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早产儿喂养及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4例30~33周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益生菌组则加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和真菌感染发病率.结果:益生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和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体重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有利于早产儿改善胃肠道功能并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在开始喂养的同时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 mg/d口服或鼻饲治疗。记录患儿体重增长的情况、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体重日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腹胀、呕吐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对照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减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208-210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984例,其中有76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减量喂养及必要时增加液体输入量,治疗组采用对症治疗+金双歧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重日增长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1.32%)NEC发生,对照组有2例(3.95%)发生NEC,两组NEC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采用金双歧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缩短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治疗喂养不耐受晚期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142例喂养不耐受的晚期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培菲康口服,比较两组奶量达全量、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观察3个月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奶量达全量所需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培菲康能明显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态,缩短经口喂养达全量的时间,并提高出生体重恢复速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从而减少蓝光照射机会及发生核黄疸的风险,并可以减少3个月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益生菌制剂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2017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67例,随机分为A 组84例和B组83例,分别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25 g,1次/天)和双歧杆菌活菌散(0.50 g,1次/天),连续服用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死率、Ⅱ期及以上NEC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全胃肠饮食(TPN)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次数。结果:A组和B组患儿服药时间分别为36(28,49)d 和40(26,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4郾76%(4/84)和16.87%(1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EC、败血症死亡比例小于B组(P<0.05);A组Ⅱ期及以上NEC发生率、TPN时间、喂养量达100 mL/d 及150 mL/d 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次数、喂养不耐受>3次比例均小于或短于B组(P均<0.05);两组患儿败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有效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疗效优于双歧杆菌活菌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部分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早期微量喂养或鼻饲,治疗组加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每次0.5 g,2次/日,连用7 d)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奶前后给予早产儿型硅胶安抚奶嘴吸吮10~15 min)治疗。观察两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缩短,胃潴留量减少,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红霉素组32例和益生菌组31例。常规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有效率、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腹泻、便秘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组;益生菌组腹泻、便秘发生率低于红霉素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除腹泻、便秘发生率外,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较好疗效,但红霉素在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相对明显,在无胃肠道发育畸形的情况下,益生菌更有利于早产儿胃肠系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减轻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和低体重早产儿(LBW-PI)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资料选取我院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早产儿.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口服益生菌.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重、可全胃肠喂养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情况.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不耐受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全胃肠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重增加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除对照组一名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益生菌在减轻VLBW和LBW-PI中可以增加胃肠道喂养耐受率,改善临床一般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22例VLBWI患儿,随机分双岐菌组83例和红霉素组39例;两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双岐菌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5支/次,1天3次,红霉素组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kg-1,口服,1天1次;均观察21d;观察两组总体疗效,每日体质量、呕吐情况、腹围、胃潴留量、症状消退时间、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时间、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出生21d体重。结果双岐菌组和红霉素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双岐菌组的症状消退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较红霉素组长,而体重增长快即体重增长时间、至出生体重时间短,出生21d体重大(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红霉素治疗VLBWI喂养不耐受均可取得明显的疗效,红霉素组症状消退快,可提前达到足量喂养,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双岐菌组可更好的促进患儿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增加。因此,我们认为VLBWI喂养不耐受首选益生菌生物制剂治疗,如果效果差可考虑改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岐四联活菌片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12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5 mg·kg~-1d~-1,ivd,双岐四联活菌片0.5 g·kg·d~-1,po,连用7 d)和对照组(常规早产儿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8.33%(23/60例),对照组为43.33%(26/60例),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取得完全肠内营养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则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并能减少长期长期静脉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改变及减轻早产儿黄疸。  相似文献   

11.
薛继红  钟红平  李莉 《安徽医药》2013,(11):1961-1963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及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3组,A组:常规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B组:在A组喂养的基础上加用亿活口服,c组:常规静脉营养及口服亿活的基础上,改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比较3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生后24h、7d静脉血胃泌素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恢复出生体重、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24h三组间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c组血浆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24h、第7dB组、C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而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及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培菲康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及治疗组(n=63),对照组给予微量喂养,治疗组在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情况。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NEC9例,治疗组63例,发生NEC2例。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NEC的发生,补充益生菌能降低早产儿的NEC发生率及NEC的病情,两者联合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早产儿9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7例。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同一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液态奶喂养及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开奶同时口服或经胃管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100 mg·kg-1·d-1,每日2次,疗程2~4周。观察比较两组喂养、生长发育情况、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出生第7日胃肠道摄入能量高于对照组,达到胃肠半量、足量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指标中,治疗组腹胀、胃潴留、大便潜血阳性或稀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体重、头围的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4周体重、身长、头围的增加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达到胃肠足量喂养时间,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微生态制剂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稳定的作用。方法早产儿99例,按出生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予以综合治疗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口服,连续服用2周。比较两组在平均每日粪便次数、光疗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日龄、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平均每日粪便次数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接受光疗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日龄、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配方奶加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有较好的胃肠功能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21-223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PHF)联合酪酸梭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6年3月31日期间生后24h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28周≤胎龄≤34周且1000g≤出生体重≤2000g)90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随机分配进入A组(ePHF联合酪酸梭菌喂养组)、B组(ePHF喂养组)及C组(早产儿配方奶组)。比较三组早产儿早期喂养后患儿喂养相关指标及体格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耐受时间低于B组、C组,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短于B、C组(P0.05);最低体重下降比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三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PHF)联合酪酸梭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能够较早建立全胃肠道营养,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在改善早产儿早期胃肠功能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出生12小时内人住惠东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A、B、C组.A组:12小时内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微量喂养,14天后改等量的早产儿配方奶(SPF)继续喂养;B组:12小时内给予SPF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2小时以后开始SPF喂养.比较三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的发生率.结果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A组短于B、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喂养方式下,A组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早期恢复,改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联合母乳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达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双歧杆菌联合母乳治疗,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近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的228例早产儿,根据可提供足量母乳及不可提供母乳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在符合肠道条件在生后1周内开始给予母乳加母乳添加剂喂养,对照组在符合肠道条件在生后1周内开始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日平均增加奶量、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日平均增加奶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近期转归优于早产儿配方奶,但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配合益生菌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发育、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1.5~2.5 kg)早产儿88例,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和益生菌组各44例。母乳喂养组采用单纯早期母乳喂养,益生菌组采用早期母乳配合益生菌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体格发育指标、出生1 d及14 d免疫功能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粪便肠道菌群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益生菌组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达到全肠营养时间短于母乳喂养组(P<0.05);益生菌组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体质量增加速度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出生14 d,益生菌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益生菌组排便不畅、腹胀、呕吐、胃潴留发生率低于母乳喂养组(P<0.05);出生14 d益生菌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 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危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采用早期微量喂养(minimal enteral feeding,MEF)的方法,观察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完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试验组34例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患者体重变化、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NEC,试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危重早产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