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1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通过栓塞治疗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使患者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0例动脉瘤栓塞后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 a,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破裂脑动脉瘤用GDC栓塞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疾病的特点和新技术的应用,认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性12例,年龄33~73岁,其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8例,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H—H分级:0级5例,I级3例,II级9例,III级6例;16例窄颈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闺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微弹簧圄栓塞治疗。5例宽颈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圄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的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本组中19例动脉瘤100%栓塞,90%以上栓塞3例,90%以下栓塞1例。所有患者均于栓塞后3、6、12个月行DSA造影复查。20例同栓塞时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有复发,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处理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外科夹闭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后SAH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组给予血管内栓塞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L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肿体积、N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在栓塞治疗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确诊,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地采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动脉瘤内弹簧圈填塞率76%~93%,复查造影见动脉瘤腔闭塞98%以上,无术中破裂出血、瘤颈残留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 a,1例动脉瘤复发,经二次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栓塞治疗宽颈且不规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既能使弹簧圈在动脉瘤体内保持相对稳定,又能很好地保持动脉瘤体内各部位的压力均衡,操作相对简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在围术期对患者予以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进而对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予以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完全致密填塞的患者有32例,填塞大于90%的患者有6例,填塞在85%~90%之间的患者有2例,并对其进行2~12个月的随访,使用改良Ranki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有28例患者为0分,有8例患者为1分,有4例患者为2分。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严重脑血管痉挛,弥漫性脑肿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出血、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情况。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对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均表示满意,对所有患者采取脑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无复发情况。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由于此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较少,具体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多由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部分是由于瘤体压迫脑血管痉挛及栓塞造成。如不及时治疗,SAH发病率为63%,病死率达50%,而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者病死率为1%~5%,因此宜早期进行治疗。我院2001-2004年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外科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因及早期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60岁以上早期应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22例开颅手术患者中,Hunt-Hess 1-3级17例,l6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Hunt-Hess 4-5级5例,3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45例栓塞治疗患者中,Hunt-Hess 1-3级33例,31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Hunt-Hess 4-5级12例,9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Hunt-Hess 1-3级患者,预后良好,应早期积极行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开颅手术与栓塞治疗在GOS无统计学差异,但栓塞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少,在治疗老年患者中应首选。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最大的危险就是易破裂出血 ,每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约为 30 %。故及时正确处理颅内动脉瘤极为重要。采用电解解脱式微弹簧圈 (J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使患者免于开刀之苦 ,是神经科的发展前沿。我院于 2 0 0 3年 5月— 2 0 0 4年 1月先后对 3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JDC栓塞治疗 ,均已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36~ 6 0岁 ;1例有蜘网膜下腔出血史 ,1例第四脑室出血 ,1例无出血史。1 2 操作方法 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后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总结CT急诊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急诊CT检查,并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急症肝动脉插管造影后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不锈钢圈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给以碘化油、明胶海绵、不锈钢圈行栓塞治疗。结果:CT扫描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8例,1例为被膜下出血,2例为瘤内出血。全部1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均立即止血成功,有1例患者1周后再发出血再次实施TAE止血。11例患者1个月后继续实施肝癌的后续治疗,1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于半个月后死亡。存活超过6个月者10例,超过1年者2例。平均生存期8.3个月。结论:急诊CT检查对HCC破裂大出血诊断准确性高,急诊肝动脉栓塞可作为抢救肝癌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入院3 d后治疗,观察组入院3 d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栓塞率对比,观察组(90.57 %)高于对照组(49.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尽早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完全栓塞率较高,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并发CV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予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 2组头痛缓解、颈项强直及血性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予脑脊液置换术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治疗SAH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重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症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经川芎嗪治疗,NF-κ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用弹簧圈栓塞成功。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4例患者中,3例为脑血管痉挛,1例为肺部感染。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降低重型脑动脉瘤患者内NF-κB表达,改善患者的愈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按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Ⅰ~Ⅱ级为A组,Hunt-HessⅢ~Ⅳ级为B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3 h内手术为超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后手术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初步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1 a,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超早期、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最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其起病急,手术风险大,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报道关于我院近年开展的GDC栓塞治疗40病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各类子宫恶性肿瘤、子宫肌瘤、出血性疾病的方法,了解其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对30例各类子宫肿瘤和产后大出血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插管,用直径300~500μm的PVA微粒、碘油乳剂和/或明胶海绵条将子宫动脉栓塞。结果30例均栓塞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所有子宫肌瘤病例随访3~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肿瘤平均缩小60%;恶性肿瘤病例为Ⅱ期手术提供时机;产后大出血病例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创伤小、保留子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的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亚砷酸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30 mg+5-Fu 1.0 g+ADM 40 mg+PDD 40 mg灌注化疗,然后将HCPT 10 mg与栓塞剂充分混合后栓塞,间隔4周,2~3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同时给予0.1%亚砷酸注射液15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滴3 h,每日1次,连用14 d,间隔2周重复。结果共完成治疗84周期,平均2.8周期。在可评价的30例中,总有效率77%。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例(67%),稳定7例(23%),下降3例(10%)。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采用以HCPT为主的TACE联合亚砷酸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血流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2 8例重型脑外伤 (GCS评分 3~ 8分 )和 2 6例轻中型脑外伤 (GCS 9~ 1 5分 )患者进行连续监测 2周 ,记录每d大脑中动脉 (MCA)平均流速变化 ,分析流速与颅内压 (ICP)、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预后评分 (GOS)的联系。结果 重型脑外伤组脑血管血流速在伤后第2天开始升高 (P <0 .0 5) ,第 5天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 ,2周时仍高于正常 (P <0 .0 5)。轻中型脑外伤组仅在伤后第 3~ 4天升高 (P <0 .0 5)。血流速与SAH有明显联系 ,与ICP ,GOS无相关性。结论 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血流速会加快 ,但对预后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预防感染,脱水、尼莫同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藤通脉饮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TCD检查,血管痉挛符合率达100%,治疗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