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4g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it、KD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12例及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KDR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EGF、Fh和K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4%、59.82%和64.29%,均高于癌旁组织的16.07%、25.89%和22.32%,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转移纽VEGF、Fit和KD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浸润程度超过肌层组的EGF、Flt和KDR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超过肌层组(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类型中VEGF、Flt和KDR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表达与Flt和KDR表达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s=0.233和O.418,P〈0.05),Fit和KDR表达同样呈正相关关系(rs=0.263和P〈0.05)。【结论】胃癌中广泛表达VEGF及其受体Fit、KDR,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转化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45例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45例腺瘤中有15例Survivin阳性表达,其中低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11%(3/26),高级别腺瘤为63%(12/19);正常黏膜和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和90%(9/10)(P〈0.01);低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高级别腺瘤和腺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正常结肠黏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黏膜和低级别腺瘤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腺癌也有差异(P〈0.05);p53蛋白在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正常黏膜和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26)、73%(14/19)、O%(0/10)和90%(9/10),其表达模式类似Survivin,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在结直肠腺瘤的恶性转化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结直肠腺瘤联合检测Survivin与p53有助于结直肠腺瘤恶性变的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柯楠  李继昌 《临床荟萃》2006,21(4):234-237
目的 探讨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瘦素和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胃癌前病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 瘦素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阳性率(77.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组织(20.0%、35.0%、45.0%、46.7%,均P〈0.05);瘦素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发展过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5.6%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组(15.0%、35.0%、45.0%、46.7%,均P〈0.05)I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5=0.673,P〈0.01)。结论 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均参与胃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C及其受体与胰腺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胰腺癌的石蜡标本40例以及正常胰腺组织标本12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组织中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并分析三者达与胰腺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胰腺癌组织VEGF-C表达、VEG—FR-2及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②胰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VEGFR-2阳性脉管数及VEGFR-3阳性脉管数均呈正相关(P〈0.05);VEGF—C和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R-2阳性脉管数与神经浸润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VEGF-C过量表达及VEGFR-2和VEGFR-3阳性脉管的形成,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胰腺癌分化、转移与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肾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与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肾细胞癌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肾细胞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CNA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在不同组织类型肾细胞癌中.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其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CNA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肾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9例结直肠腺瘤及56例结直肠腺癌中Survivin及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与Ki-67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腺瘤上皮内瘤变的级别有关。Survivin与Ki-67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而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Survivin与Ki-67在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腺瘤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014、23.142,P值均〈0.05)。但是二者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组织与高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29、0.007,P值分别为0.720、0.093〉0.05)。在结直肠腺瘤及腺癌中Survivin与Ki-67的表达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及Ki-67有助于判断结直肠腺瘤及腺癌的恶性趋势及生物学行为,为结直肠腺瘤及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母细胞瘤组织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肾母细胞瘤标本30例和正常肾脏标本10例中的CXCR4与VEGF表达。结果cXcR4在肾母细胞瘤组织高表达(66.67%),在正常肾脏组织低表达(30.0%);VEGF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73.33%),在正常肾脏组织中低表达(20.o%),肾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肾脏组织CXCR4、VEGF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26、8.889,P〈O.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有无转移的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和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4~5.301,P〈0.05)。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一0.392,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和VEGF均高表汰,CXCR4及VEGF可能成为预测肾母细朐瘤浸润转移的萤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VEGF蛋白在50例 TNBC组织石蜡标本(TNBC组)和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非TNBC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 TNB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TNBC组VEGF阳性表达率50.0%(25/50)显著高于非TNBC组阳性表达率(30.0%,15/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VEGF在 TNBC 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内有癌栓密切相关(P <0.05);TNBC组 VEGF阳性表达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16.0%(4/25)和76.0%(19/25),阴性表达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0%(12/25)和96.0%(24/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 TNB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提高肿瘤细胞殖能力和转移潜力的作用,且其表达异常增高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处于不同Dukes分期的结肠癌患者80例,并以同期因外伤而切除正常结肠组织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在结肠癌手术前后血清中IGF-1水平和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Dukes各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IGF-1水平高于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VEGF弱阳性和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和VEGF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雪娟  张倩  汪静 《华西医学》2012,(10):1458-1461
