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阴道分娩中对产妇实行预见性护理后对降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的发生并能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之间所接收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n=54)与预见性护理组(n=54),给予常规护理组产妇常规性护理,给予预见性护理组产妇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4小时的出血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产妇产后2h出血率、产后24h出血率均高于预见性护理组,且其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多于预见性护理组,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及减少出血量,保障产妇的身体状况良好,降低产妇死亡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周立娟 《吉林医学》2014,(9):1990-199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自愿以及指征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记录产后2 h的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性发生4例,发生率为4.0%;产后2 h出血量为(88.3±26.9)ml;产后24 h出血量为(142.8±30.7)ml。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性发生16例,发生率为16.0%;产后2 h出血量为(146.5±27.1)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51.6±22.9)ml。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实施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服务,n=46)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服务,n=46),比较两组产妇负性情绪缓解程度,疼痛程度,产后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35%和17.39%,观察组产后2 h、产后24 h及第三产程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程度、疼痛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产后出血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24 h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2.08%)低于对照组(16.67%),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效果。方法:将7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9例。甲组产妇实施常规基础分娩护理;乙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娩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比例、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和产后出血量。结果:乙组产妇产后出血比例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分娩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采取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统计学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予以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分娩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出血率为分娩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出血率为4.7%,对照组产妇出血率为16.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产妇分娩后2h与24h的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的时候,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法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同时还可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保障产妇产后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0%,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字2=4.891,P=0.030);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尉氏县中医院就诊的148例阴道分娩发生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后出血发生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2 h及12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74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预见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74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常规组,比较2组产妇护理后产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结果护理后,预见组分娩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在分娩后的2 h以及12 h时的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50例阴道分娩产妇纳入本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预防性护理。观察产妇不同时间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护理满意度较高,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4年-2016年入院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筛选2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产妇,研究组使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占3.67%(4/109)发生率,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占15.09%(16/106)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对护理达到93.58%(102/109)的总满意率,常规组产妇对护理达到83.96%(89/106)的总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721.92±142.86)ml;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1108.68±231.57)ml;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大大降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且有效的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曾兰美 《吉林医学》2013,34(4):742-743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预防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妇作为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2.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301.45±105.48)ml和(365.32±79.33)ml,对照组分别为(352.06±112.23)ml和(420.21±128.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障碍( mood disorder )及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产科分娩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3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DS、S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8.11%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情绪障碍状况,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计划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及总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收治的186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9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由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计划,比较2组分娩结局(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娩知识掌握度,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入院时、分娩前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产后2 h出血量、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入院时2组SDS、SAS评分、GSES、分娩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GSES、分娩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计划能提高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改善负性情绪,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促进产妇早期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与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6.
石永丽  王艳侠 《河北医学》2014,20(2):332-33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产科122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进行分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情绪,产后出血率和产后24h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出血率4.9%,对照组产妇出血率1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陪伴联合背景音乐在分娩中的应用,为产妇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实施了全程陪伴联合背景音乐,对照组采用传统待产接产方式,由助产士按要求轮班对产程进行观察处理。于产前和产后完成焦虑自评量表,并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前产后焦虑总数及焦虑程度显著较轻(P<0.05),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产程时间、剖宫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陪伴联合背景音乐能缓解产妇产前、产后的焦虑情绪,降低剖宫率及产后出血率、缩短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待产接产方式,能明显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长萍  李春节  赵凤 《中外医疗》2016,(19):164-166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产后出血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4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0例,依据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产后1d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能降低患者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郑庆秀 《中外医疗》2013,(12):165-166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激励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比较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总产程时间、抑郁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抑郁和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症状,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佩清 《当代医学》2014,(13):112-1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措施应用于产后郁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2组(n=60)。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2组产妇各时期EPDS(爱丁堡抑郁自评量表)及SDS(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抑郁症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孕38周的SDS评分、产后1周EPDS评分以及产后6周EPD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产后郁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实行循环护理措施获得临床护理效果、郁抑发生率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