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及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103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分别给予诊断性刮宫,宫颈活检及(或)子宫、附件切除,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是功能性子宫出血(58.14%),生殖器炎性反应(26.74%),恶性肿瘤(11.44%)。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高,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恶性肿瘤引起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癌位于首位。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出血33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338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生理检查,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良性疾病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40 .24%, 非器质性疾病占34 .02%, 恶性肿瘤占25. 74%。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萎缩性内膜占44 .93%, 其次为增生、癌性内膜。结论: 出血来自子宫最多见; 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为主;出血年龄大, 距绝经的年限长或子宫增大者,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 出血多与子宫内膜受卵巢或异源性性激素刺激, 使内膜局部充血或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绝经后子宫出血25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疾病,占82.6%(213例),恶性肿瘤,占17.4%(45例)。子宫内膜病理,增殖性内膜,占45.0%,依次为萎缩性、恶性、炎症。结论:出血距绝经年限长或子宫增大,发病年龄大,恶性肿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妇女的寿命也在延长 ,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低落和各器官功能的衰退 ,许多疾病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 ,绝经后阴道流血就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且常常是绝经后妇女的主诉 ,为了解近年来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 ,对我院 1995年 5月至 1999年 8月我科收治的 4 1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4 15例病例为自然绝经 ,最短 1年 ,最长 30年 ,平均 8 95年 ,年龄最小 4 2岁 ,最大 83岁 ,平均 57 57岁 ,<50岁者 4 1例 ,>50岁 2 4 3例 ,>6 0岁者 131例。主要症状为绝经后不规…  相似文献   

5.
郭霞  陈亦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80-4982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出血原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对2009~2011年妇科门诊及住院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刮标本223例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理诊断分别为子宫的非器质性病变79例,占35.43%;子宫的良性病变121例,占54.26%;恶性肿瘤23例,占10.31%。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由良性和非器质性疾病所致居首位,但恶性肿瘤占一定比例且发病率随绝经时间增长而增高。提示临床发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应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Hysteroscopy,HS)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ostm enpausal b leed ing,PMB)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192例,术中同时定位取材做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80.00%,子宫黏膜下肌瘤100.00%,萎缩性子宫内膜91.76%,子宫内膜息肉68.18%,子宫内膜炎70.00%,子宫颈管息肉100.00%,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3.91%;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准确率为81.77%。结论:宫腔镜检查是PMB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结合病理检查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方法:对6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恶性肿瘤7例,以腺癌为主,多发生在绝经20年后;良性病变42例,以子宫内膜炎为主;非器质性病变17例,子宫内膜萎缩占多数。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由多种病因造成,良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占比例很大,患者年龄、绝经年限与内膜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54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比分析546例老年妇女与对照组(〈60岁)绝经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病因依次为恶性肿瘤(39.75%)、良性疾病(31.50%)和非器质性病变(28.75%),而对照组为非器质性病变(45.87%)、良性疾病(42.83%),恶性肿瘤(11.30%);老年妇女恶性肿瘤宫颈癌高发,对照组子宫内膜癌多见。结论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的病因构成比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应重视老年患者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症状,据统计占老年妇科病主诉的80%以上。因其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为探寻出血的原因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本文对我院妇产科门诊17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刮病理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 1994~1998年,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171例,年龄42~73岁,平均56.21(57.6±6.8)岁,自然绝经1~23a。均除外阴道、宫颈、尿道和肛门出血,并分别做了分段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石增荣 《现代保健》2011,(25):162-163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本院对63例妇科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35例(55.6%),良性疾病20例(31.7%),恶性疾病8例(12.7%)。结论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位病因为非器质性疾病,其次是良性疾病,恶性疾病为第3位。发病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就越大。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应引起重视,应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阴道超声、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及病理变化.方法 对200例39~55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年龄组病理类型分布特点,分析各种病理类型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4.5%,其中39~45岁占56.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占7.5%,其中51~55岁占40%;子宫内膜癌占5.0%,其中51~55岁占60.0%;其他良性病变占13%.患者的年龄、出血时间、高危因素与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存在关联性(χ2值分别为37.32、2 118.45、10.04,均P<0.01).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39~50岁年龄阶段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但51~55岁年龄阶段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病比例较高.