目的通过检测浸润性乳腺癌中自细胞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8和VEGF在4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L-18和VEGF在4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12例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在4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IL-18阳性组中VEGF阳性率(87.1%)显著高于IL-18阴性组中VEGF阳性率(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IL-18的表达只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VEGF的表达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浸润性乳腺癌中,IL-18的表达上调与VEGF的表达上调显著相关,IL-18可能具有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俊  曹桦  吴宁  孟红  汪永寿  陈玉祥  程雄 《华西医学》2002,17(4):486-48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与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大肠癌标本VEGF及KDR蛋白表达,分析VEGF和KDR与临床病理因素、微血管密度(MVD)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VEGF和KDR表达与大肠癌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VEGF和KDR表达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大肠癌术后复发与VEGF、KDR密切相关,VEGF组(P<0.01),KDR组(P<0.05)。但各复发转移部位的关系并不密切(P>0.05)。结论:VEGF和KDR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相关,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可反映大肠癌的进展情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85,P〈0.01);两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148~11.383,P〈0.05),VEGF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χ^2=0.220,P〉0.05),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则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χ^2=5.494,P〈0.05)。结论 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mad-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同一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0例正常对照膀胱组织的石蜡标本中Smad-4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Smad-4和VEGF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等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mad-4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68.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Smad-4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Smad-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及转移显著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Smad-4可能参与VEGF的表达调控并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Smad-4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组)、21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中tTG、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TG、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51/55)、38.1%(8/21)及90.9%(50/55)、47.6%(10/21),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620、19.570,P均〈0.01)。tTG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χ^2=13.286,P〈0.01)、有无腹水(χ^2=17.247,P〈0.01)有关;与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χ^2=17.542,P〈0.01)、组织学分级(χ^2=18.720,P〈0.01)及有无腹水(χ^2=22.037,P〈0.01)有关;与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tTG在上皮性卵巢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亦与临床分期(χ^2=11.250,P〈0.01)、有无腹水(χ^2=12.406,P〈0.01)有关;与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P均〉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TG蛋白表达与VEGF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r=0.8856,χ^2=43.14,P〈0.01)。结论tTG、VEGF共同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相互协同作用可能是促进卵巢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及5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Survivin蛋白及VEGF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标本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70.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6.0%(P〈0.01);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标本VEGF阳性率分别为72.1%和2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及VEGF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Survivin蛋白与VEGF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及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22例胰腺癌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VEGF和FGF的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胰腺癌周组织(P<0.01),三者之间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HIF-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和F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种细胞因子对预测术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Flt-1蛋白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6月,以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和Flt-1蛋白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分化级别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和Flt-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和Flt-1共同表达者平均总生存期为27.88个月,明显短于没有共同表达者的36.04个月(95%CI为33.42~38.65,P=0.0223)。结论 VEGF和Flt-1蛋白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前后及复发时的表达.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7例(肺转移组),局部复发患者21例(局部复发组),选择甲状腺组织结构及功能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及内皮抑素,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浓度,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VEGF、内皮抑素与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肺转移组手术前VEGF、内皮抑素分别为(412.6±57.3)、(34.3±7.6) ng/L,术后3周分别为(210.3 ±30.4)、(25.2 ±6.2)ng/L,复发时分别为(619.5±126.4)、(38.6±8.7) ng/L;局部复发组手术前VEGF、内皮抑素分别为(399.4 ±56.3)、(35.2 ±6.8)ng/L,术后3周分别为(209.3 ±36.7)、(25.7 ±4.7) ng/L,复发时分别为(406.5±59.2)、(31.2±7.6) ng/L,组内比较术后3周显著低于手术前和复发时(P均<0.05),组间比较复发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与VEGF及内皮抑素表达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2、0.349,P均<0.01).结论 VEGF、内皮抑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及术后复发时高表达,可作为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6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27/65)和27.7%(18/65),正常黏膜表达率分别为15%(3/20)和0(0/20),肿瘤与正常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者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多,其中VEGF-C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淋巴管计数在VEGF-C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2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PI3K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I3K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6,x2=83.70,P均<0.05),且两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 0.05).大肠癌新鲜组织中PIK3R1和VEGFA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t=-2.61,P均<0.05).结论 PI3K和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