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卫民 《嘉兴医学》2003,19(5):264-26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4年统计,全球有74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受威胁人口有6亿,感染血吸虫有2亿多;1989年统计,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为30.97亿,受威胁人口为5.55亿.感染人数估计为1.4955亿。1998年4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会议上,WHO提出血吸虫病仍然是危害人体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可靠反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定量方法。方法:将8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分别做HE、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染色。光镜下对胶原纤维进行半定量计分;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全胶原表面密度(SDTC)及全弹力表面密度(SDTE);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的胶原含量。结果:肝组织中SDTC与SDTE呈正相关(r=0.76,P〈0.001);SDTC与比色法测得胶原含量呈显著性相关(r=0.78,P〈0.001)。以SDTC为标准分组,比较SSS计分及比色法测定的胶原含量,结果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DTC与SSS及其各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SDTC起主要影响的因素是SSS。结论:计分法、图像分析法及比色法均可用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定量分析。比色法由于间便易操作,特异性强,重度性好,认为是肝纤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对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发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下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琪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IFN-α是否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治疗,继以IFN-α皮下注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肝脏组织切片作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结果IFN-α治疗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缩小(P〈0.05)、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SSS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2分(P〈0.05).结论IFN-α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程度.方法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39例经B超检查,确定肝纤维化分级;同时抽取患者血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 S1级24例(10.0%),S2级61例(25.5%),S3级154例(64.5%).肝纤维化S1级至S3级,HA和ⅣC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和PC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纤维化分级与HA和ⅣC呈正相关.结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HA和ⅣC具有显著相关性,它为无创法量化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纤灵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纤灵(KXL)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经对小鼠肝纤维化40天治疗,抗纤灵组肝脏重量为0.53±0.07,肝纤维化程度量化计分为0.71±0.19,胶原蛋白含量14.44±4.41,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为27.83±5.8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或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抗纤灵可使病变肝脏质地变软,肿胀减轻,对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及胶原纤维组织的增生有明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余杭区历史上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1994年余杭达到阻断血吸虫病标准.迄今未发生本地感染的人畜血吸虫病,没有监测到阳性螺点.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余杭区对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药物治疗,这批患者目前大多年逾花甲.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病发展至后期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致血吸虫病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学基础。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早期使用吡喹酮抗血吸虫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可使轻度肝纤维化逆转。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气血辩证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气虚血阏证血与滞血瘀证存在着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增加,T淋巴细胞亚群CD2、CD4、CD4/CD8比例下降,CD8上升,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纤灵(KXL)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经对小鼠肝纤维化40天治疗,抗纤员组肝脏重量为0.53±0.07,肝纤维化程度量化计分为0.71±0.19,胶原蛋白含量为14.44±4.41,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为27.83±5.8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抗纤灵可使病变肝脏质地变软,肿胀减轻,对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及胶原纤维组织的增生有明显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改善肝细胞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减轻肝细胞损害程度有关,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药.  相似文献   

12.
周承  张丽娟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0):788-789
我们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pl(n:CILpl)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研究,以期阐明它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为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奠定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及材料的制备:雌性ICR小鼠,体重20-22g,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蝴(30。l)条。分别于感染后4、5、6、7、8.9、11、12、14、16周处死小鼠(每次6-8只),取其肝组织,部分液氮速冻后用于总RNA抽提及组织羟脯氨酸的测定;部分制成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以观察其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测量虫卵肉芽肿面积。取同种未感染小…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可为阐明血吸虫病肝损害机制,延缓血吸虫病病程提供科学依据。初期的研究一般致力于阐明单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和相应指标的变化,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相关因素研究的开展,并应用于实际检测和治疗中。现将近几年来在血吸虫肝纤维化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倩  黄海 《中国热带医学》2016,(12):1216-1219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57例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1次/d,每次60 mg,连续15 d,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实质损害和肝脾肿大情况,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后,患者肝实质损害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7.2±3.1)mm、(11.2±0.9)mm和(8.6±1.3)mm,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1±1.7)mm、(6.9±1.5)mm和(4.7±2.1)mm,脾厚度分别为(48.8±4.7)mm、(37.3±6.5)mm和(33.4±3.1)mm,治疗后肝脾超声影像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分别为(402.2±31.7)ng/mL、(202.7±11.8)ng/mL和(117.3±10.6)ng/mL,层黏连蛋白(LN)含量分别为(507.8±59.9)ng/mL、(219.6±42.3)ng/mL和(127.6±20.0)ng/mL,Ⅳ型胶原纤维(C-Ⅳ)含量分别为(232.1±37.7)μg/mL、(135.2±9.5)μg/mL和(89.0±10.1)μg/mL,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分别为(210.6±31.3)μg/mL、(112.4±21.5)μg/mL和(100.6±9.7)μg/mL,治疗后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局部皮肤瘙痒。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长期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B超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监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2012年收治的615例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诊断,将金标准病理诊断为肝纤维化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肝纤维化Ⅱ、Ⅲ级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I级患者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PC-Ⅲ、IV-C、LN、HA的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肝纤维化指标和B超联合检查肝纤维化敏感度为98.53%、特异度为98.27%、符合率为98.69%。结论 B超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监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危害仅次于疟疾。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国家之一。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的持续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以虫卵肉芽肿、组织损伤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发生,最终引起肝纤维化,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从细胞水平(Th2细胞、肝星状细胞、肝巨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关键信号通路(IL-13/STAT6IL-13、TGF-β1/smads、IL-17、IFN-γ、其他通路)、microRNA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嘉兴医学》2003,19(5):318-319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主办,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防治进展》学术会议于2003年9月7日至12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及省内部分县(市、区)血防战线的代表79人。  相似文献   

18.
19.
20.
日本血吸虫病与曼氏血吸虫病肝实质超声标准图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洞庭湖日本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患进行现场B超检查,与WTO/CTD主办的TDR血吸虫病第二次国际超声诊断专题会议制定的曼氏血吸虫病肝脏超声标准图象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点。方法:对229例确诊日本血吸虫病的患作肝脏超声检查,图像记录参照血吸虫病超声诊断咨询会议制定的为标准。结果:慢性血吸虫病167例中除28例呈正常图象外,119例视为曼氏标准图“B”,10例视为标准图“C”,6例视为标准图中混合型DC,4例为标准图中混合型“EC”。晚期血吸虫病62例中,13例为标准图“E”、“F”,20例为“DC”和29例为“EC”,且肝实质改变明显重于“DC”、“EC”图,肝内呈“鱼鳞”、“蛛网”改变,致肝内结构显示不清。结论:日本血吸虫病与曼氏血吸虫病肝实质超声图像共同点为:(1)肝实质有改变;(2)门脉周围纤维化;(3)肝纤维化晚期肝脏形态改变。不同点:日本血吸虫病是以肝实质损害为丰要特征的改变,曼氏血吸虫病是以门脉周围纤维化改变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