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细胞因子,检测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中白介素-9(IL-9)产生细胞的比例。方法:2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抗凝血加等量1640培养液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及莫能霉素培养6 h。收集细胞后,先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抗人CD3、抗人CD8和抗人T细胞抗原受体γδ(TCRγδ)单抗,或抗人CD19和抗CD56单抗作细胞表面染色,再经过溶血,固定和透膜处理后,加抗胞内细胞因子的抗IL-9和IL-17的荧光抗体作胞内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IL-9产生细胞在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分布频率。结果:IL-9产生细胞在总T细胞(CD3+T)、CD4+T细胞、CD8+T细胞和γδT细胞中的百分比分别为0.35±0.31、0.22±0.13、0.31±0.29和1.07±1.05。γδT细胞中的IL-9产生细胞明显高于其他淋巴细胞亚群(P<0.01)。同时也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也有少量IL-9产生细胞。另外还发现,共表达IL-9和IL-17的细胞在CD3+T及其亚群CD4+T和CD8+T细胞中的比例很低(0.03%~0.06%),但在γδT细胞中的比例可达(0.28±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细胞水平胞内细胞因子的技术发现,不仅CD4+T细胞中,而且CD8+T细胞和γδT细胞以及NK细胞中均存在产生IL-9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22及CIM+T细胞亚群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UC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22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UC组患者血浆中IL-2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UC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UC组患者外周血IL~22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而UC组患者Th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UC患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Th17、TId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外周血中Th22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34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为宫颈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外周血为CIN组、19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检测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Th22、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CIN组(P<0.01, P<0.05) 及宫颈癌组(P<0.01, P<0.01)均明显升高。Th22细胞比例宫颈癌组又明显高于CIN组(P<0.01)。CIN组中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 P<0.05 ), 宫颈癌组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9, P<0.01)。与对照组相比, IL-22在宫颈癌组外周血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 Th22、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高, 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及其受体(IL-22R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0例LSCC组织(LSCC组)及癌旁对照组织(对照组)中IL-22及IL-22R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L...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治疗前CD3+?CD3+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增加,并且DIHS患者治疗前CD3+CD4+淋巴细胞显著高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患者;在SJS和TEN患者中,随着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减少,随着外周血CD3-CD16+CD56+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增加?结论:不同类型的重症药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不同,外周血不同类型淋巴细胞亚群对激素最大控制用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华北油田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MultiTEST四色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荧光抗体,对376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采用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华北油田健康成年人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CD3+细胞为817~2048个/μl(43.2%~80.0%),CD3+CD4+细胞为390~1296个/μl(20.0%~51.0%),CD3+CD8+细胞为242~993个/μl(11.2%~42.0%),CD3-CD19+细胞为78~503个/μl(5.0%~19.0%),CD3-CD16+CD56+细胞为123~969个/μl(6.0%~36.8%),CD3+CD4+/CD3+CD8+为0.66~2.85。结论在同一地区,可以建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11月门诊及住院的200例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T淋巴细胞(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B淋巴细胞(CD45+CD3-CD19+)、NK淋巴细胞(CD45+CD3-CD16+56+)百分比和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其中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与疾病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73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49例、重症组24例。以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3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抗凝全血的淋巴细胞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19+细胞、CD16+56+细胞的相对计数。结果手足口病患儿重症重型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Th)的百分率较对照组及普通组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Ts)的百分率亦低于普通组(P〈0.05),而两组间Th/Ts细胞比值的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CD19+细胞、CD16+56+细胞的百分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的变化以CD3+细胞、CD4+细胞为主,其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手足口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HBV感染复制的关系。 方法 4 8例乙肝患者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 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3 + 、CD3 + CD4+ 百分比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D3 + CD8+ 百分比变化不明显 ,CD3 + CD4+ /CD3 + CD8+ 比值下降 (P <0 .0 1) ,乙肝HBVDNA阳性与HBVDNA阴性患者比较 ,CD3 + 、CD3 + CD4+ 、CD3 + CD8+ 、CD3 + CD4+ /CD3 + CD8+ 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乙肝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 15例急性 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表达的变化 ,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急性 SCI患者 T细胞 CD3、CD4和 CD4 / 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1)。