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PFE)的原发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PFE的临床特征。结果  2 3例胸水均为渗出性 ,4例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10例在病程中伴发气胸 ;原发病中恶性胸腔积液占 2 6 1% (6 /2 3) ,同期非PFE者恶性肿瘤占 32 6 % (5 8/178) ,PFE与非PFE渗出性胸水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核性胸膜炎占 2 1 7% ,其中初次胸穿即为PFE者仅 1例。结论 PFE原发病以气胸、恶性肿瘤和结核为多 ;它的出现并不能肯定为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PFE)的原发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3例PFE的临床特征.结果 23例胸水均为渗出性4例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10例在病程中伴发气胸;原发病中恶性胸腔积液占26.1%(6/23) 同期非PFE者恶性肿瘤占32.6%(58/178) PFE与非PFE渗出性胸水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核性胸膜炎占21.7% 其中初次胸穿即为PFE者仅1例.结论 PFE原发病以气胸、恶性肿瘤和结核为多;它的出现并不能肯定为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4-8
目的了解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构成。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的重庆及周边地区患者(非新生儿),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5×109/L且百分比大于5%共317例,分析儿童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构成。结果 317例患者中,明确病因291例(91.8%),不明原因26例(8.2%),明确病因中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59例(89.0%),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克隆性)29例(10.0%),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1.0%)。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感染性疾病217例,其中寄生虫感染190例(肺吸虫感染184例)、细菌感染17例、隐球菌4例、病毒3例、结核2例、支原体1例;非感染性疾病42例,其中过敏反应性疾病22例、免疫缺陷病10例、嗜酸性胃肠炎4例、实体肿瘤3例、胆道疾病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1例。结论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以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肺吸虫病)最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和过敏反应性疾病次之,仍需考虑隐球菌、结核等特殊病原感染以及嗜酸性胃肠炎、免疫缺陷病等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4.
报告10例胸水9种不同疾病的误诊分析。其中误诊为性胸为5例,化脓怀胸膜炎2例,肺癌合并胸水、血清病性胸水及反应性胸膜炎各1例。误诊原因主要为满足于对临床表现,常规检查及暂时治疗效果的一般认识,偏信或铁略病史,未作进一步检查等。并结合文献就嗜酸细胞增多怀胸膜炎。良恶性胸水鉴别,结缔组织病和变应胸膜病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肺吸虫引起的胸腔积液(或伴发自发性气胸)较少见,极易误诊,现就6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一、病例资料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8~70岁,确诊前病程1~4月。6例均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均有生食醉蟹、喇蛄史,3例有皮下结节史,其中1例皮下结节活检为嗜酸粒细胞浸润。胸片检查,6例均有少量至中等量积液,其中双侧少量积液5例,单侧中等量积液1例,伴发局限性气胸3例。PPD试验,6例均阴性。4例进行胸腔穿刺,均为渗出液,其中2例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间皮细胞大于5%。4例患者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肺吸虫皮内试验6例均阳性,其中5例血标本送上海寄生虫…  相似文献   

6.
