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总结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肺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3例机械通气维持的志愿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行国际标准化供肺获取术。[结果]3例供体成功完成心、肺、肝、肾、角膜的获取,所获取供肺被成功植入受体。[结论]脑死亡供体肺获取的成功,为今后我国脑死亡供体按国际标准化多脏器获取积累经验。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手术配合和合理的供肺保存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肺获取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肺的获取经验,以形成一套适用于巾国临床肺移植的脑死亡供体获取标准和规范。本例脑死亡患者的判定严格按国际通用标准,项目负责人在确认家属捐献意愿后,组织2位以上的高年资神经内科、颅脑外科、麻醉科或ICU专家严格按“脑死亡判定标准”及“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逐条认真检查患者。脑死亡判定成立后患者家属代表向医院方签署停止一切治疗的知情同意书,签署“脑死亡自愿无偿器官捐献申请书”。对机械通气50h的志愿捐献者进行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化多脏器获取流程行供肺获取术。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肺的获取。实践证明这项操作流程规范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在不中断血流的情况下脑死亡捐献供者肝脏获取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术前做好人员准备、脑死亡捐献供体准备、环境和物品准备、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及其他相关设备准备;术中器械和设备准备,协助进行脾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插管及协助获取器官。结果 3例供体肝脏均成功实施了不中断血流器官获取术,手术时间3~4h,出血量200~400 mL。结论不中断血流供肝获取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肝脏功能,从而极大地避免了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良好的手术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6.
袁志敏  杜静平 《新医学》2003,34(12):735-735
无心跳供体的供肝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肝移植。近来有研究显示,接受无心跳供体的供肝移植术后原发无功能的发生率与接受脑死亡供体供肝的肝移植相近。研究者采用一来自无心跳供体的供肝,把它修剪成为右叶供肝为1例急性肝衰竭的11岁患儿行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热缺血时间为21分钟,冷缺血时间为8小时。结果原发移植物功能正常,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移植术后2个月肝功能正常。因此,作者认为只要认真选择供体器官,采用无心跳供体的减体或劈离供肝行肝移植是可行的。[MuiesanP,GaffaeleR,BakerA,etal.Transplantation,2003,75(9):1443-1445.(英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8例脑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脑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均成功度过围术期,有2例(11.1%)受者术后发生感染,体温升高、白细胞及中性比例增高,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正常;有4例(22.2%)受者发生移植肾肾功能恢复延迟,经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脑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应严格监控脑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的液体出入量和免疫抑制剂用量,密切观察其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和移植肾排斥的症状、体征等,从而促进受者移植肾肾功能的尽早恢复,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死亡患者作为器官捐献供体的护理要点.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8例因SAH脑死亡患者,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拟行可控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回顾总结供体器官获取之前,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分析、尿量、电解质酸碱平衡、体温、肌酐、尿素氮等维持供体器官灌注的有效方法.结果 7例供体顺利完成可控性DCD,捐献的器官功能稳定正常,1例患者因出现肾功能损害放弃捐献.结论 有效的供体维护是确保潜在的脑死亡供体器官成功捐献和捐献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依据前期探索经验并参照国际分类,将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一、中国一类(C—I):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即:脑死亡案例,经过严格医学检查后,各项指标符合脑死亡国际现行标准和国内最新脑死亡标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6卷4期),由通过卫生部委托机构培训认证的脑死亡专家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完全理解并选择按脑死亡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本院8例中国一类捐献供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主要包括对ECMO运行前的护理配合及运行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的监测、出血及凝血的监测、ECMO系统维护及各参数的监测及对供者器官功能的维护等。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等待心跳停止的过程中全部应用ECMO,ECMO的支持时间为376min,成功获取有效肝脏8例用于8例受者、有效肾脏16个用于14例受者,其中2例受者是双肾移植,移植受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满意,均痊愈出院。认为在脑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ECMO,对捐献者的严密监测,ECMO系统的维护及捐献者器官功能的维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肺移植过程中供肺获取的手术技巧、冷缺血时间的上限以及供肺与受者胸腔大小不匹配等问题的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总结肺移植中供肺获取的手术技巧,探讨冷缺血时间和肺减容对受者移植后各种并发症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供肺获取和10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肺冷缺血时间所有受者分为冷缺血时间<6h组或>6h组;另根据移植中是否出现供肺与受者胸腔大小不匹配分为肺减容组和对照组,不匹配的均行不同方式肺减容。分析冷缺血时间>6h和肺减容对肺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00例供肺获取和101例肺移植均成功,其中1供者的左右肺分别移植给2例受者,共完成101例肺移植。除供肺冷缺血时间>6h组原发性移植物失功发生率要高于<6h组(P<0.05)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减容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严格的供者选择、恰当的供肺减容以及尽量缩短供肺冷缺血时间可以有效防止受者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移植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学者认为在脑死亡过程中很多因素可导致肺组织的改变。目的:观察脑死亡供体肺病理改变,探讨其临床移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脑死亡供体肺进行了病理活检,苏木精-伊红染色、银染及PAS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电镜观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银染及PAS染色光镜下见支气管及肺泡结构尚完整,局部病灶见肺泡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肺泡间隔未见明显增宽,但充血易见,血管周围有少量出血,有散在淋巴细胞;电镜下脑死亡的肺泡细胞轻微水肿,部分细胞胞核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有的细胞核出现变型,细胞线粒体肿胀,但未见明显坏死。说明脑死亡供肺可以实施临床移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及颅骨钻孔置管术,不行颅内加压脑死亡术;脑死亡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颅骨钻孔置管及颅内加压脑死亡术,呼吸机维持脑死亡状态。各组均在术后2,4,6,8h记录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脏结构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热休克蛋白70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脑死亡组较假手术组血压与心率尚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肺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6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肺脏损伤逐渐加重(P〈0.05),但8h出现一定程度好转。热休克蛋白70mRNA与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始于2h,于8h最高。