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将外科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98例为CSII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诺和灵R),82例为MSII组(多次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诺和灵N,所用剂量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而定),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及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 CSII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控制及其其他相关指标均优于MSII组,即CSII组治疗后空腹血糖[(4.8±1.6)mmol/L]控制效果优于MSII组[(6.4±2.1)mmol/L](t=7.74,P<0.05);早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7.6±2.3)mmol/L]优于MSII组[(9.3±2.4)mmol/L](t=7.72,P<0.05);血糖迭标时间[(4.1±2.9)d]明显短于MSII组[(6.9±2.0)d](t=2.81,P<0.05);平均胰岛素用量[(40.7±10.3)U]明显少于MSII组[(63.2±17.0)U](t=3.57,P<0.05);低血糖发生率(9.20%)较MSII组(3.05%)低(χ~2=4.92,P<0.05);CSII组切口感染率(0.0%)较MSII组(10.9%)低(χ~2=4.18,P<0.05);住院天数[(15.3±7.2)d]明显短于MSII组[(22.5±9.7)d](t=3.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迅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疗法,研究组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疗法。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胰岛素用量、血糖漂移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指标及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早产、剖宫产、妊高征、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士长 今天查房的内容是结合本科病例讨论如何对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 (简称CSII)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病历。责任护士 患者 ,男性 ,2 3岁 ,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明显下降伴乏力 ,血糖 2 1mmol L ,尿糖 (+++) ,诊断为 1型糖尿病 ,每日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 3次 ,总量为 32U。近 2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医生建议安装胰岛素泵而入院。体检 :身高 173cm ,体重 6 1kg,体温 37℃ ,脉搏 96次 min ,呼吸 2 4次 min ,血压 12 8kPa ,神志清 ,精神一般 ,心、肺无异常 ,皮肤无破损 ,空腹…  相似文献   

4.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护理研究》2006,20(12):3162-3163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副反应最小的药物之一。一个国家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体现了其糖尿病治疗的水平。目前,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注射方法主要有多次皮下注射法(MSⅡ)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胰岛素泵注射法,CSⅡ)。将167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两种注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况。方法对经CSII治疗后的11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6、12个月观察和了解其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并根据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分为缓解组和治疗失效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65例(缓解组)患者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53例(治疗失效组)患者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CSII治疗后缓解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BG)低于治疗失效组(均P<0.05);两组在出院时和出院后各时间段饮食执行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锻炼和自我血糖监测执行情况,两组在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在出院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SII治疗后获得临床症状缓解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较好地控制血糖,进而使其获得更长的临床缓解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过程中,保证了化疗方案的实施.方法 对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CHOP方案化疗,从第1天开始即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并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特殊病情给予全面而细致的护理,稳定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此项技术应用于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血糖异常增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18-1819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选取2012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β细胞功能各指标情况、血糖变异系数、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观察组治疗后β细胞功能各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1型糖尿病患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输注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劣性尚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输注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输注治疗1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320例患者),经Meta分析显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1型糖尿病在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43,95%CI(-0.69,-0.18)],在胰岛素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16,95%CI(-0.29,-0.03)].纳入研究均提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1型糖尿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比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更能有效的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每天的胰岛素用量少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时患者血糖的变化。方法将4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滴注组和静脉泵组。滴注组为胰岛素直接加入全合一营养袋中静脉滴注,静脉泵组为胰岛素加入注射器内微量泵入。于输液开始前、输液至1 000 mL、输液至2 000 mL、和输液完毕2 h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连续监测数天至肠外营养停止使用止。结果 2组各时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注组有5例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改由静脉泵输入胰岛素。结论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2种方式对有糖尿病需肠外营养的患者血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此类患者采用经静脉泵同步输注的同时根据血糖结果调节胰岛素用量的方式来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优于滴注组。  相似文献   

10.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为(6.1±2.1)h,CSII(5.8±1.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尿酮转阴时间(9.1±2.3)d,较对照组(14.2±3.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用量CSII组(0.9±0.2)u.kg-1.d-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1)u.kg-1.d-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5±0.1)次/人,较对照组(1.3±0.2)次/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管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对我院50例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糖尿病治疗的5个方面对胰岛素泵治疗进行管理。结果系统治疗和管理后,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空腹、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胰岛素泵逐步用于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系统治疗和管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胰岛素泵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胰岛素泵组采用住院患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出院后用胰岛素笔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d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治疗7d后,胰岛素泵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15,P =0.028),感染控制所需时间为(9.8±1.7)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4±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01).