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璐  李素琴  梁志齐 《中国医药》2013,8(1):121-122
目的对中药汤剂中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及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评价标准对1例中药汤剂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价,查阅相关文献对处方中的可疑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中药汤剂导致的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汤剂中的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在选择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时,应警惕其可能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305例住院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分型判断和关联性评价,探讨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12年1月~2015年3月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根据RUCAM评分对病例进行分型和量化评分,列出可疑用药,评价其与肝损伤的关联程度。结果 305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肝细胞型221例(72.5%),胆汁淤积型36例(11.8%), 混合型48例(15.7%);RUCAM评分大于8分(非常可能)29例(9.5%),6~8分(很可能)181例(59.9%),3~5分(可能)86例(28.2%), 1~2分(不大可能)8例(2.6%),小于1分(无关)1例(0.3%);中草药占肝损伤可疑用药的首位(47.5%),其中何首乌是导致肝毒性的可疑用药(6.9%)。结论 RUCAM评分有助于可疑药物与肝损伤的关联性评价,但仍有不足,中草药致肝损伤比例增加,何首乌药物肝毒性问题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3.
齐芬  任晓非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16,20(8):1603-1605
目的 对305例住院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分型判断和关联性评价,探讨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 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305例,根据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表(RUCAM)对病例进行分型和量化评分,列出可疑用药,评价其与肝损伤的关联程度。结果 305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肝细胞型221例(72.5%),胆汁淤积型36例(11.8%),混合型48例(15.7%);RUCAM评分大于8分(非常可能)29例(9.5%),6~8分(很可能)181例(59.9%),3~5分(可能)86例(28.2%),1~2分(不大可能)8例(2.6%),小于1分(无关)1例(0.3%);中草药占肝损伤可疑用药的首位(47.5%),其中何首乌是导致肝毒性的可疑用药(6.9%)。结论 RUCAM评分有助于可疑药物与肝损伤的关联性评价,但仍有不足,中草药致肝损伤比例增加,何首乌药物肝毒性问题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楚倩 《海峡药学》2013,25(2):85-87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致急性药物性肝损的临床特点,归纳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的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方法统计2011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数,从药物与肝损伤的关联程度、分型特征、临床表现、药物类别和治疗与转归各方面评价抗肿瘤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特征。结果在116例可供评价的病例中,112例与抗肿瘤药物存在相关。临床表现以乏力(38.4%)、纳差(36.6%)为主,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损伤型(60例,53.6%)和胆汁淤积型(38例,33.9%),常见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方案有TP方案、FOLFOX方案、GP方案。抗肿瘤药类别排前三位的是铂类、抗代谢类、影响微管蛋白药物。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主要表现为乏力,以铂类抗肿瘤药物及相关化疗方案最常见,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9.6%;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45%),其次为中药(20%);用药2~4周出现肝损害者最常见(66%),2周内者次之(26.2%),临床以急性肝炎肝细胞型最常见(62.1%),其中5例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9%);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暖胀(71.8%),其次为黄疸(59.2%),肝功能受损以ALT,GG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65例(63.1%),好转34例(33.0%),死亡3例(2.9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应用的药物,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达20%,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蔡丽秋 《海峡药学》2014,(7):183-185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预后。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2年万方数据库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预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记录7273例患者性别、年龄,其中男性3714例(51.07%),女性3559例(48.93%),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91岁,平均年龄46.38岁。61篇文献记录了7273例患者用药信息,引起DILI的药物排列前5住的分别是:中(成)药1868例(25.68%)、抗结核药1398例(19.22%)、抗菌药物965例(13.27%)、抗肿瘤药606例(8.33%)、解热镇痛药401例(5.51%)。54篇文献6453例记录了临床表现.其中乏力3184例(49.34%)、黄疸尿黄2974例(46.09%)、纳差2132例(33.04%)、恶心1544例(23.93%)等。52篇文献记录了6471例临床分型,其中肝细胞型损伤4001例(61.83%),胆汁瘀积型1399例(21.62%),混合型922例(14.2S%)。54篇文献记录了6393例预后,其中治愈+好转5916例(92.54%),无效、自动出院、恶化及死亡477例(7.46%)。结论。临床上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很多,中(成)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痛的认识和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中药9例(25%),居首位,其次为抗生素7例(19.4%)和抗结核药物6例(16.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55.6%)、乏力(47.2%)、纳差(44.4%);其中肝细胞损伤型22.2%,胆汁淤积型66.7%,混合型11.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病,应重视中药的肝毒性,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尤其应重视胆汁淤积型肝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对相关药物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3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及肝损药物等情况,对导致DILI概率较高的六类药物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多组分类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的连续型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判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37例病例中肝细胞型271例,三种不同类型之间的住院时间、TBil峰值、ALP峰值、GGT峰值和INR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经治疗:治愈169例,好转158例,未愈9例,死亡1例。TBA和INR峰值越高,预后越差。中药(包含中成药、中草药和保健品)发生肝损伤概率最高(44.2%),抗结核药(10.1%)和抗肿瘤药(5.9%)其次。出现肝损最高的六种药物中,用中药后的TBil峰值最高;服用解热镇痛药后ALT峰值最高;抗菌药物ALP峰值最高;各类药物的GGT值治疗前后均异常。解热镇痛药和精神类药物预后最好;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以及中药的预后其次;抗菌药物的预后最差。结论:中年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的概率高,中药和保健品导致的肝损伤最多,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肝功能损伤与小金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1例服用小金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小金片的相关性,通过查找文献分析其中药成分及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机制。结果根据《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的RUCAM表,将患者评定为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型,慢性,RUCAM 8分(很可能),严重程度3级。结论小金片引起的严重肝损伤与患者自身免疫、药品成分、质量标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所致的可疑药物,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6-2011年间收住院的54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中可疑药物以抗结核药居首位,占22.2%;解热镇痛药居第2位,为18.5%;中草药居第3位,占16.7%。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38例,淤胆型肝损伤6例,混合型肝损伤9例。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可疑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中草药,特点为隐匿发病,及时发现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类别药物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DILI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09例病例,其中肝损伤严重程度<3级的171例,≥3级(严重DILI)的1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类别和高脂血症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在不同药物类别中,与全身抗感染药组相比,中草药组和保健品组OR值均大于1,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组OR值小于1(P<0.05)。结论: 药物类别和高脂血症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中草药和保健品引起严重DILI的风险显著高于全身抗感染药,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引起严重DILI的风险显著低于全身抗感染药。