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感染机会几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平安出院,没有发生感染.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易发生感染,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评价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分析我院施行的10例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情况,结合有关文献讨论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和抗感染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方案。结果:由于采用多种途径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和剂量,患者愈后良好。结论:围手术期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心脏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术是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自身免疫能力的抑制使感染成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引起的死亡占移植后死亡率的25%[1],故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非常重要.我院于2001年1月~2005年4月成功地为4例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未发生围手术期感染.  相似文献   

4.
赵孝英 《护理学报》2002,9(2):F003-F003
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感染是原位心脏移植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与急性排斥反应是原位心脏移植术早期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2 0 0 1年 7月我院成功地为 1例 38岁的女性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现患者已出院 ,正在康复之中。现将手术前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 ,女性 ,38岁 ,于 2 0 0 1年 7月因活动后心悸、气促 4年 ,加重 2个月入院 ,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于 2 0 0 1年 7月 2 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6年9月10日至2012年11月10日以来我院开展的34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分别出现恐惧、孤独、焦虑、抑郁,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取得相互信任后,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均恢复顺利.结论 通过对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促进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的发展.方法2000年始至今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1年存活率74%,最长存活时间5年6个月.监护小组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使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通过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率.仅2例曲霉菌感染,1例经救治存活,1例曲霉菌血液感染死亡.术后早期感染率仅为7%,感染死亡率3.6%.结论目前,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心脏移植手术本身,而是对手术成功后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保护患者,隔离病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促进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的发展。方法2000年始至今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1年存活率74%,最长存活时间5年6个月。监护小组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使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通过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率。仅2例曲霉菌感染,1例经救治存活,1例曲霉菌血液感染死亡。术后早期感染率仅为7%,感染死亡率3.6%。结论目前,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心脏移植手术本身,而是对手术成功后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保护患者,隔离病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适用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其中以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用.我院于2001年8月2日对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至今已将近三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现就其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据统计,心脏移植术后1年及6年发生慢性肾脏病的比例分别高达11%和15%~([1])。目前,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显著改善心脏移植术后合并ESRD患者的肾脏功能~([2])。然而,由于透析相关并发症,肾脏移植仍是治疗心脏移植术后合并ESRD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3])。我科于2014年12月为1例二次心脏移植术后合并ESRD的患者行异体肾脏移植术,经积极术后护理,患者肾功  相似文献   

10.
心脏移植术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分别于2001年7月、12月对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术后神经精神症状较显著,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均顺利痊愈出院,现将病人心理护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11日为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成功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至今心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目前已成为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主要方法之一,成功的异体骨关节移植不但可以重建患者肢体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大段骨缺损,植入的异体骨还能与宿主骨愈合并成为其体内有功能、永久的一部分。但术后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异体骨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1%~15%,远高于其他无菌手术,严重者可导致最终截肢。我科1991年3月~1999年10月共收入112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术,现将移植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脏移植术供心切取术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患者的有效手段[1],而供心的切取是心脏移植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因为心脏移植术对供心缺血时间的要求相当严格。密切的手术配合技巧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是保证心脏移植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2年9月-2005年11月先后进行了9例原位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14.
1例心脏移植术后存活18年危重患者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1例心脏移植术后存活18年危重患者的救治体会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18年前因扩张型心肌病在本院心外科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并进行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后康复期护理经验,提高康复期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03年8月至2017年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37例终末期心脏病移植患者,男30例,女7例,年龄(46±20)岁,年龄范围为26~66岁。所有手术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采取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术,术后返回重症监护移植病房进行护理。结果5例患者在移植手术后4~9 d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病死、4例放弃治疗出院。余32例患者,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康复出院;2例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约2周情绪逐渐平稳康复出院;27例患者术后病情平稳顺利康复出院,目前最长生存期者13年,且患者能参与日常工作及社会活动。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康复期病情监护、心理护理、感染控制及健康教育等是心脏移植术后康复出院的重要环节,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增加其恢复健康的信心,使患者远期存活率不断提升,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仅限于各种治疗无效,心脏功能Ⅳ级的晚期心脏病患者[1].该手术不仅难度大,风险高,而且要有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各科室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我院于2010年7 月16 日成功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手术后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手术,提高心脏移植的手术成功率和早期存活率。本文通过对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的术后精心护理和监测,主要包括: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监测;感染的预防与处理等。3例患者存活,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出院后随访2~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恢复工作。1例术后18h死亡,死因为急性排斥反应、肺动脉高压危象、急性全心衰竭、急性。肾衰竭。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监测和护理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护及治疗对提高心脏移植早期存活率的意义。方法 41例晚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密切监护移植心脏的功能,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移植早期6例患者发生移植心脏急性右心衰竭而死亡,35例患者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去神经心脏具有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围术期密切躲护和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科学应用是减少早期移植物急性功能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我院为1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2008年7月患者因并发冠状血管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转入内科心脏监护室,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我院为1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2008年7月患者因并发冠状血管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转入内科心脏监护室,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