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常某,女性,60岁,农民,以"腹痛伴恶心约3 h"急诊入院。入院当日早晨进食油条,上午10点左右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恶心腹胀,无腹泻呕吐,休息不见好转入院求治。既往无过敏病史。入院时查体:T 36.8℃,P 82次/min,R20次/min,Bp 110/70 mmHg,神清,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2年我院收治的1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自接受的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手术治疗12例,内科治疗3例。9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加脾脏切除术。7例术后疼痛症状完全缓解,5例手术后糖尿病症状得以缓解;其中2例特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腹痛症状完全缓解且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4个月时完全停用胰岛素。1例术后6个月时发现为胰腺癌。结论慢性胰腺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手术方式应该以简单安全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前提,对于肿块型的慢性胰腺炎要尽量行肿块的切除。  相似文献   

3.
    
孙媛媛  谢军  鲍健  彭丽娟 《安徽医学》2013,34(9):1283-1284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疼痛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的住院患者及部分门诊患者,该研究共纳入患者30例,均为确诊为癌症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同时伴有癌痛。对纳入患者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析。对重度疼痛患者予以镇痛治疗,观察分析镇痛前后抑郁评分结果。结果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86.7%,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伴有轻度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P0.05),抑郁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r=0.8,P=0.001)。与镇痛前相比,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治疗后,患者抑郁评分明显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P=0.001)。结论癌症患者疼痛程度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镇痛治疗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刘伟 《安徽医学》2012,33(1):120-121
<正>病史摘要患者男,62岁,间断性上腹痛伴呕吐8年。8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隐痛,并持续性加重,每年发作4~6次。每次发作2~3小时后,庝痛渐加剧,平卧及坐位庝痛均不能缓解,7~8小时后腹痛剧烈,随后出现呕吐,呕吐后腹痛  相似文献   

5.
    
<正>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1岁。患者于5年前发现左耳后下方蚕豆大小包块,5年来肿块渐生长,未经任何治疗,现约蛋黄大小,近1个月肿块疼痛不适来就诊。触诊:质地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红肿,压痛(+)。B超示:左侧腮腺区实性占位,内见少许血流。CT平扫示左腮腺区见一软组织结节影,边界较清晰(图1、图2)。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较低(图3、图4);门脉期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范围稍扩大(图5、图6)。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术中见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内,约2.5×2.0 cm2大小,质中,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术后病理:(左腮腺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6.
    
陈京亭 《安徽医学》2012,33(7):833-83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盆腔疼痛与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3例,回顾性分析其盆腔疼痛与病灶特点的关系。结果 153例内异症患者中,22例单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无盆腔痛,13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腹膜病灶、盆腔粘连及深部浸润型结节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痛。在盆腔痛的发生率上,48例病变位于子宫骶韧带及53例病变位于子宫直肠凹的患者盆腔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的病变,而且83例中重度盆腔粘连者、85例深部浸润型患者盆腔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8例轻度盆腔粘连者、46例浅表型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与病灶特点关系密切,其中盆腔粘连、子宫直肠凹及骶韧带的深部病灶是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例 1:男性患者 ,5 5岁。因上腹部间歇性疼痛 1周 ,持续性疼痛伴胸闷、大汗淋漓 5h入院。患者 1周前上腹部疼痛 ,呈发作性 ,持续 5~ 10min ,发作 3~ 5次 /d。诊断为“胃痉挛” ,口服各种胃药及解痉药无效。入院前 5h ,运动后突发持续上腹部疼痛 ,口服止痛、解痉药无效。同时 ,大汗淋漓、胸闷 ,来我院急诊室查心电图 ,示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无心绞痛史。入院后查CDK、AST、LOH均增高 ,经积极治疗 ,3周后痊愈出院。例 2 :男性 ,48岁。因上腹部疼痛 3d ,持续剧烈疼痛 8h入院。 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髂腹部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方法用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的腹股沟皮瓣及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下腹壁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38例。结果本组38例中,36例术后创面一期愈合,效果满意;1例瓣下积脓,经引流、植皮后愈合;1例皮瓣部分撕脱,未影响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结论髂腹部皮瓣解剖恒定,操作较简单,血供良好,是修复手、腕及其下腹部临近Ⅳ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会军 《安徽医学》2013,34(9):1386-138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及盆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评价37例(A组)患者腹部及盆部DSA图像质量,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然后控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再行腹部及盆部DSA检查39例(B组),将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7位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48±0.87)分;39位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61±0.68)分;后者图像质量高于前者。结论通过控制影响图像质量因素,能够提高腹部及盆部DS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患者沈××,男性,年27岁,浙江武康人,农民,住院号6708。于1956年1月15日晨5时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已2天而住入本院内科。半月前于晚饭后自觉心窝部发生疼痛,至夜12时左右疼痛增剧,限局在心窝及右上腹部,呈钻痛性并向背部放散,时轻时重,持续24小时后疼痛消失乃继续工作。4日后又有同样的发作一次,较前次尤为剧烈,疼痛发作时,弯腰以手紧压腹部,痛极  相似文献   

