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 措施,但机械通气也增加了医院内获得性感 染的机会。其中以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居首位,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院内获得肺炎又 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 associatedpneumnonia,VAP)。本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 病房应用呼吸器治疗的68例进行分析,探讨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可采取  的相应的策略。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998年1月~2000年12月NICU收住 的建立机械通气患儿,选择其中资料完整者 68例。男45例;女23例。早产儿48例;足  相似文献   

2.
对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但革兰氏阳性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病原菌由消化道向呼吸道的移位及吸入被认为是发生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机制。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辅助装置的应用、病人的原发病、治疗手段和病区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或加重院内感染性肺炎。目前对于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确诊和抗生素的选择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经过多家医院的实践,一项控制院内感染性肺炎的指导方针在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但革兰氏阳性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病原菌由消化道向呼吸道的移位及吸入被认为是发生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机制。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辅助装置的应用、病人的原发病、治疗手段和病区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或加重院内感染性肺炎。目前对于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确诊和抗生素的选择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经过多家医院的实践,一项控制院内感染性肺炎的指导方针在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期机械通气患儿病情复杂,长期滞留PICU治疗费用高,发生院内并发症及病死率高,有效的气道管理及并发症处理,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延长生命以及减轻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儿童长期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及并发症处理提供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290例病例符合入选标准。确诊院内获得性BSI 175人次,其中导管相关性BSI(CRBSI)109例,占62.3%。每1 000个住院日的院内BSI发生率为4.2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5 min低Apgar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及置管时间是NICU病人发生院内BSI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中心静脉置管婴儿而言,机械通气是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相关性BSI是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原因,早产、低Apgar评分及置管时间是导致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22-624]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 145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院内感染患儿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41例(28.3%),大肠埃希菌感染39例(26.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0例(6.9%),其他病原感染55例(3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7、6.95、1.23、14.12、3.01);这5个因素也是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2、6.73、9.96、0.55、2.13)。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则比较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是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分别是院内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69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h以后所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VAP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住院时问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对其防治水平,现对本科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69例VAP患儿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 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占37.73%,血液系统占37.53%。阳性标本中,血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36.47%,痰液占32.67%。前三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后三年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最多。出生胎龄37周(OR=2.29,95%CI:1.89~2.77)、出生体质量1 500 g(OR=37.91,95%CI:29.85~48.16)、机械通气(OR=23.16,95%CI:5.72~71.31)、男性(OR=1.24,95%CI:1.03~1.49)、留置尿管(OR=3.73,95%CI:1.94~19.36)为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及血行感染多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男性、留置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59  
重症监护中心 (ICU)建立与机械通气的逐渐普及 ,与呼吸机应用相关的院内感染日渐增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就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 ,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 48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 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它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 ICU病人院内感染主要原因。发生率为 2 1%~ 77% ,病死率为 2 0 %~71%。一、发病机制(一 )诱发因素 :VA…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类型.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已经成为呼吸机依赖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诊断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阐述目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疗进展,尤其是病原学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81例,其中重度肺炎机械通气组(21例)、重度肺炎非机械通气组(30例)与轻度肺炎组(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四组儿童血清CC16、TNF-α、IL-6、SP-D浓度,运用ROC曲线评价CC16、TNF-α、IL-6、SP-D对于重度肺炎的诊断价值;记录机械通气患儿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学参数,分析CC16与TNF-α、IL-6、SP-D及呼吸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CC16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肺炎组低于轻度肺炎组,机械通气组低于非机械通气组;肺炎组患儿血清TNF-α、IL-6、SP-D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肺炎组高于轻度肺炎组,机械通气组高于非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前相比,重度肺炎组机械通气1小时血清CC16浓度明显降低,机械通气72小时更低;而机械通气1小时血清TNF-α、IL-6、SP-D明显升高,机械通气72小时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前相比,重度肺炎组机械通气72小时,Cdyn值明显下降,机械通气1小时更低;而机械通气72小时Raw、PIP、WOB值明显升高,机械通气1小时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C16浓度与TNF-α、IL-6、SP-D均呈负相关,与Cdyn呈正相关(P均0.01)。ROC曲线中,CC16、TNF-α、IL-6、SP-D诊断重度肺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04、0.832、0.825(P均0.01)。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CC 16、SP-D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机械通气患儿CC 16浓度水平与Cdyn呈正相关关系;CC16对于重度肺炎病情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及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通呼吸病房非机械通气患儿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特点。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9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呼吸病房住院非机械通气治疗的22例患儿,均确诊为HAP,年龄6个月至11岁。其中男16例,女6例。采用合格痰进行细菌培养,对咽部分泌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腺病毒PCR检测。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为急性期单份血清>IgM1:80。结果 22例HAP病原分布:16例有明确病原,其中9例为病毒病原,3例为肺炎支原体,4例为革兰阴性杆菌。6例病原不明。4例革兰阴性杆菌中2例为绿脓杆菌,1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为大肠埃希杆菌。9例病毒病原中,7例为腺病毒,1例为流感病毒,1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结论小儿呼吸病房非机械通气的住院患儿中,HAP多为院内交叉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HAP则见于有慢性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及小婴儿。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97例早产儿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2%(197/887)。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治疗、延迟喂养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肺炎克雷伯菌在院内感染中占据首位(22.3%),其次为葡萄球菌(18.4%)。结论:对胎龄小、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应强调以洗手为中心的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尽早开始胃肠道喂养,以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80-982]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白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白菌属,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性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院内感染比例逐年增加,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且其耐药性不断变迁.临床耐药株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白杆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广泛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全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数量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时间超过48 h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中1357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02例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89%(202/1375),日感染率为10.44‰(202/19355)。不同出生体重与胎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1000 g患儿院感发生率为75.00%,胎龄<30周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2.63%。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是肺炎[43.07%(87/202)]与败血症[26.73%(54/202)]。院内感染患儿比非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长(中位住院时间:20 d与10 d)(P<0.01),住院费用高(中位住院费用:21045.32元与8108.23元)(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患儿与非院内感染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窒息抢救史、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感染前胸腹部手术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为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高,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为NICU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其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尤以肺炎较为常见,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ion pneumonia,VAP)。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新生儿机械通气127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相应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治疗转归情况,以减少早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本院NICU收治的10例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胃肠外营养及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细菌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是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脓毒症高危因素。起病隐匿,病初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明确革兰阴性杆菌是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脓毒症的主要病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早期根据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积极选取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本病 2 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有 2 2例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结论  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96h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病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有22例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大于96h,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社区与医院内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澜  曹云  钱甜  陈超  徐锦  蔡小狄  王瑾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2):1052-1055
目的了解新生儿社区与医院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对新生儿RSV感染尤其是院内RSV感染肺炎进行有效防治。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4月新生儿科共收治RSV肺炎65例,所有患儿均有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经X线、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检测确诊,其中社区感染56例,院内感染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将9例院内感染患儿与国外2005年报道的9例院内暴发感染RSV的新生儿临床特点等进行比较。结果院内感染RSV患儿平均出生体重(中位数2625.0g)低于社区感染者(3342.5g),临床表现较严重,需进行重症监护治疗者较社区感染者多(P〈0.05)。院内感染RSV患儿均存在基础疾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8例。9例院内感染RSV肺炎患儿与国外报道的院内感染暴发的患儿比较,平均胎龄(35+5周、30+3周)及出生体重(2625.0g、1757.0g)较大(P〈0.05);需要吸氧的人数、机械通气人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疾病严重程度相仿。结论新生儿院内RSV感染与社区感染相比病情更为严重。新生儿RSV感染常合并细菌感染。要重视RSV院内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