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内静脉是头颈部最大的静脉 ,管径粗大 (管径1 .3 cm~ 1 .5 cm)、充盈好 ,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 ,临床上自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测量中心静脉压、胃肠外营养、输注化疗药物、快速输液扩容、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现将颈内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预防和护理进行综述。1 导管穿刺、插入不当所致的并发症1 .1 气胸1 .1 .1 原因。气胸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关颈静脉穿刺并发气胸多有报道 ,陈志明等 [1]报道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为0 .8%。郭素芳等 [2 ]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置管方式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首次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传统切开钝性分离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4月确诊为自发性气胸的64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为首次出现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依据置管方式不同分为穿刺置管组(34例,其中5例治疗中改切开置管)、切开置管组(30例)。分析肺复张时间、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切开置管组较穿刺置管组有较高的治愈率、较短的带管时间以及较低皮下气肿发生率(P<0.05),两组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切开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老年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疗效确切,效果稳定,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喜元 《农垦医学》2007,29(4):292-29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肺穿刺常见的并发症有气胸、肺内出血和痰中带血,气胸发生率文献报道为19%~37%[1],肝穿刺的并发症有局部疼痛、出血、胆原性腹膜炎、气胸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2年1月~2007年2月期间,75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并发气胸12例及87例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并发气胸5例,肺压缩面积在30%以上者共15例.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并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并与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与非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方法与转归.结果:COPD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并发呼吸衰竭,胸腔闭式引流排气率高,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时间、平均肺复张时间较非COPD组长.结论: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易误诊,应尽早X线检查,及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心包腔积液、交通性气胸患者的引流、排气,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科白2005年11月~2007年5月对大量或中等量胸腔积液的患者8例,心包积液5例,气胸或液气胸11例,利用微创技术,应用美斟ARROW公司中心静脉导管置胸腔、心包腔进行持续引流,同时对于抽取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待结果阳性后,给予胸腔注射顺铂50~80mg,地塞米松10mg等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心包穿刺置管5例、胸腔置管19例中,只有1例因患者意识模糊躁动时将引流管拉开,使气体进入胸腔内造成气胸,其余均顺利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利用微创技术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心包腔引流、排气、注药,具有安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利于诊断、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经胸壁穿刺肺活检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胸壁细针穿刺肺活检通常用于支气管镜不能达到的孤立外周肺内病变 ,大多数细针穿刺应用于怀疑有恶性肿瘤的病变。这种检查方法对恶性肿瘤有很高的敏感性 ( 90 % )和特异性 [1 ]。但是 ,此项检查是有创伤性的 ,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8%~ 61% ) ,其次为出血、空气栓塞、针道肿瘤种植等 ,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2 ] 。现将我院 3年来经胸壁穿刺肺活检 1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42~ 65岁 ,平均年龄 49.5岁 ,均拍正侧位胸片 ,12例做胸部 CT,病灶最小直径2 .3cm,最大 16cm,肿块距皮肤穿刺点最大距离8cm,其中经 CT引导下穿刺 9例 ,B超引导下 2例 ,X线透视下定位穿刺 4例。发生气胸 3例 ,经皮肺穿刺术后 0 .5~ 3h透视发现气胸 ,其中 2例患者渐感胸闷、气短 ,1例经胸腔排气治疗治愈 ,2例自行愈合、吸收。无大出血发生。2 操作方法 备好穿刺针 ,常规皮肤消毒局麻 ,在 X线透视或 CT或超声波引导下 ,确定病变位置 ,避开大血管 ,以单一路径穿刺胸壁多次取样 ,吸出物送微生物或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 分析 6 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诊断主要靠X线 (10 0 % )。 78.0 %病例需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 ,10 .3%病例需外科手术治疗 ,97.0 %病例治疗有效。结论 COPD并自发性气胸症状重 ,临床表现多样 ,体征易被原发病掩盖 ,易误诊、漏诊 ,尽早作X线检查确诊 ,及时治疗 ,疗效好。避免诱因对预防COPD并发气胸较重要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自发性气胸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自发性气胸的原因、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8例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胸片检查(必要时胸部CT)进行分析,测定肺压缩的程度,确诊后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COPD并发气胸患者的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原发病加重,误诊率高,大部分病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病死率较高。结论: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起病危急且不典型,恢复慢,易复发,易误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宜尽早胸片检查并作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法:对89例应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穿刺点的保护及预防感染。结果:89例患者仅3例脱管需重新置管,83例治愈出院,6例未愈转外科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可以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胸膜多处损伤、出血以及插管漏气造成的皮下气肿也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保证置管有效引流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训宜  张立佳 《河北医学》2008,14(6):729-73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胸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临床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以及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结果:48例患者46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例穿刺失败第二次置管,本组病人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气胸、胸液外渗等,导管滑脱1例,术后导管堵塞2例,堵管发生率4.16%。结论: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安全有效,但要加强置管护理,减少引流不充分、导管堵塞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自发性气胸最常见的原因[1]。1994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共收治COPD并发气胸4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2]。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6~76岁,平均60岁。右侧气胸20例,左侧18例,双侧8例。肺组织压缩20%~60%。单纯性气胸20例,交通性气胸18例,张力性气胸8例。气胸首次发病24例,2次16例,3次4例,4次2例,复发者占47.8%。本组23例误诊,误诊时间1~3d。其中误诊为COPD急性发作17例,哮喘发作6例。1.2治疗与结果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28例,其中6例应用Se…  相似文献   

12.