徐俊斌 《海南医学》2013,24(8):1229-1231
嗜酸细胞性胸腔积液首先由Harmsen于1984年报告,占胸腔积液病例的1%~8%,胸腔积液中嗜酸细胞的比例为5%~50%不等[1],一般认为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即可诊断本病。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31日收治3例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嗜酸细胞性胸腔积液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上海瑞金医院自 1998年以来 ,根据诊断标准( 1) 诊断为肺胸膜型肺吸虫病 18例 ,其中误诊 8例 ,误诊率为 44 .4% ,为总结经验教训 ,减少误诊 ,提高诊断水平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误诊 8例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8~ 5 3岁 ,平均 42 .3岁。误诊时间 30~ 6 0天。其中发热 7例 ,盗汗、消瘦 2例 ;咳嗽、咳痰 4例 ;痰血 1例 ;胸痛 7例 ;皮下游走性结节未见 ,胸腔积液 7例 ,其中双侧胸腔积液、肺内空洞样变各 1例。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8例均有白细胞升高 ,分类中嗜酸细胞升高 7例 (87.5 % )。 8例嗜酸细胞直接计数均升高 ,为 (0 .8~ 2 .…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增多性胸腔积液(Eosinophilicpleureal effusions,EPE)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在近五年来发现了18例 EPE,本文旨在根据其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病因和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与结果在18例病人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左侧胸水7例,右侧11例;病因:结核性8例(呈血性者3例,反复胸穿后出现者5例),液气胸5例,肺癌术后1例,恶性胸水3例,药物过敏引起胸水1例;其中血性渗出性胸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胸水涂片细胞学分类计数检查寻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167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采用分层离心法制成涂片,HE染色,高倍镜分类计数。结果:涂片中除红细胞外,成熟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81.44%,间皮细胞占3.11%,嗜酸性粒细胞占10.24%。查阅了有关文献后得出:胸水涂片中如果成熟淋巴细胞占80%以上,间皮细胞占4%以下,嗜酸性粒细胞占10%以上。可以作为病理学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依据。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休克型肺炎所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胸膜炎为临床上少见病,笔者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诱导痰细胞比例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完善诱导痰细胞分类的正常值。方法将96例年龄介于10~73岁的健康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9岁,19~岁,40~岁,>59岁)。对健康受试者行3%的高渗盐水雾化痰诱导试验,检测痰标本的细胞分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9岁的健康人痰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87.50%),中性粒细胞次之(11.00%);随着年龄的增长,痰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大于59岁的健康人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3.50%,巨噬细胞比例下降为24.38%。各年龄段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痰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r=0.845,P<0.001),巨噬细胞比例的变化则与受试者的年龄呈负相关(r=-0.842,P<0.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诱导痰细胞比例存在差异,随年龄的增长,中性粒细胞比例不断增高。涉及痰细胞比例的相关研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胸腹水的常规检验中 ,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对临床诊断是有一定意义的 ,而在常规检验中 ,嗜酸性粒细胞是容易被忽视的 ,现将我们的一些识别与鉴定的方法、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有 5例病人 :第 1例 ,男 ,4 5岁 ,住院病人 ,胸水待查 ;第 2例 ,男 ,5 7岁 ,住院病人 ,胸水待查 ;第 3例 ,女 ,38岁 ,住院病人 ,胸膜炎 ;第 4例 ,4 8岁 ,住院病人 ,腹膜炎 ;第 5例 ,男 ,4 2岁 ,门诊病人 ,腹水待查。1.2 方法1.2 .1 镜下识别 ,先将积液离心沉淀 ,将上清弃去 ,涂 2滴在玻片上 ,直接观察 ,一般中性粒细胞呈灰白色 ,而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肺吸虫性心包积液极罕见,本院在1995年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 女,25岁,以间断发热、干咳、胸闷、气短1月,初诊结核性胸膜炎收入我院。当日即行右侧胸腔穿刺,抽出黄色混浊胸水约800ml,胸水浆膜粘蛋白(十)查血象白细胞14.8×10~9/L,淋巴0.08,中性0.5,嗜酸细胞0.32,OT试验(1:2000)(十),强三联抗痨治疗1月无效,患者心悸、气短加重,胸部CT发现心包大量积液,右侧胸腔积液并胸膜反应,右肺中叶及下叶有少许条索状和局灶性实变,此时复查血象嗜酸细胞已占0.61。作肺吸虫抗原皮试强阳性(卅),免疫血清学ELISA检查(卅),确诊为肺吸虫性心包积液,经抗肺吸虫化疗(吡喹酮)3  相似文献   