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70可能介入脑死亡状态诱导的肺脏损伤,发挥自身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26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6日至2003年9月26日,先后对26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住心脏移植术。供者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采用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术式为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采用新三联他克莫司(FK506)骁悉扣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结果:6例死亡,20例患者存活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选择合适供、受体,加强囤术期处理及合理免疫抑制治疗是提高心脏移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Delayed graft fun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RPOSE OF REVIEW: Delayed graft 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A complex of pathologic mechanisms interven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is outcom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processes involved in delayed graft function as they relate to five chronologically related stages: donor tissue quality, brain death and related stress, preservation variables, immune factors, and recipient variables. RECENT FINDINGS: Dialyzed delayed graft function and nondialyzed slow graft function both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graft survival and o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Expanded-criteria donors, older donors, and non-heart-beating donors are more frequently used.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the use of well-selected non-heart-beating donors are surprisingly good. The proces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lready initiated in the brain-death donor and continues during preservation of the graft. Graft-infiltrating T cells,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heme oxygenase-1 are implicated in the process. Modifications in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nd pharmacologic modulations have an effect on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elayed graft function plays a part i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impaired graft function,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and grafts. SUMMARY: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several recent findings of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of,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delayed graft func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revised organ transplantation law has been gone into effect from July, 2010 in Japan. We discuss about the problems for organ procurement system from the point of a donor hospital. These problems are heavy burden for donor hospital and organ procurement from a donor of child. The criteria of brain death of child have to be established. And the donation of organ spends much time and requires many specialists. For example, it takes about more than 45 hours from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brain death to the end of organ harvesting. To reduce a heavy burden for a donor hospital, supporting system have to be established for the donor hospital and the donor family. The organ procurement procedure is strictly regulated by the legal guidelines; we propose that the new framework is redesigned rapidly within the new law and the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供肝获取的现代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介绍目前美国供肝切取的现代方法。方法:30例供体,17例(56.7%)因脑血管意外,13例(43.3%)因外伤致脑死亡。19例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11例(36.7%)需用2~3种升压药维持血压。先探测有无变异供肝动脉,游离肝周韧带及切断胆总管后,自腹主动脉插管灌注UW液2000ml。30例中,28例切取供肝后再行门静脉插管灌注UW液1000ml;2例于术中行腹主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分别灌注UW液2000ml、1000ml。修整供肝时注意变异的供肝动脉,并予以重建。结果:30例供肝中,28例用于受体,其中1例移植后肝原发性无功能、1例移植后肝功能不良,均行两次肝移植,1例于移植后18h大出血死亡;余25例移植后如期恢复。结论:美国获取供肝的条件趋于放宽,供肝切取的方法趋于快速,简捷。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胰岛移植后可能发生有害的组织不相容性反应,影响细胞的存活及功能.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移植中早期胰岛细胞的损害程度及原因.方法:采用脑死亡自愿捐赠器官供者的胰腺,采用胶原酶P进行消化分离胰岛细胞,测定不同冷缺血时间下胰岛细胞损害程度.将胰岛细胞与血液进行分组培养,HLA匹配组:受者全血+胰岛细胞,受者全血+胰岛细胞+肝素:错配组:受者全血+胰岛细胞,受者全血+胰岛细胞+肝素;对照组:受者伞血+RPMI1640.观察移植早期可能出现的胰岛细胞损害.结果与结论:胰腺切取顺利,在冷缺血5 h以内胰岛细胞活性率都在80%以上,超过8 h活性胰岛细胞数量只有19%甚至更低.人胰岛暴露于未经抗凝的人血液中,胰岛将诱发一个迅速血细胞消耗.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显示,无论HLA错配还是匹配与对照组相比较血细胞都发牛明显的消耗:加入肝素后HLA错配组及HLA匹配组血细胞消耗反应明显减轻;HLA匹配组胰岛细胞体外培养24 h活性胰岛细胞数量高丁HLA错配组(P<0.05),说明良好组织相容性有利于胰岛细胞存活.结果提示冷缺血时间对胰岛细胞活性的影响很大,在冷缺血时间小于5 h的情况下获取的胰腺可以用于临床胰岛细胞移植的胰腺获取;移植到血液的胰岛细胞会有普遍性的炎症性损害及HLA相关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器官短缺是全球移植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扩大供者来源,缓解日益紧张的器官短缺,回避因脑死亡立法及诊断标准缺位造成的困惑,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推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目的:探讨开展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例儿童心脏死亡肾脏捐献案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4岁男孩,心肺复苏后脑死亡,经过2次两组专家时隔24h按脑死亡判定标准(儿童)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以及阿托品试验结果独立作出判定。捐献者父母对捐献方案知情同意,书面表达捐献意愿,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逐步完成捐献申请、审批、转运、器官维护,以及生命支持治疗撤除、器官切取过程,热缺血时间13min。按年龄、体质量和组织配型结果选择受者,2只肾脏分别植入2例尿毒症受者体内,左肾接受者为13岁女性,右肾接受者为35岁女性,术后未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无移植肾血管栓塞、尿瘘、输尿管梗阻等并发症。术后1年内移植肾由术前7cm增大至10cm,尿蛋白阴性,血肌酐≤60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70-150mL/min。术后至今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事件,血压正常,无糖尿病、高脂血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现生活自理,精神状态好,遵医行为佳。提示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过渡时期解决器官来源的方向之一。必须严格遵守患者救治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规范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