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伟  辛军  陆军  杜巍  周建平  李伟阳 《心脏杂志》2011,23(1):107-10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8月4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IABP 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时机不同分为3组:术前组13例,术中组13例,术后组19例,对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平均心脏指数及手术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冠脉搭桥手术,总手术死亡率为31%,术前组在术后72 h心脏指数明显优于术中组和术后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明显短于术中组和术后组,手术死亡率低于术后组(均P<0.05), 术前组患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较术中组和术后组缩短(P<0.05)。 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手段,对高危患者术前积极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6月入院的98例(年龄≥65岁)冠心病(冠心病组)和20例非冠心病(非冠心病组)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8例患者死亡37例,总病死率为31.36%,其中冠心病组患者死亡23例,病死率为23.47%,非冠心病组患者死亡14例,病死率为70.00%。术前应用IABP的冠心病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为6.45%,明显低于术中和术后应用IABP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12例(30.00%)和9例(33.33%)]。结论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循环方式,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2例。术前置入球囊6例,术中共置入球囊67例,术后在监护室置入10例。结果:83例置入IABP患者术后30天内总死亡率30.12%(25/83),其中冠心病死亡率27.14%(19/70),非冠心病死亡率46.15%(6/13),非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冠心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术前置入IABP死亡1例,术中置入IABP死亡13例,术后置入IABP死亡5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心脏病围手术期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月我院46例应用IABP的围手术期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存活29例,死亡17例,死亡率37.0%(17/46).其中冠心病冠脉搭桥(CABG)围手术期应用32例,死亡9例,死亡率28.1%(9/32),CABG术前置入6例均存活;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应用14例,死亡7例,死亡率50.0%(7/14),1例单心室术后应用死亡.IABP使用时间16~210(76.5±16.6)h.结论 IABP是围手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有效的救治措施,及时应用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自2005年7月-2014年1月,作者所在科室共手术治疗的重症冠心病65例,其中应用IABP34例,分为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21例,术中或术后补救性应用IABP13例。结果: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9%低于术中或术后补救性应用IABP组(31%),但差异未到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0.11)。两组IABP应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居留时间分别为:[(32±18)h vs.(55±22)h,P〈0.05];[(122±37)min vs.(167±74)min,P〈0.05];[(36±18)h vs.(60±22)h,P〈0.05]和[(52±13)h vs.(57±21)h,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辅助可降低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到9%,明显减少IABP应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在外科治疗重症冠心病时,IABP使用适应证应当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并总结我院2013年01月-2020年06月175例CABG围术期行IABP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平均年龄(61.2±9.2)岁,其中男性131人(74.9%)。根据IABP置入时机分为预防性置入组(术前置入IABP)(n=66)和对照组(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n=10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置入组IABP支持时间(h,107.5±68.3 vs 130.4±72.6),机械通气时间(h,76.9±82.1 vs 129.6±160.5),ICU监护时间(h,145.9±99.9 vs 196.4±180.5)显著减少(P?0.05)。术后急性肾损伤(13.6% vs 28.4%)、低心排量综合征(0 vs 6.4%)、多器官功能衰竭(0 vs 7.3%)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围术期死亡率(10.6%)低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CABG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可降低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低心排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缩短IABP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必要IABP组42例,为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再行IABP术患者;即刻IABP组43例,为入院时确诊后立即行IABP术患者;两组同时尽快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门-球囊时间、术后1周以及3个月的生存率,测量两组术后1天、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必要IABP组门-球囊时间明显大于即刻IABP组(96.7±31.2 min比78.3±35.6 min,P<0.05)。必要IABP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57.1%比69.0%,P<0.05),并低于术后3个月即刻IABP组(57.1%比67.4%,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进行性降低,必要IABP组下降幅度大于即刻IABP组(7.6%±3.5%比4.2%±3.1%,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尽早使用IABP,能缩短血运重建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监护室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危冠心病行CABG且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间将其分为:术前置入组(n=48)和术中、术后置入组(n=8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花费、住院死亡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术前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搭桥的桥血管数目及是否行体外循环患者比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45.3±22.1)h vs.(76.1±25.3)h]、机械通气时间[(48.8±16.2)h vs.(71.3±29.3)h]及ICU停留时间[(65.2±15.2)h vs.(98.2±19.6)h]均明显短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P0.05),且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平均住院花费[(13.2±7.8)万元vs.(18.6±9.2)万元]明显低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入IAB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术后置入IABP患者(8.3%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拟行CABG,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且具有相对较少的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邹亮  杜娟  陈祖君  李巅远 《心脏杂志》2013,25(4):418-420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辅助救治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例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同时行IABP和ECMO联合辅助,通过观察患者辅助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气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来评价辅助效果。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以及肾功能在联合辅助后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联合辅助救治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3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4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连续监测患者IABP术前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顺应指数、左心室做功指数、胸液量、系统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中,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死亡7例.