存在高危因素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出血时间延长,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PMB)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PMB 32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6例PMB患者中,生殖器炎症192例,占58.9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0例,占21.47%,恶性肿瘤39例,占11.96%,其他25例,占7.67%。结论:PMB患者以良性病变为多,生殖系统炎症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引起PMB的主要因素,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对PMB患者应先行常规妇科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然后选择性行TCT、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活检)、ECC、子宫附件B超、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宫腔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对因治疗,以达到既不漏诊亦不过度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阴道出血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19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中良性疾病占46.94%(92/196),功能性子宫出血占34.69%(68/196),恶性肿瘤占18.37%(36/196).绝经1~4年、5~9年、10~14年、≥15年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2.53%(2/79)、9.38%(6/64)、48.39%(15/31)、59.09%(13/22).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61.28±8.76)岁,绝经时间(9.38±6.73)年,良性疾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别为(54.73±6.72)岁和(4.12±3.54)年,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良性疾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主,但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postmenopausal vaginal bleeding and diagnostic method.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96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vaginal bleed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benign diseases accounted for 46.94% (92/196),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accounted for 34.69% (68/196), malignant tumor accounted for 18.37% (36/196).Menopausal time 1--4 years, 5-9 years, 10-14 years, ≥ 15 years of malignant tumor incidence was 2.53%(2/79), 9.38% (6/64), 48.39% ( 15/31 ), 59.09 % (13/22). The age of onset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as (61.28 ± 8.76) years old, menopausal time was (9.38 ±6.73) years, benign disease and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was (54.73 ± 6.72) years old and (4.12 ± 3.54) year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1 ).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postmenopausal vaginal bleeding bases mainlyon benign disease and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but the older, longer menopausal time, which als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s.  相似文献   

14.
鞠宏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90-1091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吉林市妇产医院就诊的12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给予宫腔镜检查,行取环术或活检、宫腔镜电切,并送病理检查。结果:未取出节育环12例,三苯氧胺或激素替代后患者5例;萎缩性子宫内膜43例,子宫内膜增生26例,子宫内膜息肉2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0.7%、76.9%、83.3%、100.0%、100.0%、0.0%。结论: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治无可替代,病理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史绍蓉  韩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91-359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9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生殖系统炎症52.2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28%,生殖系统肿瘤15.46%。生殖系统肿瘤中恶性肿瘤11.34%,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年限的延长,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高原地区各民族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8,P<0.01),藏族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系统炎性病变,其次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系统肿瘤。藏族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高原地区绝经后阴道出血发生恶性肿瘤仍占一定比例,医患双方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激素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绝经后相关症状,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可能引发子宫异常出血,而对于这种出血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激素暴露下内膜和间质的改变及血管活性介质的产物增加等因素有关.该文就此展开综述,为绝经后妇女激素治疗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18例,其中放置IUD患者186例,未放置IUD患者132例,比较各患者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结果 放置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比例为39.25%,明显高于未放置IUD患者(χ2=23.195,P<0.05);放置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单纯增生的比例为3.23%,明显低于未放置IUD患者(χ2=10.722,P<0.05);两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828、1.550和0.030,均P>0.05);放置IUD组>40岁和≤40岁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76、0.095、0.035、0.037和0.923,均P>0.05);IUD放置年限≥5年和<5年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71、0.775、1.600、0.322和0.002,均P>0.05).不同类型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9、2.386、0.401、0.746和2.386,均P>0.05).结论 IUD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肌瘤等的发病率;IUD是一种安全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妇女绝经期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子宫内膜癌68例,其中绝经组34例,未绝经组34例,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未绝经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比例较高,病理分期未绝经组的I期比例较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绝经组患者特殊病理类型较少,组织分级低,Gl级所占比例较高,肌层浸润深度较低,宫颈受累较少,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低,深肌层浸润少见,预后较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