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及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射频消融 (RFCA)前、后及二尖瓣狭窄(MS)患者股动脉血小板膜糖蛋白Ⅳ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分布。结果:MS患者及PSVT患者RFCA后静息血小权膜GPⅣ分布明显多于PSVT患者RFCA前;MS患者静息血小板膜TSP2显著多地PSVT患者RFCA前,而PSVT患者静息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MI患者(10例)静身状态及凝血酶(100U/L,500U/L)激活时,血小板膜表面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及糖蛋白Ⅳ(GPIV)分布状况,并与健康人(12名)比较。结果:AMI 12h-3d,静息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血小板膜表面TSP及GPIV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P<0.01),MAI 1周激活血小板膜TSP及GPIV高于健康人(P<0.05,P<0.01),静息肉小板膜TSP及GPIV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别(P>0.05)。AMI静息血小板膜和激活血小板膜TSP与GPIV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1)。结论:AMI 3d内血小板活性及反应性明显增高,AMI 1周时血小板反应性仍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M I患者(10例)静息状态及凝血酶(100 U/L,500 U/L)激活时,血小板膜表面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及糖蛋白IV(GPIV)分布状况,并与健康人(12名)比较。结果:AMI 12 h-3 d,静息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血小板膜表面TSP及GPIV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P<0.01),AMI 1周激活血小板膜TSP及GPIV高于健康人(P<0.05,P<0.01),静息血小板膜TSP及GPIV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别(P>0 05)。AMI静息血小板膜和激活血小板膜TSP与GPIV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1)。结论:AMI 3 d内血小板活性及反应性明显增高,AMI 1周时血小板反应性仍增高。  相似文献   

4.
最早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过碘酸-Schiff氏(PAS)糖染色技术将血小板膜糖蛋白分为三个主要区带:糖蛋白Ⅰ、Ⅱ、Ⅲ(简称GPⅠ、GPⅡ、GPⅢ、)。目前发现的糖蛋白越来越多,暂行的命名方法是按照分子量大小分成几组;大于135kDa(千道尔顿)为GPⅠ组,介于115~134kDa的为GPⅡ组,介于90~115kDa的为GPⅢ组。每组又以a、b、c来命名不同的糖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5.
6.
血小板膜糖蛋白Ⅳ(GP Ⅳ)与溶酶体结合膜蛋白(LIMP Ⅱ)同属于一类新基因家族。近年,血小板膜GP Ⅳ的cDNA克隆成功,使人们对它的分子结构和基因结构特征有了清楚的认识。血小板膜GP Ⅳ主要参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信号传导功能,而血小板膜GP Ⅳ的质或量异常,可能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流式细胞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兔55只,随机分血栓形成组(T组)、假手术组(S组)、正常对照组(N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天采静脉血行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在T组1、37、、14、28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4)%、(1.27±0.50)%(、2.57±0.45)%、(1.13±0.6)%、(0.29±0.1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59±0.52%)、(3.53±1.28)%(、2.37±0.45)%(、2.79±1.81)%(、2.21±0.56)%,与S组、N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CD62p和CD63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62,P<0.01)。结论:CD62p、CD63是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敏感、特异的指标,其表达在血栓形成7天内呈显著增高,在7天以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和TSD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 ,对11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血小板膜糖蛋白(MGP)CD63 ,CD62P和凝血酶敏感蛋白(TSD)进行了检测。结果患者组CD63,CD62P和TDS3种M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3±4.0) % ,(5.8±3.3)%和(4.7±3.7)%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1.0±0.6) % ,(1.4±0.5)%和(1.6±0.6)%(P<0.01)。结论用FCM检测活化血小板 ,结果准确 ,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可反映单个或亚群血小板质膜上活化抗原的变化 ,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子痫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凝血系统活跃程度。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2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16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2例孕晚期妇女剖宫产术前及剖宫产术后72h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ot)、Ⅱb(GPⅡb)水平变化,采用血凝仪同期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剖宫产术前,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孕晚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GPⅠbα和PT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者72h内恢复至正常孕晚期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组间剖宫产术前或术后GPⅡ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孕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APTT递次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上述三组APTT递次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GPⅠbα与PT呈正相关(r=0.371,P〈0.01)。结论孕晚期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引起外源性凝血系统活跃,而内源性凝血系统由于肝脏产生的凝血因子相对减少而活跃性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1~17w相关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PCR引物特异性扩增HPA-1~17w相关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片段,PCR产物经酶切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根据序列特征确定HPA基因型和相应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结果 通过对112名随机汉族个体的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发现13个新的单核昔酸多态性位点和1个微卫星重复序列.其中ITGB3基因上的2个变异位点1333G/A和1960G/A引起膜糖蛋白GPⅢa的V419M和E628K氨基酸改变.结论 膜糖蛋白基因具有多态性位点,可能引起膜糖蛋白结构的改变,同时可能影响现有部分HPA基因分型方法的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lymorphisms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genes related to 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 (HPA)-1 to 17w. Methods The DNA segments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genes related to HPA-1 to 17w were amplified using author' s designed primers. The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directly sequenced to identify the HPA genotype and glycoprotein gene polymorphisms. Results Thirteen new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nd a micro-satellite sequence were found in the glycoprotein genes from the 112 random samples, in which two SNPs (1333G/Aand 1960G/A) in ITGB3 gene result in two amino acid change (V419M and E628K) on glycoprotein GPⅢ a.Conclusion New variants in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genes were identified, which may lead to structure change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and affect the accuracy of partial HPA genotyp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PⅣ、GPⅤ特异性自身抗体。