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较这两组受试者的视力、眼压、眼底C/D值及联合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MD)、丢失方差(LV)、不同视标参数下等视线的面积和检查时间等参数。结果 POAG组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和眼底平均C/D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两组的眼压(IOP)与平均缺陷度及等视线面积均无相关性;Ⅲ4e与Ⅰ2e两种不同的视标参数对POAG患者检出的等视线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00);POAG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07.78±134.50)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8.12±75.33)s(P=0.001);正常对照组静态视野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和丢失方差明显小于POAG组(P均=0.000);静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45%;动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3%;两者联合检查敏感性为90%。结论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可同时完成静态及动态视野检查,通过反应时间减少个体差异,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视标大小、背景光明暗、视标移动速度提高POAG早期缺损检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POAG检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有小的周边缺损的患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静态视野计是近年较先进的视野检查仪,它不但能够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而且采用视皮层诱发反应和视网膜电位技术,使检查更客观,即能测定视野缺损的范围,又可测出缺损区视觉敏感度受损的深度,即所谓静态定量视野。现将我们用静态视野计对32例64眼正常人,90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Octopus123全自动视野计的G1X程序及Goldmann视野计(GP),对60只青光眼进行了视野研究。GP采用湖崎分期。结果发现,平均缺损度(MD)和矫正缺损变异度(CLV)的异常增高,与GP的视野缺损严重度一致。根据Be-bie曲线所见,作者建议将曲线分为平坦型、陡峭型及混合型3种。极早期青光眼的G1X视野以弥散缺损为主,Bebie曲线表现为平坦型(占78%)。作者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QZS-Ⅲ型自动视野计阈值检查法与投影视野计检查法检查可疑青光眼52例(104眼),并就其检出效果作对照分析。自动视野计检出86眼有视野改变,其中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75眼,非青光眼视野改变(生理盲点扩大)11眼,未查出视野改变为18眼;投影视野计检查仅32眼查出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未查出视野改变72眼。根据临床观察并结合患眼压、房角、激发试验和视乳头的情况,自动视野计检查组有34眼诊断为青光眼,而投影视野计检查组有14眼诊断为青光眼,两比较有显性差异。说明自动视野计敏锐度强,可及时为可疑青光眼和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16例30只开角型青光眼及30只正常眼,联合检测了图形翻转视诱发电位和记定量视野。结果:(1)P100波潜伏期与振幅在开角型青光眼的异常率,均为140〉70〉35。即以较低的空间频率作图像刺激,可获得较高的敏感度。(2)在40岁以下患者,P100波潜伏期与振幅的异常率随年龄间频率作图像刺激,可获得较高的敏感度。(2)在490岁以下患者,P100波潜伏期与振幅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而40岁以上患 刚相  相似文献   

6.
用QZS-Ⅲ型自动视野计阈值检查法与投影视野计检查法检查可疑青光眼52例(104眼),并就其检出效果作对照分析。自动视野计检出86眼有视野改变,其中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75眼,非青光眼视野改变(生理盲点扩大)11眼,未查出视野改变为18眼;投影视野计检查仅32眼查出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未查出视野改变72眼。根据临床观察并结合患者眼压、房角、激发试验和视乳头的情况,自动视野计检查组有34眼诊断为青光眼,而投影视野计检查组有14眼诊断为青光眼,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自动视野计敏锐度强,可及时为可疑青光眼和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蓝 /黄 (B/ Y)自动化视野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POAG)患者视敏度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以 Humphry- 75 0视野机对 31例 (4 5眼 )早期 POAG患者作常规白色 (W/ W)视野和蓝 /黄视野 (B/ Y)检测。结果 :B/ Y视野出现的光敏度异常下降点数较 W/ W视野多 (B/ Y视野为 11.5 778± 5 .4 334,W/ W视野为10 .86 6 7± 5 .332 6 ,t=2 .973,P<0 .0 1)。B/ Y视野的 GHT指标的异常程度比 W/ W视野明显 (χ2 =7.111,P<0 .0 1) ,其中两种视野 GHT均为临界或异常者 30例 ,均正常者 6例 ,B/ Y视野 GHT临界或异常而 W/ W视野正常者 9例 ,W/ W视野 GHT临界或异常的病例 B/ Y视野 GHT均有异常。W/ W和 B/ Y视野的 MD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χ2 =3.2 73,P>0 .0 5 )。结论 :B/ Y视野检查在检测早期 POAG中较 W/ W视野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Humphrey视野计阈值检测程序检测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 方法 :用美国Humphrey视野计对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 2 8例 ( 5 0只眼 )和正常人 13例 ( 2 6只眼 )采用阈值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对中心 3 0°视野视网膜敏感度均值(MS)及各象限敏感度均值 ,平均缺损 (MD) ,模式标准差 (PS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视野概率分析图均正常 ,而MS青光眼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者相差 1.93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各象限敏感度均低于正常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MD青光眼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者相差 1.14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SD两者相差 0 .3 3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用阈值检测程序检测早期青光眼 ,能提供定量数据 ,敏感性高。适合早期青光眼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态视野黄斑光阈值改变,探讨测定黄斑光阈值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Dicon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分别对89例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青光眼45例,中晚期青光眼44例)和正常人40名黄斑光阈值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光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3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黄斑光阈值对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晓玲 《浙江医学》2003,25(2):87-88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视野检查是青光眼患者最常用和最主要的视功能检查方法 ,特征性的视野缺损也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依据。笔者应用Humprey视野计检查早期青光眼患者21例和可疑青光眼患者37例 ,以观察早期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患者的静态阈值视野改变情况 ,报道如下。1.1对象系2001年5月~2002年4月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诊断参照1987年全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标准[1]。早期青光眼组21例 (38眼 ) ,均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男性5例 ,女性16例 ,年龄30~55岁 ,平均 (42…  相似文献   

