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到夏至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即此时如能顺应季节,养护好体内的阳气,不仅可散寒通络、益气温阳,还可以固本扶正,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阳气不足生百病"。春夏如不注意养阳,易引起肺气虚,  相似文献   

2.
<正>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顺应四时变化才能做到天人合一,防病延年。“春夏养阳”之论出自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因为春夏之季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气相交,阳气旺盛,故养生以通调阳气为要。要突出“动静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夏季人们往往因为怕热而恣意贪凉,结果导致阳气受损,而引发感冒、肠胃炎、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各种疾病。夏季炎热,人体阳气亢奋,因此,古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盛夏养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立夏过后,温度渐升,雷雨增多。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认为,春夏交季,草木吐绿,天地气交,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的升高,人体阳气渐浮于表,腠理开而泄汗,若有起居不慎,吹风受凉,又易受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使阳气遏阻不通。因此,春夏交季养生调理应以养阳气、健脾胃、祛湿浊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夏日气候燥热,应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养生之道。 祖国医学认为,对老年人而言,夏季养生重在“养阳”。所谓“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以达到健体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采用扶正固本、截治病根诸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疾病得以恢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阳热影响而产生的。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  相似文献   

7.
中医为何提倡“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治病养病。《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火克寒,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  相似文献   

8.
《内经》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冬季是气候寒冷、万物收藏的季节,此时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因此,冬季的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注意防寒保暖,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从而与冬令收藏的气候相适应,正如《内经》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9.
<正>应对“多事之秋”,养生要以养阴润燥、益肺强身为重点。《灵枢·本神》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指出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春夏之季,阳生阴长,一派生机,养生要顺应阳气主动、主散之性;秋冬之季,阳杀阴藏,萧瑟寂寥,养生则要顺应阴气主静、主藏之性。此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10.
春季药膳     
春天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春为四时之首,大自然阳气初生,人体阳气也随之向上、向外疏散。人体的肝应春之气。肝喜疏散恶郁结,为顺应自然,饮食宜多选辛散之物;同时还要顾护体内阳气,以防寒邪侵袭,故《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之说,因此还要选用某些助阳食物如香椿、芫荽(香菜)、葱等。  相似文献   

11.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人们来说,春天更应注意饮食调养,以保健康。那么,春季要如何注意调养饮食呢? “养阳”《素问·四气调神文论》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春季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的时候,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的变化,预防疾病或少生疾病,甚至不生疾病。一般而言,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往往会出现助阳出火的弊病。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病弱的人,如荞麦、米仁等谷物;  相似文献   

12.
许良 《自我保健》2009,(11):44-44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所谓"春夏养阳",就是让人们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以达到健康延年的目的. 一般说来,春夏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损耗,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比较注意养护阴精,而往往忽略了阳气的养护.  相似文献   

14.
伍文瑞 《长寿》2006,(2):10-10
春天,万木吐翠,阳气上升,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健康生活》2013,(4):34-34
《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阳气升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使新陈代谢更旺盛,身心更健康。  相似文献   

16.
钱伟 《自我保健》2013,(3):25-25
我国传统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乍暖还寒,阳气上升,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早春时节,最好多吃些韭菜、香菜、葱、姜、蒜。这些蔬菜均属温性,既可驭散寒冷,又能杀菌抑菌。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百草发芽,人体阳气亦随之升发,人们应注意养阳,饮食上少酸多甘以养护脾胃。另外,春季又是旧病易发的季节,因此要注意预防疾病。下面说说早春里的中医养生之道。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  相似文献   

18.
王金山 《健康》2012,(6):12-13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乘“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通过药物敷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调节人的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保健谚语,叫做“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春季,大地回暖,万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由于这个季节温差悬殊,也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新病或旧病发作。历代养生家都认为,春天人体阳气开发,与春之阳气相应。《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防衰起着重要作用。顺应气候以养阳春季是一年之中冷暖空气交汇最频繁的季节,乍暖乍寒,气候多变。所以要顺应气候,注意防寒保暖,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由于春季气温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