胰岛素泵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8)d比(6.11.1)d;t=15.489,P=0.000].胰岛素泵组患者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13.6)U/d比(37.8±15.3) U/d;t =2.283,P=0.025].胰岛素泵组住院时间平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3.2)d比(17.5±4.7)d;t =2.591,P=0.010].胰岛素泵组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比2±7.1%;x2=3.919,P=0.048).胰岛素泵组用药依从性平均评分及用药依从性佳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不良事件的发生,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染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CSII组)30例和皮下注射组(MDSI组)30例。胰岛素泵组通过胰岛素泵给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皮下注射组给予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并发症、胎儿患病率及产后低血糖发生次数、产后3年内糖尿病患病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治疗后的妊娠并发症、胎儿患病率、产后低血糖发生及产后3年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稳定、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产后低血糖的发生率和产后3年内糖尿病患病率。避免多次皮下注射的痛苦以及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全静脉营养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者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12月我科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诺和灵R(中效胰岛素)采用静脉营养袋以微量泵的形式按比例同步泵入;实验组则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袋里输注,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输液泵和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ml时、输注2000ml和剩余100ml时所对应时点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的浓度和活性(保留3d)。结果:两组给药方法各时点胰岛素的活性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gt;0.05),胰岛素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活性稍降低;两组各时点的胰岛素浓度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两组组内,组间各时点的血糖及尿糖均无明显差异(P&gt;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为了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将胰岛素加入营养袋中进行输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陈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31-1733
目的探讨将加强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2例术前体能得分≤4分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加强的全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各36例。加强组从术前3d起即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对照组从手术后1d开始给予TPN。观察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术后第3、12天时加强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少。结论从术前3d即开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给予TPN,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全肠外营养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免疫功能与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齐全且均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出院后的日平均体质量增长量、血清球蛋白、白蛋白、血液IgG、IgA、IgM、C-反应蛋白水平及行为发育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两组患儿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为(24.8±5.8)g,高于对照组的(17.4±4.0)g。观察组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行为能力评分、原始反射评分、主动肌张力评分和被动肌张力评分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全肠外营养新生儿出院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促进其行为功能发育,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初发T2DM患者双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初诊的T2DM患者采用CSⅡ和CGMS联合治疗(双C治疗)法,给予阶段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干预治疗前、后进行血糖及糖尿病知识测试得分、依从性等比较.结果 干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压下降,糖尿病知识测试及格率显著增加,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阶段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初诊T2DM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双C治疗的顺利实施.同时能减轻糖毒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have a tighter plasma fibrin gel structure, to which impaired glycemic control might contribute.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with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SII on plasma fibrin gel properties and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and 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4–6 months' treatment with CSII. Fibrin gel structure formed in vitro from plasma samples was investigated by liquid permeation of hydrated fibrin gel networks. P‐fibrinogen was analyzed by a syneresis method.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patients with improved (> 0.5%) and unchanged (< 0.5%) glu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during CSII. Results: Eighteen patients showed improved and 10 patients unchanged HbA1c during CSII. P‐fibrinogen,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myloid A‐antige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while fibrin gel permeability (Ks) and fiber mass–length ratio (µ)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 0.02). P‐insulin and triglycerides decreased (P < 0.05) in both groups, while reductions of total cholesterol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were seen only in patients with improved HbA1c (P < 0.05). Absolute changes in Ks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changes in plasma fibrinogen (r = 0.50; P < 0.01) and in LDL‐cholesterol (r = 0.46; P < 0.05). Conclusions: Treatment with CSII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lasma fibrin gel porosity. Slight attenu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activity was also observed. The changes in fibrin gel porosity seem to be mainly mediated by changes in plasma fibrinogen and blood lipids, and are probably secondary to improved insulin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即"双C"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SII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2h餐后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有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均无其他伴随症状,对照组有1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均伴有冷汗、心慌等症状,2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双C"疗法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及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