11.
蓝黄视野与视诱发电位检测对早期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旺桢 《黑龙江医学》2007,31(9):663-664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检查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联合应用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蓝黄视野检查及图形视诱发电位对48例(95眼)青光眼,正常对照组40例(80眼)分别进行PVEP及蓝黄视野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组、青光眼组间对比,PVEP、蓝黄视野检查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方法对早期诊断有临床价值。结论 PVEP、蓝黄视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的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眼压,视野与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q波幅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空间频率(120′,60′,30′)选择青光眼电生理学诊断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对24例(30只眼)POAG病人进行眼压、定量静态视野及PERG检测。分析眼压、定量静态视野与PERGq波幅值关系。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压与PERGq波幅值变化呈负相关,定量静态视野缺损程度与PERGq波幅值变  相似文献   

13.
对伴有相对性瞳孔反射传入障碍(RAPD)的26例非对称性青光眼(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9例青睫综合征)患者,将RAPD定量值与其两眼视野面积差值(VFA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Ⅰ2e、Ⅰ4e和Ⅲ4e等视线VFAD与RAPD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81和0.88,各相关系数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表明RAPD测量在揭示青光眼不对称性视功能损害方面与视野检查具有一致性。因而RAPD可以作为非对称性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NPG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IOP)效果。方法 全面收集评价NPGS治疗原发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主要疗效指标包括IOP下降百分比和IOP达标率。应用多功能meta分析软件2.0版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合并评价量。结果 术后2年,与小梁切除术(TE)相比,深层巩膜切开术(DS)、黏小管切开术(VCO)的降眼压作用均相对较低,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5.2%(DS)、30.2%(VCO)、45.6%(TE)。术中加用植入物及丝裂霉素C(MMC)均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术后2年的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1.1%和41.7%。术后4年,DS、VCO、TE的IOP达标率分别为35.4%、22.7%、47.6%;DS加用植入物和MMC的IOP达标率分别为64.6%、52.1%,高于单纯DS。NPGS并发症的发生率较TE低。结论 常用的NPGS(DS和VCO)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也比TE少,但是NPGS的降眼压作用要比TE为低。术中加用植入物、MMC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用视觉电生理学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由于不同作者采用的刺激条件不同,以及由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程,病变范围不同等,因而结论各异;结论:只要刺激条件选择合适,就可以用视觉电生理方法提高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韦育江  高翔 《华夏医学》2003,16(1):130-133
开角型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治疗包括药物及手术两种方法,有效可大大降低致盲率,笔者将近年来该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观察正常小梁网组织和POAG小梁网组织在超微结构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达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取自广东省眼库的正常人眼球(10例),平均年龄(36.90 ± 10.10)岁;POAG小梁网组织来自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行小梁切除术者(10例),平均年龄(39.80 ± 11.64)岁?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梁网组织超微结构;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对两组小梁网组织进行染色,并分析两者之间衰老染色的差异?【结果】 透射电镜发现正常人小梁网组织细胞膜完整,核染色均匀居中, 胞浆中可见形态正常的中心体, 周围散落分布着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基底膜完整连续;弹性纤维周围绕有薄鞘,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整齐;Schlemm管管腔通畅?而POAG患者的小梁网组织中可见细胞脱落溶解,细胞膜不完整,细胞核固缩或肿胀,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扩张;Schlemm管管腔变狭窄;弹性纤维增多且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SA-β-Gal染色发现POAG小梁网中的衰老细胞阳性率较正常人小梁网组织高(P < 0.001)?【结论】 POAG小梁网超微结构破坏明显,SA-β-Gal染色增强,在POAG小梁网中可能存在早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状况。方法以菏泽一个农村1166人为对象,调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项目包括:调查问卷、视力、裂隙灯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底、视野。结果应答率为86.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为1.29%。结论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是防盲的重要课题,应当加强宣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开角型青光眼 5 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 ,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术后随访 1 2~ 30个月 ,平均随访 2 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与术前眼压比较 ,均有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视力、视野保持不变或改善 ,随访期间眼压、视力及视野维持良好 ,手术有效率为 92 .5 4% ,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可较好地预防术后组织瘢痕形成 ,是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降低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每眼使用倍频 Q-开关 ND:YAG激光进行 180°或 36 0°治疗。术后测 1h、2 h,1d,1、2、3、4、8周眼压。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2 2 .15±3.44 ) mm Hg(范围 19~ 3.17) mm Hg,术后 8周平均眼压 (16 .6± 3.76 ) m m Hg(范围 12 .3~ 2 3) mm Hg。结论 :SL T对开角性青光眼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