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勐腊县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7—8月,在勐腊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7属25种4440只。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出2株登革4型病毒,人血清中乙型脑炎和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11.58%,表明当地人群中存在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是乙型脑炎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
于1998年8月在云南省澜沧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4种647O只。其中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种。对当地人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3.79%(71/132)。本次调查提示:三带喙库蚊可能是当地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1983年8月,在云南省孟连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9种37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和雪背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脑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雪背库蚊亦参予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1998年8月在云南省畹町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7属28种4501只。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种。对当地人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2.9%(12/93)。本次调查提示:三带喙库蚊可能是当地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可为当地乙型脑炎的监测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0年 8月在马关县捕获成蚊 4属 16种 2 0 95只 ,其中库蚊 8种 ,按蚊 6种 ,伊蚊 1种 ,阿蚊 1种。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该县人群血清中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 12 .0 7%(7/5 8)。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可能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保山市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传播媒介分布及种群密度。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方法进行捕蚊。结果调查了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和施甸县旧城乡两个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29种65 22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58 473只,占89.65%。隆阳区潞江镇监测点捕获蚊虫6属26种13 20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11 028只,占83.52%;施甸县旧城乡监测点捕获蚊虫5属16种52 020只,其中三带喙库蚊47 445只,占91.21%,两个监测点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29,P﹤0.01)。结论保山市乙脑传播媒介种类较多,尤其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高,且分离到了病毒,因此存在着乙脑传播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1990年8月在金平县捕获成蚊4属18种5654只,其中库蚊9种、按蚊7种、伊蚊1种、阿蚊1种。中华按蚊、伪杂鳞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该县人群血清中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1.33%(16/75)。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可能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双江县蚊虫调查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7月,在双江县农村畜圈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4种882只。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构成比高达59.98%。对采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结果从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表明三带喙库蚊是该县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9.
1981、1983和1986年在勐海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6属22种7075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2株乙型脑炎病毒,从霜背库蚊中分离到3株乙型脑炎病毒,从伪杂鳞库蚊和中华按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1株登革3型病毒。当地人群中存在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三带喙库蚊和霜背库蚊是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0.
广西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乙脑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2006~2007年在广西乙脑高发区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 X(1.8)、Mega4.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采集蚊虫12102只,从北流市和桂平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4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8|3%和99.8%。结论从广西蚊虫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1.
1983年5月、1984年和1989年8月,在瑞丽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5种100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结果从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和白纹伊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霜背库蚊和白纹伊蚊亦参予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1984年7月,在潞西市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获成年雌性蚊虫4属12种2690只。三带喙库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伪白蚊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种。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表明该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于1990年8月,在河口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6属36种5830只。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是效区畜圈的优势蚊种,五指阿蚊和圆斑伊蚊是野外竹林、树林的主要蚊种。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认为该蚊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1株登革4型病毒,并证实一例登革热患者,人血清登革和基孔肯雅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8%(3/51)和6.4%(8/125),表明当地存在这两种病毒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沧源县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7月—8月,在沧源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6属23种2454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和圆斑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从棕头库蚊中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表明该蚊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一定作用。当地人群血清中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89%(22/38)、9.5%(19/200)和17.35%(17/98)。此外,还从鼠血清中查出乙型脑炎、基孔肯雅、辛德毕斯、马雅罗和科萨努尔森林病病毒抗体,提示该县可能存在有多种蚊媒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
新安县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安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情况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安县的主要蚊种为骚扰阿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的密度高峰与乙脑发病高峰相一致,约比乙脑发病高峰早3~4周,并从淡色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其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300,自然带毒率为3.48‰±0.00347。初步证实了淡色库蚊为当地乙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骚扰阿蚊不具备成为当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在乙脑流行年,大多数的猪受到乙脑病毒的感染,猪的50%阳转日约比人间发病高峰早3周。各年龄组人群普遍受到感染,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流行前有明显增高。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28.85%,同时有4.8%的人体内抗体下降或转阴。显隐感染之比为1:1945。大年龄组人群发病数有所增加,但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仍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提示乙脑的预防重点仍应以此年龄段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重点地区2017年蚊虫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栖息地蚊虫密度,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诱蚊灯法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季节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共捕获蚊虫2亚科4属5亚属9种16 173只,平均蚊密度为7.02只/(灯·小时)。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7.03%,其次为中华按蚊,占捕获数的33.50%,各地三带喙库蚊捕获数量的中位数为158只。蚊种香农-威纳指数H=1.40;三带喙库蚊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6 022.80;5月为三带喙库蚊活动最高峰,8月为次高峰,不同栖息地中三带喙库蚊分布差异明显(P=0.00)。结论 云南省蚊虫仍具有多样性,三带喙库蚊密度在流行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在乙脑暴发流行风险,4月起即应进行乙脑防控应对。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盈江县蚊虫调查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及1989年7~8月,在盈江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7属32种632O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和棕头库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小白鼠方法分离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和窄翅伊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窄翅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纵向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对人群、动物宿主、传播媒介进行监测.结果 乙脑平均发病率为2.50/10万,病死率为27.92%,其中70年代病死率最高为41.67%,2005年后无病例报告;监测人群抗体阳性率为48.79%,其中15岁以下抗体阳性率为61.14%;宿主动物阳性率为11.94%;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人房和畜房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0.92只/人工小时、为97.62只/人工小时,叮人率为0.96只/人.天.结论 兴山县为乙脑散发流行区,通过采取人群疫苗免疫、媒介蚊虫控制及动物宿主管理,已不再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方法:在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蚊,用C6/36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班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4种3450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21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25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和白纹伊蚊。从三带喙库蚊(8株)、霜背库蚊(4株)、伪杂鳞库蚊(3株)、环带库蚊(1株)、棕头库蚊(1株)、中华按蚊(3株)、刺扰伊蚊(2株)、白纹伊蚊(1株)、窄翅伊蚊(1株)和常型曼蚊(1株)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5株。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伪杂鳞库蚊和霜背库蚊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等带毒蚊种亦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