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D 二聚体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 9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 二聚体的含量 ,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 ,比较D 二聚体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的关系。结果患者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与GCS、GOS呈负相关 ,且随伤情演变同步升降。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 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患者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8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CS>8分组(41例)和GCS≤8分组(40例),于入院后2 h内抽取血样,应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D.dimer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组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dimer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且D-dimer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D-二聚体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判断伤情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方法,检测55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脑损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患者组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D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而与脑损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血浆DD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12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不稳定型UAP组和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与6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SAP组相比D-二聚体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对冠心病的防治和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甦  李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946-946,948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ycoCard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对住院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1.696±0.2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尤以梗死灶体积更为明显;且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患者伤情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同期120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检测,对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GCS评分及GOS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60例外伤组患者中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阳性者123例,阳性率高达76.87%,D-二聚体含量>12.6 mg/L均死亡。患者的颅脑损伤越重,D-二聚体含量越高,FDP阳性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增高及FDP阳性表明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是判断患者的伤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对指导治疗、防治脑梗死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rmer,DD)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10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对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浆Fi和D-D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病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3人,采用日立7180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组、健康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6±0.28 μg/ml,0.18±0.12 μg/ml和0.12±0.02 μg/ml,乳腺癌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及健康组(P<0.001).术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为0.34±0.11 μg/ml,降低38例,良性乳腺疾病组0.15±0.04 μg/ml,降低13例,两组降低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497,P<0.05);手术前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t=2.615 7,P<0.05).乳腺癌患者Ⅰ期、Ⅱ期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程度明显高于Ⅲ期,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浓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脑额叶损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异常对预后的影响,为额叶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监护室的脑外伤患者71例,按照脑外伤是否累及额叶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27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住院时间、ISS创伤评分、GCS昏迷评分、qSOFA评分、GOS预后评分及入院24 h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大脑额叶损伤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P<0.01);②大脑额叶损伤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9%,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7%,两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96 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50 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大脑额叶损伤的患者28 d病死率为18.2%,对照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7.4%,两组病例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⑤大脑额叶损伤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与GOS预后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1),两者负性相关( r= -0.501)。 结论:大脑额叶损伤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大脑额叶损伤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D-二聚体可以作为评估额叶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病人早期血浆内皮素 (ET)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 0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GCS评分为轻 (n =19)、中 (n =15 )、重 (n =16 )三组 ,在入院当日及第 3、 5、 7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根据出院时GOS评分分为不良和良好两组。结果 入院当日病人血浆ET轻型和中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意义 (P <0 0 5 ) ,重型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第 3、 5、 7天轻型组逐渐降至正常水平(P >0 0 5 ) ,中型组逐渐升高 (P <0 0 0 1) ,第 7天略有回落 (P<0 0 1) ,重型组持续升高 (P <0 0 0 1)。血浆ET水平与GCS计分成明显负相关 (r=- 0 5 70 8,P <0 0 0 1)。预后不良和良好两组比较入院当日血浆ET差别有意义 (P <0 0 5 ) ,第 3、 5天 (P <0 0 1) 和第 7天差别更明显 (P <0 0 0 1)。结论 颅脑损伤病人血浆ET的变化与脑损伤程度相关 ,可作为判断伤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纤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 7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的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和D 二聚体 ,结合临床进行不同的分组比较分析。结果伤后 2 4小时内 3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伤后 7天、14天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伤情轻重、预后以及有无迟发颅内出血进行分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D 二聚体的异常率最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可出现明显的纤溶异常 ,它对判断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生具有参考价值 ,当D 二聚体血浆水平≥ 8mg/L时 ,可作为预后险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 (ADM)、内皮素 - 1 (ET - 1 )、去甲肾上腺素 (NE)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 1 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ADM、ET - 1、NE手术前后浓度变化。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组手术前血浆ADM、ET - 1、NE浓度分别为 (65 63± 6 55)mmol/L ,(2 2 1 91± 31 42 )mmol/L ,(2 37±0 1 6)ng/m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1 56± 4 2 1 )mmol/L ,(77 56± 4 2 1 )mmol/L ,(0 48± 0 0 7)ng/mL(P <0 0 1 ) ;死亡组血浆ADM、ET - 1、NE浓度分别为 (1 0 4 59± 31 33)mmol/L ,(2 71 34± 38 72 )mmol/L ,(2 88± 0 53)ng/mL ,明显高于存活组 (57 736±2 7 63)mmol/L ,(1 84 74± 31 42 )mmol/L ,(2 1 1± 0 466)ng/mL(P <0 0 5)。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明显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 ,术后 3~ 5d逐渐恢复。结论 ADM、ET - 1、NE参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并对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 30~300mg/24h);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300mg/24h).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和CRP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三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查DD、FIB和CRP水平,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检出率,同时还发现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感觉通路和肢体的功能锻炼.比较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其治疗转归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常规参数、血浆D-二聚体(D-D)在败血症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败血症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败血症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参数[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浆D-D水平,分析血常规参数、血浆D-D诊断价值。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者(97例)、死亡者(21例)。对比两者血常规参数、血浆D-D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分析血常规参数、血浆D-D与SOFA、APACHEⅡ评分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常规参数、血浆D-D预测预后不良价值。结果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N%、WBC、血浆D-D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血浆D-D诊断败血症AUC大于PLT、N%、WBC;治疗3 d后生存者PLT高于死亡者,N%、WBC、血浆D-D低于死亡者(P<0.05);治疗3 d后生存者SOFA、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者(P<0.05);PLT与SOFA、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N%、WBC、血浆D-D与SOFA、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治疗3 d后血浆D-D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大于PLT、N%、WBC。结论血常规参数、血浆D-D在败血症中呈异常状态,其中PLT、D-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可作为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子,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感觉通路和肢体的功能锻炼。比较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其治疗转归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controlled moderate hyperventilation (paCo2∼31 mmHg) on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and whole-body-oxygen-uptake ( )was studied in 10 patients with head injuries, who were unconscious and artificially ventilated at the time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measured with the Beckmann Metabolic Measurement Cart and also calculated from cardiac output and arterio-mixed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 A mean increase in (+19.6% of control) was observed after 2 h of hyperventilation. Cardiac output remained unchanged. This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venous oxygen content and impaired full oxygenation of the bloo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perventilation should not be a routine procedure. Close monitoring of arterial and venous blood gases is recommended, when hyperventilation is appl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