患者中,分出10位体重低于70kg(A组)和20位体重高于70kg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B1和B2组),其中A组及B1组注射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4.5ml/s),B2组注射70ml对比剂(注射速度5ml/s)。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的强化程度。结果A组与B2组患者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B1组患者部分血管的增强程度明显低于B2组。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注射剂量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其优越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ABT)在肝脏双动脉期扫描中的技术优化.方法 将200例接受64层螺旋CT肝脏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50例;其中三组患者采用ABT技术启动动脉早期扫描,触发监测点设为腹腔干层面的降主动脉,CT触发阀值分别采用110、140、170 HU,触发后延时5 s开始动脉早期扫描,延时20 s开始动脉晚期扫描;另一组患者动脉早期扫描用固定延时(注射对比剂后)20 s,动脉晚期延时35 s.测量肝实质的强化CT值及腹腔干层面的降主动脉、肝固有动脉的CT值作为评判动脉早期成像质量的指标.结果 ABT三组中,140 HU触发组符合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43/50,86.00%)高于110 HU触发组(35/50,70.00%)及170 HU触发组(32/50,64.00%);固定延时扫描组符合率最低(28/50,56.00%),四组之间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的符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触发阀值为140 HU时,64层螺旋CT肝脏智能触发增强扫描技术可获取最佳双动脉期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不同层厚和螺距对多层面螺旋CT(MSCT)冠状动脉图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8例新鲜猪心选择性注入对比剂后行MSCT扫描,螺距分别为1和1.5,层厚分别为5mm,2.5mm,3.2mm和0.6mm。扫描完成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容积显示(VR)处理。由两名研究人员按本组拟定的评分标准分别独立为所有后处理3D图像进行打分。结果:层厚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明显影响,层厚越薄,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越满意,小的血管分支也可以更好显示。但是使用1和1.5的不同螺距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似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层厚明显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肾脏及肾肿瘤CT灌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脏及肾肿瘤的CT灌注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1例受检者肾脏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包括:层厚3 mm,在对比剂注射后第7 s开始扫描,间隔扫描时间为3 s,共扫描12层,对比剂按1 ml/kg计算给药,经肘前静脉单相注射,注射流量为3 ml/s.取得正常肾脏 (n=13)及肾肿瘤(n=9)血流量(BF)图.结果正常肾皮质BF为(157.3±20.5) ml/(min·100 ml),恶性肿瘤BF为(85.4±43.8) ml/(min·100 ml).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肾脏及肾肿瘤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9.
陆青 《上海医学影像》2001,10(4):246-246
探讨远程多相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能,评价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日本东芝公司Astein-VR型螺旋CT机,Terumo公司21G翼型静脉穿刺针,美国Medraol公司远程多相程控高压注射器,300mg/I/ml欧乃派克90ml,二种注射给药方法,均选用上肢肘静脉穿刺。 1.团注法给药:42例经B超检查疑有小肝癌的患者行肝脏双期扫描。扫描参数:120kV,230mAs,层厚7~10mm层距10mm,螺距1.0,矩阵256×256,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肋下。给药速度每秒3ml,给药所需时间为30s,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5s,门脉期65s。90秒双期扫描全部结束,与血管瘤鉴别诊断需再行第三期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245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0ml/s、剂量为1.5ml/kg时,大部分(>70%)病人能在注射开始后23s与45s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结论 当以上述注射速度和剂量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时,超过70%的病人肝动脉和门静脉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6-28s和48-50s。  相似文献   

11.
多排螺旋CT纵轴分辨力和图像噪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不同成像参数对图像噪声、纵(Z)轴分辨率或断层灵敏度曲线(SSP)的影响,确定多排螺旋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匹配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头部和腹部扫描条件,选取不同的重建层厚、准直器宽度、螺距、卷积重建算法对不同测试体模进行扫描,比较不同参数对断层灵敏度曲线和图像噪声的影响。结果①SSP测试结果:当螺距和重建层厚保持不变,使用三种卷积重建算法重建测量得到的SSP曲线的半高宽(FWHM),即有效层厚基本保持不变。对于相同的重建层厚,改变螺距时SSP的FWHM基本保持不变。②图像噪声测试结果:准直器宽度、螺距相同时,随着层厚的增大,图像噪声有明显降低;层厚、螺距相同时,准直器宽度减小,图像噪声降低(P〈0.05)。对于相同的准直器宽度,螺距改变时,图像噪声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多排螺旋CT,卷积重建算法、螺距和准直器宽度的变化对SSP的影响很小。螺距的变化对噪声的影响不大,而层厚和准直器宽度的选择对图像噪声影响明显。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图像质量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容积HRCT的扫描方案,提高容积HRCT的图像质量。方法应用64排CT对Catphan模具进行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HRCT的扫描方案进行优化,优化的参数包括:探测器宽度、焦点尺寸、旋转时间、管电压及管电流、扫描孔径、螺距、重建卷积函数、重建模式。结果增加探测器宽度可使噪声降低(t=-4.228,P=0.002),放射剂量降低,对空间分辨率无明显影响。改变旋转时间对空间分辨率、噪声(F=0.627,P=0.130)均无明显差异。小焦点较大焦点的空间分辨率提高1 LP/cm。增加管电压与管电流可使噪声降低,空间分辨率随之改善,放射剂量增加。不同扫描孔径的放射剂量有所不同。螺距0.5得到最佳的Z轴分辨率12 LP/cm。在3种高分辨率算法中,bone优于bone plus及edge。重建模式plus较full的噪声降低(t=58.234,P〈0.001),Z轴分辨率也降低。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提高容积HRCT的图像质量并控制放射剂量,有助于正确评价容积HRCT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70 kVp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组(DLIR)算法在低辐射低对比剂用量情况下,是否可以提升0.625 mm薄层小儿腹部CTA图像质量.方法 观察组选取连续的37例[7个月~14岁,平均(6.87±3.11)岁]腹部增强CTA检查,检查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检查方案,扫描采用70 kVp,对比剂用量0.8~1....  相似文献   

15.