14.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本文就我院近年住院的血性胸水病人28例,着重对其结核性和癌性的鉴别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年龄与病因 本组28例中结核性18例,占同期结核性胸膜炎的9.5%(18/190)。癌性占10例,占同期癌性胸膜炎的71.4%(10/14例)。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核性者男8例,女10例,年龄在21~48岁之间。癌性(肺癌7例,胸膜间皮瘤2例,肝癌1例),男7例,女3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大于40岁者占71.4%。1.2 诊断依据 结核性胸水中无1例培养出结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32例和COPD患者21例,分析临床资料,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比较分析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结果①71.9%(23/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存在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60%预计值),仅6.3%(2/32)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60%患者(9/15)气道阻塞可逆性>12%,与COPD组临床特征相似。②68.8%(22/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28.1%(9/32)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61%);仅1例(3.1%)患者诱导痰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难治性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与COP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难治性哮喘可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哮喘两种亚型,其中,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与COPD诱导痰检测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0岁 ,因腰骶部疼痛 4个月余 ,伴肩痛 1个月入院。曾按腰肌劳损、类风湿关节炎给予中药治疗 ,疗效不佳 ,于 2 0 0 1年 10月 2 2日因腰骶部疼痛就诊我院骨科 ,查血常规 Hb90 g/ L,WBC71.7× 10 9/ L,PL T73× 10 9/L ,嗜酸粒细胞 0 .48。骨髓检查 :粒系增生明显活跃 (占 0 .92 ) ,中性细胞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 (占5 3%) ,以早中阶段细胞为主 ,其嗜酸早幼粒细胞占 8%,各阶段细胞可见核质发育失衡、巨变、空泡变性、颗粒增多或减少且分布不均、核分叶增多等现象。外周血片 :可见各阶段幼粒细胞及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结果:54例肝性胸水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47.5岁。确诊肝性胸水2.82~9.38年,平均4.3年。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2例,丙型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混合型肝硬化3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右胸胸水35例(64.81%),左侧8例(14.81%),双侧11例(20.37%)。经综合治疗,胸水消退者21例(38.89%),减少25例(46.30%),无变化8例(14.81%)。其中死于并发症12例(22.22%),上消化道出血5例(41.6%),肝性脑病4例(33.33%),肝肾综合征2例(16.67%),腹腔感染1例(8.33%)。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较常见,且多为右侧,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胸腔穿刺放液中只有压迫症状时进行,宜采用胸腔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为一全身性疾病,以嗜酸粒细胞弥漫性侵犯内脏为特症;病因不明,起病方式不尽相同,病程长短不一,治疗方法尚在摸索中,因而预后各异。Hardy和陈捷先将嗜酸细胞性心内膜炎,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弥漫性嗜酸细胞胶元病及嗜酸细胞性白血病等统称为HES;国内近几年见到报道约十余例,现将我院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和生  张治 《重庆医学》1993,22(3):207-209
我院肺科近5年收治99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性胸水;其中35例病理证明为癌性胸水;余下64例继续抗结核药物诊断性治疗,其中40例抗结核治疗效果满意,出院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余下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吸虫病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在某院住院确诊的肺吸虫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诊疗情况及随访病情转归。结果住院肺吸虫病病人共67例,其中未成年病人56例,成年病人11例,男性47例、女性20例,年龄3~60岁(平均12岁);其中64例病前有疫源接触史;起病症状:45%(30/67)为咳嗽、气促,27%(18/67)为发现体表包块,19%(13/67)为头痛、呕吐,6%(4/67)体检发现胸腔积液,6%(4/67)为肝脏病变,1%(1/67)反复皮疹,1%(1/67)发现眼睑肿胀。辅助检查:88%(59/67)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2%(28/67)肺吸虫血清抗体检查阳性,15例病灶活检:11例皮下包块、2例颅内病及2例肝脏病变活检符合肺吸虫病病理改变。36例合并浆膜腔积液,17例行胸腔穿刺,其中13例胸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 000 U/L,8例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大于45 U/L。治疗:67例病人均诊断为肺吸虫病,予吡喹酮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肺吸虫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临床可多系统受累,易误诊,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生活饮食习惯,结合病人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影像学及肺吸虫特异免疫学等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