方法:应用改良直接MAIPA(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Ⅳ、GPⅤ)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慢性ITP患者血小板洗脱液中GPⅣ特异性和GPⅤ特异性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和4.8%。结论:血小板膜GPⅣ、GPⅤ分子是慢性ITP自身抗体的靶抗原,但多与GPⅡb/Ⅲa或GPⅠb自身抗原共存。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心肌梗塞发生与血小板糖蛋白 (glycoprotein,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 12 7例心肌梗塞患者 (急性或陈旧性 )和 175名正常对照血小板 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结果 心肌梗塞组和对照组 T和 C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42 .70 %比 3 2 .0 0 % ,C:57.3 0 %比 68.0 0 % ,P<0 .0 1) ;无论在所有受试者还是在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心肌梗塞组 (TT+ TC)基因型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所有年龄受试者中 ,69.3 4 %比 51.43 % ,P<0 .0 0 5,比数比 =2 .14 ,95%可信区间为 1.3 4~ 3 .41;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75.90 %比 51.52 % ,P<0 .0 0 5,比数比 =2 .96,95%可信区间为 1.58~ 5.55;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为心肌梗塞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比数比 =4.96,95%可信区间为 2 .55~ 10 .90 )。结论 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发生相关联 ,可能为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VI)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GPVI和I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GPVI和IL-6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GPVI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在最适诊断参考值17.76荧光强度(FI)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3.33%。I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在最适诊断参考值0.55n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6.67%。结论:血小板GPVI含量和血清IL-6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GPVI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IC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生后2周内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为ICH组和无ICH组。ICH组根据ICH分度结果分为轻度(Ⅰ和Ⅱ度)和重度ICH(Ⅲ和Ⅳ度)亚组。人选患儿在入院第2天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采用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ctHPA~2基因多态性。各组等位基因比例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ICH组纳入68例,其中轻度ICH亚组53例,重度ICH亚组15例;无ICH组纳入75例。ICH组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PCT)显著低于无ICH组,P〈0.05;重度ICH亚组较轻度ICH亚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ICH组58/68例、无ICH组65/75例成功进行了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HPA-2基因多态性检测。ICH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clHPA_2的各基因型比例为:1Tr77.6%(45/58例),TM17.2%(10/58例),MM5.2%(3/58例);M基因频率为13.8%(16/116频次);无ICH组为,ITr89.2%(58/65例),TM10.8%(7/65例),MM0;M基因频率为5.4%(7/130频次)。两组M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ICH亚组与重度ICH亚组M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 vs 20.0%)。ICH组和无ICH组各基因型比例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含有M等位基因患儿PLT和PCT显著低于无M等位基因患儿。结论①ICH早产儿存在血小板参数异常现象;②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ICH发生的关联性值得更细化的研究;③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HPA-2M等位基因可能与早产儿ICH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SZ-21构建成单链抗体,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甸反应,扩增并克隆SZ-21的可变区基因VH、VL,经测序后构建SZ-21单链抗体(SZ-21AScFv),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其与血小板的结合特性。结果 VH、VL可变区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SZ-21ScFv基因拼接正确。表达产物除少量为分泌型外,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1%,经过变性和复性后,该单抗体保留了与血小板特异结合的能力。结论 成功表达了SZ-21单链抗体。该小分子抗体具有特异结合血小板的能力,有望用于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水平。方法:开胸微电流刺激麻醉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外膜方法制备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8只犬制成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及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2 4±11.69)%和(3.2 2±1.07)%,显著高于模型复制前基础值(8.35±2.73)%和(0.45±0.23)%(P<0.05)。结论: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现象,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对照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a)基因807nt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多态性分析:(1)碘化钾法提取人基因组DNA。(2)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3)酶切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紫外灯下检测酶切结果。(4)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TT+T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TT+TC和CC基因型之间,高血压病和糠尿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4)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 TT+TC和CC基因型之间,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脂浓度无显著性差异。(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处T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遗传性危险因素。(2)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807nt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及糖代谢等无关。  相似文献   

19.
位于纤维蛋白原上的RGD肽片段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识别位点,两者的结合是血栓形成的最后共同通路。合成的RGD肽类物质作为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与阻止血栓形成,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肺栓塞(PTE)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差异。结果:PTE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者只占所测基因的45.4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差异性提示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仅发挥少部分功能,支持了临床大规模试验所述的不提倡单独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