临床工作者应对存在严重DILI风险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实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点,为其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202例DILI病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可疑药物、DILI分型分级与临床表现,以及肝生化指标[ALT、AST、AK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将病例分别按临床分型、急慢性和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可疑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63例,女139例,40岁以上患者138例;患者中14例有药物过敏史,37例合并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平均住院疗程为(16.35±9.77)d。4年来DILI患者例数与占比逐年上升;可疑药物主要为中药、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物;病例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共152例;急性肝损伤多见,有159例。肝细胞型与胆汁淤积型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型与混合型患者的AK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三种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慢性DILI患者的AKP、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急性DILI患者(P<0.05);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中药导致的DILI的严重程度重于西药(P<0.05)。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中药和抗肿瘤药为主要致病药物,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DILI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ausative drug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5, 275 cases diagnosed as acut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s according to Maria Criterion and hospitalized in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Each was determined by drug history,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laboratory test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In 41 cases,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liver biopsy. The proportion of acut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among all of the acute liver injuries was annually increased. The most common drugs which 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ies wer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medicine (23.3%, 64/275 cases), antineoplastic (15.3%, 42/275), hormones and other immunosuppressant agents (13.8%, 38/275),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drugs (10.2%, 28/275), NSAIDs (8.7%, 24/275) respectively. Hepatocellular injury was the predominant type in these cases (132 cases, 48%). The princip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cluded nausea (54.8%), fatigue (50.2%), jaundice (35.6%). 27.9%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Most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 good prognosi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72例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玮婷  李军  欧宁  刘源  郭雪江  王杰  鲁翔  黄峻 《江苏医药》2007,33(6):546-547
目的 探讨中药引起的肝损,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的认识.方法 选取我院72例中药药物性肝损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肝损的类型、程度和转归等特点.结果 72例药物性肝损中,胆汁瘀积型26例,占37.1%;肝细胞型25例,占35.8%;混合型19例,占27.1%(2例因ALP数据缺失,未予分型).引起的肝损程度以轻度~中度异常为主.治愈好转率为88.9%,病死率为6.9%.结论 中药引起的肝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师用药期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师伟  梁静  唐飞  刘华  刘磊  刘芳  王凤梅 《天津医药》2021,49(7):723-726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LSS组和激素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升高(P<0.05),且ALSS组较激素组疗效更显著(P<0.05)。ALSS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激素组(χ2=5.175,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 ALSS治疗及激素治疗均可有效改善重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ALSS在显效时间及有效率方面优于糖皮质激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不同乳腺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后续保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纳入临床路径病种行首次化疗的乳腺癌病历,收集病例信息,统计不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以及患者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该院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14.9%(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4.0%(AC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其中TC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与CEF方案和AC方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种方案致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1级和2级肝损伤,但TC方案还导致了3级肝损伤;而在肝损伤类型方面,CEF方案所致肝损伤多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77.8%),TC方案多表现为混合型肝损伤(60.0%),AC方案多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66.7%),3种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均能很好地治愈或转归。结论:在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中TC方案所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各个方案所致肝损伤的类型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肝损伤的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90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90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用药、临床表现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抗肿瘤药占首位56例(29.4%),中药50例(26.3%);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152例(80.0%),胆汁淤积型24例(12.6%);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中无任何临床表现者84例(44.2%),有明显黄疸者48例(25.3%);经治疗后治愈30例(15.8%),好转150例(78.9%),死亡0例,10例失访。结论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呈明显增加趋势,以抗肿瘤药及中药为主,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毕春山  展玉涛 《药品评价》2007,4(6):410-412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7月住我院的4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涉及的药物进行总结。结果女性22例,男性18例。潜伏期多为1~8w。临床分型:肝细胞型24例(60.0%),胆汁淤积型5例(12.5%),混合型11例(27.5%),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由西药引发肝损害27例(67.5%),中药9例(22.5%),多种药物(如中药 西药,成分不详的减肥药)4例(10.0%)。临床治愈34例(85.0%),好转4例(10.0%),死亡2例(5.0%)。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予以重视,临床上以肝细胞型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某院消化内科病房40例药物性肝损伤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发生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消化内科病房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每例患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可疑药品使用情况、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处理情况,并进行临床分型,将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药物性肝损伤病例40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45岁的中老年患者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0%;中草药和中成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共有25例,高达62.5%,其他依次为抗感染药物、免疫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抗痛风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33例(82.50%)患者用药开始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在5~90 d.39例患者从停药开始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15 d,只有1例肝血管损伤型超过30 d.32例患者对症治疗后好转,8例由土三七导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症无法逆转,留下后遗症.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推动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工作,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