双能量颅脑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脑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双能量颅脑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能量颅脑CTA与DSA测得的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的大小。结果 CTA诊断32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另有一枚后交通动脉瘤漏诊,诊断符合率达97.50%。双能量颅脑CTA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20±1.69)mm、(4.12±1.68)mm、(3.21±1.60)mm,DSA检测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33±1.73)mm、(4.30±1.70)mm、(3.25±1.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量颅脑CTA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方法 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MCA的CTA表现.结果 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最少,约占8.5%.MCA 肌桥长度为7~32 mm,平均21 mm,厚度2~5 mm,平均2.6 mm.结论 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站式640层容积CT检查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最佳血管成像扫描时间及左肾静脉(LRV)受压程度与左肾血流灌注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6例NCS患者(NCS组)行三期血管成像,显示与测量LRV受压处,与对照组的左、右肾皮质的灌注值进行比较,并分析LRV狭窄程度与左肾皮质灌注值的关系。结果 对比剂注射速率5 ml/s时,LRV强化峰值时间为25.60 s。对照组左、右肾皮质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NCS组左肾皮质的灌注值低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1);LRV狭窄程度与左肾皮质灌注值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 LRV强化峰值时间可作为NCS血管成像最佳的扫描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心脏成像;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头颈部CTA。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CT值及CNR,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4段CT值及图像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头颈部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颈部ED显著低于C组(t=24.215,P<0.01)。结论 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部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功率高,对比剂用量少,辐射剂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方法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方法 假设螺旋层灵敏度曲线(SSP)为高斯分布,SSP的半高宽(FWHM)为有效层厚,通过分析推导出采用180°线性插值法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公式.使用Philips Mx 8000 4层螺旋CT对Catphan 500 CT模体的CTP 528模块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量150 mAs,探测器宽度0.5 mm,FOV 180 mm,重建矩阵512×512,180°线性插值,分别使用不同的螺距和探测器宽度进行扫描和重建.对于每一图像序列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在经过CTP 528模块的钨质小球中心的MPR影像上测量出有效层厚.结果 采用螺距0.500、0.625、0.875、1.000、1.250、1.500、1.750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0.7、0.7、0.8、0.7、0.7、0.7 mm;采用探测器宽度0.5、1.0、5.0 mm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1.2、6.7 mm.有效层厚的实验测定值均大于理论计算值.结论 4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探测器宽度成正比;与螺距呈复杂的曲线变化关系,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SCT测量胃癌体积的层厚选取,评价MSCT测量胃癌体积的可重复性。方法 将33例胃癌的MSCT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分别用3 mm、5 mm和7 mm层厚进行胃癌体积测量,并由另1名医师以5 mm层厚对所有胃癌体积进行重复测量。计算观察者内或观察者间的差异。结果 3 mm、5 mm、7 mm层厚测得胃癌体积分别为 (65.06±46.87)cm3、(64.74±47.13)cm3和(63.56±45.82)cm3(F=5.409,P<0.05)。3 mm和5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3 mm和7 mm层厚、5 mm和7 mm层厚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 mm和5 mm、3 mm和7 mm、5 mm和7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0、0.988。用3 mm、5 mm、7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所需时间分别为(30.6±15.5) min、(20.0±11.8) min和(12.3±6.4)min。两名观察者用5 mm层厚测量的胃癌体积平均值分别是(64.74±47.13)cm3和 (65.32±45.82)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6,P=0.248),组内相关系数为0.998。结论 MSCT测量胃癌体积时选用3 mm和5 mm层厚较佳;选用5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节省工作时间;MSCT胃癌体积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