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春生 《吉林医学》1990,11(1):18-19
<正>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ePerfus(?)on arrs-hythmia;RA)首先由 Tannant 和 Wiggers 于1935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并认为与冠状动脉再灌注有关。1943年 hafarris 首先提出 RA这一命名,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栓子自发性或经溶栓药物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体外反搏、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灌注等使处于缺血状态的部分或全部心肌,恢复血流灌注的过程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其基本条件是再灌注区必须存在可恢复功能的心肌,且这种心肌组织越多发生心律失常频度就越高,该频度与冠状动脉闭塞到再灌注的时间间隔长短有关。实验证实冠状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2.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恩情 《医学综述》1997,3(7):305-308
<正>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远在1935年Tennant和Wiggers对RA已经有所描述,然而对此现象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七十年代末,对冠状动脉痉挛缓解后管腔再通,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毛秀芳  鲍晓平 《海南医学》2001,12(12):90-91
溶栓治疗法近年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措施。在AMI溶栓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在短暂时间内闭塞 ,血流中断 ,后因自然开放或药物作用、机械再通等 ,使血流重新灌注心肌而发生新的生理生化改变而造成的心律失常 ,是并发症。[1 ] 本文通过对 10例溶栓患者的观察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1月收住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的AMI患者 ,符合AMI溶栓标准并进行溶栓治疗的 2 5例患者中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10例 ,其中男性 1…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O)溶栓成功后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其中部分RA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可能引起心脏性猝死。本文观察RA的临床表现,初步探讨RA的急诊处理。1 临床资料  对确诊为AMI进行溶栓治疗患者30例,于发病6小时内接受尿激酶(珠海丽宝生化制药厂)静脉溶栓。依据临床间接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标准[1]判断冠脉再通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56~79岁。前壁梗死10例,下壁或下后壁梗死8例。其中1例前壁梗死,2例下后壁梗死作AMI溶栓治疗试验(TIMI-1试验)显示闭塞冠脉达TIMI2级或3级再通。2 观察方法  1心电图:溶栓前常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和术后2小时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就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2小时心律失常与罪犯血管、梗死面积、发病后至冠脉再通时间及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64例患者中76例发生RA(46.3%);年龄与出现RA的几率呈直线相关,年龄越大越易发生RA;梗死6小时内行直接PCI术者中R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梗死后6~12小时行直接PCI术者;缓慢型RA好发于下壁和(或)后壁梗死患者,快速型RA好发于前壁梗死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2小时内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并不明显,而以再发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多源及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维颤动为主.结论 急诊PCI术中RA发生率与罪犯血管的部位及AMI发生至冠脉再通时间有关.RA一般短期预后良好.术后2小时内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宏 《河北医学》2008,14(4):408-4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溶栓治疗的AMI患者RA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07例患者中74例冠状动脉再通,前壁和下壁两组的再通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6/77和18/30(X2=0.3095,P>0.05);RA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异(X2=0.084,P>0.05);RA多自行消失,快速型和缓慢型RA的持续时间没有差异(t=1.79,P>0.05)。前壁AMI和下壁AMI发生快速型和缓慢型RA的情况有差异(X2=30.59,P<0.05),前壁AMI以快速型为主,下壁AMI以缓慢型为主。结论:AMI溶栓治疗后RA中各种快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出现,但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为一过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对此不必特殊处理。但应严密监测,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以防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7.
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 treatment)是指用溶栓剂或球囊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和重新恢复血流.再灌注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键性措施,并使AMI的预后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8.
<正> 再灌注心律失常(RP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再通突然接受血液再供给,恢复心肌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反应。我们自1991——1995年以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63例,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斑块发生破裂、血栓生成等造成冠脉血管急性闭塞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AMI再灌注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开通心外膜的冠状动脉,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但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再灌注后缺血区血流并不能完全恢复,容易出现心肌细胞损伤加重。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能否改善AMI再灌注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1]。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首选方法之一。临床上对AMI患者进行冠脉溶栓易在早期 ,及时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缺血心肌重获灌注。同时 ,并用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 ,预防冠脉再灌注的患者发生冠脉再闭塞。我院急诊科 2 0 0 2年 1月至 7月成功地实行了 3例早期AMI静脉溶栓与冠脉再通 ,现将治疗与观察的情况总结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1.1  3例中女 2例 ,男 1例 ,年龄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渐进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改良再灌注对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95例AMI患者,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渐进IP组36例,IP组35例,常规再灌注组24例。渐进IP组:采用预扩张球囊在梗死血管闭塞处,通过球囊充盈/撤压实施IP,3次球囊充盈/撤压时间分别为1 min/1 min,30 s/30 s,15 s/15 s,然后再持续恢复冠脉供血;IP组:球囊充盈1 min、撤压1 min,循环3次实施IP;常规再灌注组:用球囊扩开闭塞血管后持续恢复冠脉供血。比较3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等的变化。 结果: 渐进IP组和IP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使用药物转复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室性心动过速(5.6%、5.7% 与25.0%,P<0.05),窦性心动过缓(41.7%、45.7%与79.2%, P<0.05),使用药物转复率(11.2%、17.1% 与41.7%, P<0.05)\];3组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分别为(57.6±19.5)%、(56.3±17.7)% 与(46.1±22.7)%,P<0.05;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4.39±5.21)帧、(25.10±8.72)帧与( 31.74±8.41 )帧,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分别为(91.9±81.2)U/L,(94.1±72.7)U/L 与( 117.4±81.6)U/L,P<0.05。结论: IP能显著地减少右冠状动脉闭塞的AMI患者直接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渐进IP有更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当代医学》2022,28(3):144-14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n=41)与非RA组(n=55).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原因多数是由于泵衰竭和与其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这些都是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的结果。限制心肌坏死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目前溶栓疗法已有许多大规模国际间的协作临床试验,认为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和单次大剂量的溶栓剂静脉给药均能达到再通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原因多数是由于泵衰竭和与其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这些都是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的结果。限制心肌坏死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目前溶栓疗法已有许多大规模国际间的协作临床试验,认为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和单次大剂量的溶栓剂静脉给药均能达到再通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再灌注心律失常 (RA)是指心肌缺血以后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流灌注后所致的心律失常。 194 3年Hanis首先提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这一命名〔1〕。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冠脉痉挛缓解再通、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冠脉搭桥术的开展 ,RA已广泛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报道我院近两年所见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后出现RA10例 ,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患者 ,年龄 34~ 6 2岁 ,平均年龄 5 6 5岁 ,下壁心梗 2例 ,下壁合并正后壁心梗 1例 ,前间壁心梗 2例 ,广泛前壁心梗 5例。1 2 方法全部AM…  相似文献   

17.
郭观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55-15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住的12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作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83%。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前降支梗死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梗死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主。AMI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6-12h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再灌注早期更易发生。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前降支梗死患者,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8.
Yang YJ  Zhao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69-217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主要是由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急性血栓性闭塞所致,因此对其进行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借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AMI在冠脉成功再通后可出现无再流(no-reflow phenomenon)或慢血流现象(slow-flow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Gruenlzig方法。结果:48例AMI的PTCA病人中,9例发生中重度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2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3例发生冠状动脉闭塞,3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3例放弃PTCA,1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者的操作技能,熟悉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严密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STEMI)并首次行PCI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肌缺血后适应(MIP)组和常规PCI组.MIP组患者给予临时起搏、药物、低压扩张罪犯血管病变处.常规PCI组开通罪犯血管后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则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CI总手术时间、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的回落值.结果:2组患者ST段回落值、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P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PCI总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中MIP可使再灌注心律失常更短时间内结束,并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