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抗病毒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 d使DCs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的表型;以ELISA法检测DCs单独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用DCs与HBsAg共同孵育,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加入H-TDR,收集细胞测定cpm值。实验中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干扰素完全应答组DCs表面CD,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且CD,CD,HLA-DR和ICAM-1的增高与无应答组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完全应答组DCs分泌IL-12的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DCs的抗原提呈作用在治疗前、后,完全应答组比无应答组均显著增强(P<0.01和P<0.001),而部分应答与无应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的抗病毒应答与外周血DCs的功能状态有关,干扰素能显著促进患者DCs功能的改善,进而可能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负载HBV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免疫活性。方法分离培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DCs,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s的表型。以HBcAg及HBeAg分别刺激DCs,得到抗原特异性DCs,用单溶液细胞增殖分析(MTS)试剂检测PBMCs增殖;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产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成熟DCs表达HLA—DR、CD80、CD86及CD83分子明显高于未成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体外刺激PBMCs的增殖能力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组的斑点数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HBcAg的成熟DCs可更有效刺激自体PBMCs增殖及分泌IFN-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外周血DC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并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拉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DC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结果 干扰素治疗4mo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惠者DC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和p<0.01),治疗后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与健康对照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完全应答组除CD80以外,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均相应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且治疗后这四种分子与无应答组之间的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不成熟,功能低下,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的抗病素疗效;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增殖和成熟,进而促进机体清除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用α2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27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时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ALT和HBV DNA载量。结果抗病毒治疗24周后CD4+CD25+Treg比例(9.26±2.40)%明显低于治疗前(10.78±2.71)%(P<0.05)。HBV DNA载量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者CD4+CD25+Tre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未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者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随着HBV DNA载量下降,CD4+CD25+Treg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α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干扰素-α刺激体外培养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检测树突状细胞CD80、CD86的表达,检测培养液中IL-12的浓度,以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进而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作用机理。方法抽取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用Romani方法培养,对照组加入IL-4和GM-csf,实验组加入IL-4、GM-csf和干扰素-α培养;第9天时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第12天时收集上清,用ELISA法检测IL-12的浓度。结果应用干扰素的试验组树突状细胞CD80、CD86的表达有所增加,上清中IL-12的浓度也较高。结论干扰素促进慢性乙肝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表型成熟和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特异性分子与NSCLC进展和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3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肺癌存活组与死亡组间CD80、CD86无显著差异(P>0.05),CD83、CD1a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老年NSCLC患者DC功能抑制,CD83、CD1a低表达,可能与NSCLC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对比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治疗后肝组织坏死及炎症程度均明显减轻(P<0.01),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为50%(24/48)。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可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有效改善肝组织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郭海燕  陆原  周斌  白浩 《江苏医药》2013,39(3):335-337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自体HBsAg多肽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C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CHB患者32例,应用常规保肝治疗并皮下注射回输体外诱导自体HBsAg多肽刺激的DCs,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疗效.同期CHB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肝功能指标、HBeAg阴转率和HBeAb阳转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HBV DNA下降量和CD4+、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回输自体HBsAg多肽刺激的DCs可能通过调节免疫耐受,起到抑制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湿热中阻和肝郁脾虚证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和乙肝病毒(HBV)-DNA病毒载量等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CHB患者各40例,另选取2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胆红素(TBil)、白蛋白(A)、球蛋白(G)]、HBV-DNA病毒载量和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CD83、CD1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分析两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AST、ALT、TBil指标明显升高,湿热中阻型ALT、TBil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中阻型HBV-DNA病毒载量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CD80、CD83、CD86、HLA-DR表达水平均降低,湿热中阻型CD86、HLA-DR表达水平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TBil、HBV-DNA病毒载量、CD86、HLA-DR表达水平与CHB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用作分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 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 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48周,观察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血清表面抗原(HBsAg)的含量及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和HBsA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和HBsAg含量降低的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Interferon,IFN)α-2b联合三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500万U,肌肉注射,3次/周;治疗组患者30例,在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同时,加用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前12周3次/周,后10周2次/周。两组患者干扰素使用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12、24周以及治疗停药后24周观察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HBeAg定量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干扰素α-2b联合三氧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干扰素α-2b治疗组(P<0.05),ALT复常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不同类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表面CD40、CD40L表达的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结果慢性乙肝组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CD8-/CD2+8的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CD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慢性乙肝患者与肝硬化患者间CD8-/CD2+8、CD8-/CD2-8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HBV感染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CD40和CD40L表达与CD8-/CD2+8表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达CD8-/CD2+8低下,而CD8-/CD2-8的表达增加。检测外周血CD40、CD40L及CD8-/CD2+8、CD8-/CD2-8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b 500万U肌内注射,同时给拉米夫定0.1g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和C-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明显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汤伟  汪晓莺  刘玲  孙晓雷  张学光 《江苏医药》2004,30(12):881-88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HBsAg对体外培养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IL 4)培养诱导DC。部分DC培养时加入TNF α(处理 1组 )或TNF α +HBsAg(处理 2组 ) ,于培养第 7天时 ,检测各组DC的表面分子CD1a和CD83的表达水平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自体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能力 ,并测定各组DC培养上清中IL 6、IL 1 2的含量。结果 处理 1组DC的表型分子CD1a和CD8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处理 2组DC的CD1a和CD8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与正常人群组无显著性差异。处理 1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 ,但较处理 2组弱 (P <0 0 5 )。各组DC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 (CTL)杀伤HepG2 2 2 1 5细胞的能力 ,处理 2组 >处理1组 >对照组 (均为P <0 0 1 ) ;DC诱导自体CTL对HepG2和K5 6 2细胞毒作用的能力 ,2个处理组均显著强于对照组。处理 2组的IL 6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 1组 ;2个处理组DC的分泌IL 1 2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处理 2组明显高于处理 1组。结论 在体外诱导DC时 ,加入TNF α能有效地促进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   

16.
刘素芬 《河北医药》2013,35(15):2254-22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影响。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观察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cccDNA检出率和含量,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病毒含量及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结果 2组治疗后HBV cccDNA检出率和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病毒含量及血清ALT、AST和TBIL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降低量更显著(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ccDNA的清除疗效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HB患者90例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在观察时间内正常率及HBV-DNA转阴率比较拉米夫定组与干扰素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五项转阴率比较HBeAg、HBsAg转阴率两组比较干扰素α组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干扰素α为首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具体功效。方法 50例HBe 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基础上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后的24周和48周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对比两种方案的具体治疗功效。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48周后,病毒学应答HBV-DNA转换对照组有15例,试验组有23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6例,试验组1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e 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BV表达和复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探讨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64例按疾病类型分为慢性乙肝组43例和乙肝性肝硬化2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肝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患者HBV-DNA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对各组检测值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乙肝组CD4+CD127+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CD8+CD127+表达率、ALT和TBIL值及血清HBV-DNA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乙肝性肝硬化组ALT值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HB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1,P<0.01),但HBV-DNA载量与肝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HBV-DNA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但与肝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