胸穿后发生气胸并不罕见 ,文献报道胸穿后发生气胸占胸穿的 3%~ 19% [1~ 3 ] ,而由无穿刺经验的医生穿刺时伤及肺脏是其原因之一。为了避免此悲剧发生 ,我们研制了胸穿防损伤装置 ,现报道如下。1 构造采用不锈钢或铜等金属材料 (也可以应用部分高分子材料 )制成直径约 5~ 10mm、厚约 5~ 7mm的圆形或多角形金属块 ,中央开一稍大于胸穿针直径的圆孔 ,采用侧螺纹孔安装顶丝的方法固定 ,或采用斜面紧固定方法固定。2 应用方法及原理患者经X线检查确定胸腔积液后 ,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胸腔穿刺前 ,应首先进行超声波定位 ;并依据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气胸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的肺外周孤立性病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肺功能检查,测试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术前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析发生气胸患者与未发生气胸患者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中共发生气胸20例(17.9%)。发生气胸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较未发生气胸患者显著降低,且发生气胸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术前患者并存COPD的几率高。结论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FEV1/FVC降低显著增加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发生气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休息、吸氧治愈10例,胸腔穿刺抽气治愈6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9例,8例因广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老年COPD并发气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且病情凶险,常会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可危及生命,需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胸腔积液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胸腔穿刺术(简称胸穿)是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的常用手段。若对胸穿方法掌握不当或操作不慎,则易发生并发症。气胸是胸穿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1%~19%[1],是影响患者康复、增加患者痛苦和延长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制胸腔穿刺装置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需行胸腔穿刺术治疗的患者2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152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用自制胸腔穿刺装置进行操作,对照组用传统的胸腔穿刺包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成功穿刺时间、平均每例穿刺次数、穿刺中堵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重新置管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成功穿刺时间、平均每例穿刺次数、穿刺中堵管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重新置管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发生率分别为96.25%、(13.0±2.2)s、(1.6±0.5)次、2.08%、6.58%、1.97%;对照组分别为78.52%、(16.5±3.5)s、(2.6±0.6)次、10.16%、37.00%、13.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胸腔穿刺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除对原发疾病治疗外 ,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1] 。为比较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两种方法对单侧闭合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对 1995~ 2 0 0 0年收治的 2 7例气胸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经X线胸片确诊的单侧闭合性气胸住院病例 2 7例 ,肺压缩体积均大于 5 0 %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4 0a。 2 7例中 ,肺结核并气胸 3例 ,肺气肿并发气胸 2例 ,特发性气胸 2 2例。除原发病的治疗外 ,气胸的治疗分别采用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治疗 14例 ,平均年龄 39a ,平均肺…  相似文献   

18.
张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46-47
目的:探讨经皮胸腔穿刺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例自发性气胸经胸腔穿刺置管治疗的效果。结果:42例病人中,2天治愈35例,5天治愈4例,5天后改置蕈状管引流2例,1周治愈1例。结论:经皮胸腔穿刺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痛苦小、疗效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胸腔穿刺留置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本组68例患者设为治疗组,采用胸腔切开置硅胶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为主的68例类似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分析不足.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患侧肺复张、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例数、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可把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穿刺管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延  栾育欣  遆新宇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F0003-F0003
<正>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是气胸常规的治疗措施之一。我们把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到胸腔闭式引流中,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对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共78例住院病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气胸穿刺引流术。其中男72例,女6例,年龄17-76岁,平均36岁;自发性气胸67例,继发性气胸11例,其中COPD患者8例,肺大泡3例。2材料与方法 采用气胸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作为穿刺点,但局限性气胸患者需根据胸片选择穿刺点,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