11.
张××,男,45岁。腹部剧痛伴腹胀5小时于1979年7月24日入院。入院前5小时解大便时用力排便,突然感到腹部似有气球冲破感,即感到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尤如刀割样,并腹胀、恶心。既往有嗳酸、嗳气,上腹部隐痛史。无排尿困难史。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方才  胡立国  马骏 《安徽医学》2011,32(4):543-546
静脉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小儿患者短小手术或需要短时间麻醉时,往往仅凭静脉麻醉即可获得满意效果,且有非常好的性价比。即便是长时间的手术,以静脉用药维持麻醉,与吸入麻醉比较在某些方面也显出一定优势。本文结合近期文献,就目前小儿静脉麻醉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简要评述[1-20]。  相似文献   

13.
    
叶小兰 《安徽医学》2012,33(7):869-87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妇科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45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经腹组。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盆腔粘连少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郑国萍 《安徽医学》2013,34(8):1225-1226
正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因难以忍受疼痛,导致不能很好配合,给手术带来困难,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子宫穿孔、人流综合征、出血、人流不全等并发症。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药,适用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它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代谢快、毒性小、具有复苏迅速等特点。我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  相似文献   

15.
    
病史摘要 患者男,68岁。以右侧睾丸无痛性逐渐肿大20天入院。体检:体温36.8℃,无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包块,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外阴外观正常,右侧阴囊肿大,表皮无红肿,右侧睾丸肿大,表面不平,质地坚硬,与皮肤无粘连,与附睾分界不清,透光试验阳性,左侧睾丸未及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病例:齐××,36岁、已婚,干部,汉族,病例号:133079主诉:上腹部疼痛已近二十天。现病史:病人于1971年外出时因吃冷食而突然上腹部疼痛不止,就医时经作钡剂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后每遇寒冷或春冬气节则发作,症见上腹部疼痛不止,经服中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本次发病是因半月前吃西瓜后突然上腹部疼痛,其痛如喜按、喜热,进食后疼痛虽有缓解,但觉上腹部胀满不舒,并见恶心欲吐,哎气不舒,不欲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分类、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0例因腹部病变而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作回顾性肾动脉CTA分析.结果 140名患者共280只肾脏,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53.6%(75/140)和35.4%(99/280),B、C型占大多数,为83.8%(83/...  相似文献   

18.
    
《安徽医学》2015年36卷第5期第548页《多层螺旋 CT 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一文的通信作者为程涛, Taocheng2022@163. com。  相似文献   

19.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工人。因上腹部隐痛、反酸暖气8年,近5个月疼痛加重,于1980年4月15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感到上腹部偏右隐痛伴反酸暖气,进食后疼痛稍缓解。经当地医院给以胃舒平等药物治疗而好转。五年前每当劳累或受凉后疼痛发作,均按胃病治疗缓解。近5个月以来,上腹部疼痛加重,且向背部放射。经常呈痉挛性疼痛,不能平卧,但注射阿托品等可缓  相似文献   

20.
    
张素华 《安徽医学》2011,32(6):832-833
颈动脉体是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瘤临床上较少见,大部分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但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恶变率为5%-6%。主要临床特征为颈部无痛性、搏动性肿块,肿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局部可以压迫周围神经、气管、食管,引起神经麻痹、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