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死亡2例;治疗组总病死率为9/20(45%).未治疗组14例,死亡12例(12/14,86%);4例病毒性心肌炎死于心源性休克患者3例.结论 IABP能明显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年龄≥70岁冠心病患者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IABP的患者1 21例,将年龄≥70岁的43例作为老年组,70岁的7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在IABP应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早期病死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术后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呼吸功能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年龄≥70岁患者的冠心病手术中,应用IABP安全有效,围手术期需注意呼吸道的管理和多器官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对暴发性心肌炎(FM)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FM患者,根据患者在入院后30 min内是否应用IABP分为2组,其中接受IABP治疗(IABP组)57例(57%),而未接受IABP治疗(非IABP组) 43例(43%),评估患者住院死亡率(整个住院周期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死亡29例(29%)。非IABP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IABP组患者(34.9% vs 24.6%,P<0.01)。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29.5%。入院时,2组患者的平均血压(MBP)、平均心率(AHR)、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植入治疗30 min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升高,AHR明显降低,IABP组患者植入24 h后LVEF值明显升高,同时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显著减少。结论: IABP治疗可降低FM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AIMS: To examine differences i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in 19636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USA and 3027 patients enrolled in other countries undergoing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counterpuls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Indications for IABP use; a larger percentage of US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s 'early support and stabilization for angiography or angioplasty' (21.1% US vs 11.8% non-US), and 'pre-operative support for high-risk CABG' (15.9% vs 6.6%). A smaller percentage of US patients vs non-US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s 'weaning from cardiopulmonary bypass' (14.3% vs 28.2%), and 'refractory ventricular failure' (6.2% vs 9.8%). One out of fiv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as listed as 'cardiogenic shock' (18.9% US vs 20.2% non-US). All cause, risk-adjusted, in-hospital mortality (20.1% vs 28.7%; P<0.001), and mortality with IABP in place (10.8% vs 18.0%; P<0.001) were lower at US vs non-US sites. In both US and non-US institutions, IABP associated complication rates, such as IABP-related mortality (0.05% vs 0.07%), major limb ischaemia (0.9% vs 0.8%), and severe bleeding (0.9% vs 0.8%), were low. CONCLUSIONS: IABP counterpulsation is deployed at an earlier clinical stage in US patients.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er for non-US patients,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with non-surgery cardiac interventions, even after adjusting for risk factors.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low. Physicians should therefore not be reluctant to use IABP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植入IABP辅助循环为IABP组,17例患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为药物治疗组。比较IABP组与药物治疗组间患者一般血流动力学(包括IABP植入前、后平均血压、心率、无创心功能指标)、血乳酸水平、心脏超声等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休克状态,将59例患者分为休克组(40例)与非休克组(19例),比较休克组与非休克组间一般血流动力学(包括IABP植入前、后平均血压、心率、无创心功能)、血乳酸水平、心功能等指标,并观察30d临床预后。结果:IABP治疗组患者在植入24h后平均心率下降、平均动脉血压升高、血乳酸水平下降、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提升、无创心功能心脏指数升高(P均<0.05);药物治疗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IABP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30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VSR患者,植入IABP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酸中毒、临床心功能及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对54例高危CABG患者应用IABP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预防性应用组与术中及术后循环状态不稳定情况下应用组的总体病死率、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术前预防性应用组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均显著低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心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心衰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患者中急性右心衰竭12例(17.4%),回顾性分析此12例患者临床资料,病人年龄(64.1±9.7)岁,IABP辅助循环治疗时间15~288h,(95±76)h,9例(7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结果:12例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3例(25%),肢体缺血1例(8.3%),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16.7%),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8.3%)。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1例(91.7%)成功撤除IABP辅助循环,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严重右心衰竭死亡率高,在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AMI并发CS患者87例,以IABP辅助下行PCI治疗的患者为IABP组(n=46),以未IABP辅助行PCI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1)。比较两组PCI治疗后30 d、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记录与IABP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结果(1)IABP组术后30 d、术后1年LVEDd、LVEF、NT-proBNP等心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ABP组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ABP组术后30 d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PCI治疗及术后1年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PCI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12例(26.09%)发生了与IABP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6.52%)。结论预防性置入IABP可有效改善老年AMI并发CS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