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97-10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75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19年1~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275例,其中男187例,占68.00%,女88例,占32.00%,患者年龄分布在42~73岁,平均(58.16±12.61)岁,共有80例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9.09%,在80例产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腹腔和上下呼吸道,在80例产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55株病原菌,从构成比排列看,革兰阴性菌34株,占61.28%,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45%,真菌7株,占12.73%。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是否60岁、血红蛋白是否7 g/L、血清蛋白是否7 g/L、HBV-DNA是否高于500 cps/mL、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腹水、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可能与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7 g/L、HBV-DNA高于500 cps/mL、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和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为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7 g/L,HBV-DNA高于500 cps/mL,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和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6月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4例并分为两组,常规组(47例)给予头孢呋辛;预防组(47例)给予头孢曲松钠。就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再出血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02±1.51)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12.23±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15%,且预防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医院感染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再出血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何善寿  钟挺  熊上中 《广西医学》2001,23(6):1384-1395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患者分组观察,观察组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氨噻肟钠2.0Did 7d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46例继发感染12例(26.08%),而对照组40例继发感染21例(52.5%)(P<0.005);死亡率观察组死亡8例(17.40%),对照组死亡14例(35%)(P<0.05)。结论:早期,规则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郭月平  崔巍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15-119,145
目的 探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是否需要按照Child-Pugh分数及肝硬化病因进行分层分析来评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医院感染率、6周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探索各Child-Pugh分级及不同肝硬化病因的患者是否都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该类患者316例,按入院时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抗生素组与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6周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 1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更低;2按肝硬化病因将患者分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结果发现,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抗生素组的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更低;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抗生素组的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更低;3按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B、C 3级,结果发现,Child-pugh A级的患者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感染率、6周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级的患者抗生素组的感染率、6周再出血率更低;Child-pugh C级的患者抗生素组感染率、6周再出血率更低。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建议此类患者入院时短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与肝硬化的病因无关,但与Child-Pugh分级有关,Child A级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病死率均较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此类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慧群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5):314-314,293
本文就抗菌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及其处理作一概述 ,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帮助。1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机制是化学诱导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过程阻断所致的出血 ,因为 β 内酰胺类可抑制肠道内产生维生素K的菌群 ,而致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是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必需的辅助因子 ,参与凝血酶原前体中谷氨酸的γ 羧化反应 ,其缺乏将使凝血酶原的合成减少和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水平降低 ,导致凝血病的发生 ,出现消化道出血等。李家军等〔1〕报道用阿洛西林 (Azlocillin)治疗支气管扩张后…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富含蛋白质,在肠道经细菌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分解产生大量氨,从而诱发肝性脑病.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病变出血,后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糜烂、出血性胃炎,所以药物止血一是降低门静脉压,二是抑制胃酸分泌,三是促进凝血.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抑酸药物主要有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阻滞剂.促进凝血药物有立止血,维生素K等.  相似文献   

7.
王志毅 《肝博士》2005,(1):61-61
我是一个肝硬化病人,胃镜证实我有重度食道静脉曲张,医生再三叮嘱我要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但我不知道该怎样预防?怎样判断是否已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继发感染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总结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16例 ,从临床指标、肝功能分级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继发感染的相关易患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16例均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 ,男 89例 ,女 2 7例 ,年龄 2 3~ 79岁 ,病程 6个月~ 2 7年。分型 :肝炎后肝硬化 10 2例 ,精酒性肝硬化 11例 ,瘀胆性肝硬化 3例 ,其中并存疾病 38例。1.2 方法1.2 .1 临床 8项指标观察 :①年龄 :>或 <6 0岁 ;②性别 ;③出血量 …  相似文献   

9.
陈佳 《重庆医学》2015,(1):125-12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为每年10%~20%[1]。出血后的患者仍有较高的再出血及死亡风险,据报道再出血发生率为60%,首次出血事件后1~2年的病死率为30%[2]。由于更为有效的内镜及药物的运用已使得静脉曲张出血引起的6周病死率由1981年Graham等报道的42%下降至现在的20%[3]。有研究指出,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早期再出血的风险而增加存活率[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头孢他啶组和依替米星组,每组50例。头孢他啶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2 g/次,静滴,q12 h;依替米星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100~150 mg/次,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15 d。比较两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结果:依替米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头孢他啶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替米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90.70%,高于头孢他啶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疗效良好,细菌清除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4-2012年8月间进行诊治的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4例惠者运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治疗,观察组的24例患者运用生长抑素进行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所需止血时问。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用药12、24、48h的止血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惠者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运用生长抑制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止血速度快,患者的副作用轻,患者依从性较好,舒适度较高等诸多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在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8),治疗组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先应用生长抑素250μg静脉推注,然后以250μg/h的速度持续微量泵滴入,维持48~72 h;泮托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维持48~72 h。对照组单用生长抑素治疗,先生长抑素250μg静脉推注,然后250μg/h持续微量泵注射,维持48~72 h,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的止血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更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402例病人516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 1天24小时中,5-6时为出血的第1高峰期,16-17时为第2高峰期,23时为第3高峰期。夜间出血362例,发生率为70.16%,白天出血154例,发生率为29.84%,出血发生的时间昼夜差异显著(P<0.01),夜间死亡52例,死亡率为14.36%,白天死亡10例,死亡率为6.49%,昼夜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的时间是有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探讨其对于预防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从7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观察治疗后一年内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以及发生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有差异(P<0.05),而发生肝性脑病的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开始和观察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方面无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根治对于预防肝性脑病无作用,对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全程护理,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7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后止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8例;胃镜下治疗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172例,缓解15例,无效3例,死亡6例,其中阿托品治愈6例;胃镜下治愈2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1例。结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以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补液组53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限制性补液和常规补液及抑酸、止血、降门静脉压等治疗.观察2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差异.结果:限制性补液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限制性补液组仅2例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无一例病死;对照组3例并发肝性脑病,13例并发腹水,4例出现少尿或无尿,1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4例病死,2组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限制性补液有利于止血,并且可以减少出血期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最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组(60 例)和对照组(60 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制酸、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输血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同时给予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2次/d,疗程7 d,对照组未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医院感染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及医院感染率分别为8.90%、5.4%及17.9%;对照组分别为23.1%、17.3%及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其再出血率、死亡率及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英豪 《河北医学》2003,9(4):345-34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2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结果: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高。结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有其特殊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因此,及早诊断,重视对原发病及伴随病的处理,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