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金属材料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10/2007-12苏州大学附属娄葑医院骨科收治所有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35~86岁,平均65岁;骨折类型参照Evans-Jenson方法分为稳定型(Ⅰ、Ⅱ型) 9例和不稳定型(Ⅲ、Ⅳ、Ⅴ型)23例.分别记录患者内固定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测量患肢内固定后颈干角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获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4个月.32例患者内固定均顺利完成,平均54 min.内固定后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住院时间7~19 d,平均10 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8个月,90%患者恢复术前活动能力.患者术前患肢颈干角平均为90°,内固定后颈干角恢复良好,平均132°,无髋内翻畸形,随访至今,无髓内钉断裂或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股骨头坏死、股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置入后允许患者早期完全负重,且有效减少了其他内固定所带来的并发症,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可为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基础上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提高了抗旋转性和角度稳定性及抗切出能力。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置入过程中细节、复位质量、螺旋刀片位置、置入后并发症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5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46例置入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过程顺利。置入后13个月:影像学评价显示骨折复位好44例,可12例;螺旋刀片位置42例位于股骨头中央,股骨头后下方12例,后上方2例;颈干角为(128±4.8)°。所有患者骨折在置入后3~6个月内愈合,50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股骨颈切出和刀片进入髋臼并发症发生。说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内固定适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髋关节动力螺钉是临床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是经过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它的运用解决了以往内固定的不足。目的:比较髋关节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36例用髋关节动力螺钉固定,40例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组的髋部畸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髋关节动力螺钉组(P<0.05),髋关节动力螺钉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78%(28/36),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组为82%(33/40)。结果可见两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组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采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AO/ASIF的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10.0 d,平均3.2d,术后1、2、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患者均为术后3~7d下地扶拐行走.5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头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4例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5 ~6.0个月,平均4.0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3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92.86% (52/56).结论 AO/ASIF的PFN(A)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特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经皮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roxinm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现报告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有精确的定位装置,骨折手术置入时可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论和微创手术原则。 目的:回顾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纳入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3例,31-A3型13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装置的位置,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48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位置满意,无内固定物松动及脱出、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优31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王亚平  路通 《中国临床康复》2013,(52):8961-8966
背景:目前,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而内固定置入方法和置入材料种类较多,那么哪种方法临床疗效最好呢?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X射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切口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但出血量及操作时间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低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P〈0.05)。提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临床疗效好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但长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已成为共识,而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分歧。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06/2009-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2例,股骨颈骨折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12~39个月。按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股骨转子间骨折组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股骨颈骨折组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股骨颈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但下地负重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加压滑动髋螺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7-06/2008-06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新鲜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75~91岁,平均82.6岁.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加压滑动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内科合并症发展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9年,平均2.3年.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活动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内科合并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1年内死亡率等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优于加压滑动髋螺钉置入组(P <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选择,与加压滑动髋螺钉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较短,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置换后关节功能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PFN钉置入内固定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关节置换是否可以运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F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青海省藏医院骨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年龄75~87岁,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内科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结论: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组、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率均少于PFN组(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手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但在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术后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方面优于PFN钉内固定组,近期髋关节活动度要优于PFN钉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6.
邓海源 《中国临床康复》2011,(17):3075-3078
背景:PFN钉置入内固定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关节置换是否可以运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F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青海省藏医院骨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年龄75~87岁,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内科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结论: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组、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率均少于PFN组(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手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但在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术后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方面优于PFN钉内固定组,近期髋关节活动度要优于PFN钉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本次Meta分析比较我国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髋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CNKI、万方、VIP等数据库,同时查阅相关骨科杂志等发表的文章。搜索关于PFNA与髋关节置换治疗国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提取基线资料,采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等数据,并用Rev Man 5.30对所提取数据结果进行Meta分析处理。结果手术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PFNA组与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上有差别;术中出血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住院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小于PFNA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下地负重时间小于PFNA组;并发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并发症的发生少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结论 PFNA术中出血量少于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对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早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1-06/2005-12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100髋),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骨折按照EVANS分型:Ⅱ型12髋,Ⅲ型53髋,Ⅳ型32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复位大、小转子骨折块,以钢丝固定,股骨距部位骨缺损以骨水泥充填,重塑股骨距,人工股骨头(北京京航公司或Link公司,钛合金股骨头)以骨水泥固定。复位后中立位或稍内收屈曲90°及伸直位外旋90°无脱位,认为关节安装合适。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患者早期下地功能锻炼。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评估标准:疼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者为优;活动时髋部或大腿有轻微疼痛、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者为良;活动时髋部或大腿疼痛,但可扶拐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者为可;髋部疼痛明显、不能行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者为差。结果:98例患者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过程中死亡2例,原因与手术无关;失访3例,进入结果分析共92例。①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6-12个月23例,13-18个月48例,19-24个月21例,平均13个月。按照疗效评估标准,优30例,良45例,可16例,差1例,优良率为82%。②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15例,包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为16%。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