这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机体易受感染状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抗体双标法检测472例肺结核和非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表达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的NK细胞和NKT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结核患者,T细胞亚群CD4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不耐药组NK细胞和NKT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耐药组(F值分别为7.926、5.689,P〈0.001)。初治病例CD4、CD4/CD8显著高于复治病例(t值为-2.179、-2.402;P值为0.030、0.017),初治病例CD8低于复治病例(t=3.257,P=0.001)。NKT细胞、NK细胞在初治和复治病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T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病灶范围分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NKT细胞、CD4、CD8以及CD4/CD8在肺部有无空洞及空洞数量分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NK细胞、NKT细胞数、CD4/CD8、CD8随着空洞累及范围的增加而降低,CD4则随空洞累及范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肺结核患者NK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受到了抑制,且NK细胞和NKT细胞的表达率随着耐药及耐药程度的加重而降低,随着肺结核空洞累及范围的增加机体免疫进一步失衡,提示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采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后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总CD3 、CD3 CD4 、CD3 CD8 淋巴细胞及CD3-CD16 56 (NK细胞)、CD3 CD16 56 (NKT细胞)的变化,初步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体外大规模诱导和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 、CD3 CD4 、CD3 CD8 、CD3-CD16 56 、CD3 CD16 56 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结果:CD3 、CD3 CD8 、CD3 CD16 56 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3 CD4 和CD3-CD16 56 细胞比例则明显的降低(P<0.01)。所有患者细胞回输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在本研究体系下体外诱导扩增培养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NK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效率较高,细胞毒性细胞比例增高较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香烟暴露诱导的肺气肿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17A(IL-17A)以及白介素-22(IL-22)的变化以及戒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 IL-17A 和 IL-22的影响。方法采用香烟暴露法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给予戒烟及 NAC 灌胃干预。采用 ELISA 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A 和 IL-22浓度。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香烟暴露可使小鼠肺组织发生肺气肿样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匀浆及 BALF 中,香烟暴露后 IL-17A 及 IL-22水平升高(P <0.05)。与香烟暴露组比较,戒烟及 NAC 灌胃后 IL-17A 及 IL-22水平下降(P <0.05)。肺匀浆及 BALF中 IL-22与 IL-17A 的比值逐渐降低。结论 IL-17A 及 IL-22与香烟暴露导致的小鼠肺组织中慢性炎症的发生有关。戒烟及 NAC 处理对吸烟导致的 IL-17A 及 IL-22变化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烧伤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以及烧伤患者病情监测、免疫状况评估的观察指标。方法 检测4 0名正常志愿者和6 5例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结果 中度以上烧伤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 2产生能力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 ,且IL 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基本相一致。结论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产生能力是影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众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观察烧伤患者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对烧伤病情的监测及免疫状况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妊娠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妊娠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2例未经驱梅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及16例血清固定的妊娠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12例梅毒非妊娠女性、32例健康孕妇、25例健康非妊娠女性进行比较。结果:与其他4组相比,血清固定组CD3+、CD4+、CD4+/CD8+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未治疗组CD4+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孕妇组(P<0.05),CD8+细胞比例高于梅毒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和健康非孕妇组(P<0.05);未治疗组和血清固定组CD19+细胞比例均高于梅毒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和健康非孕妇组(P<0.05);血清固定组NK细胞比例高于未治疗组(P<0.05);梅毒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和正常非孕妇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受到影响;血清固定组出现免疫失衡,NK细胞水平下降,引起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40例(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中IL‐17、IL‐22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g E的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IL‐17、IL‐22和IL‐10与哮喘严重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中IgE的水平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IL‐17、IL‐2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严重程度与IL‐17、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P<0.05)。结论 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1-14
目的探讨Th22细胞及效应因子IL-22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程度,并探讨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4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随机选取来自于同一时期门诊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细胞(CD4+IL-22+)的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浓度变化;对比观察两组Th22细胞及IL-22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肺癌患者中,Th22细胞、IL-22因子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从相关性分析图看出二者呈正相关(r=0.631,P0.01);且实验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Th22细胞、IL-22因子数值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随着肿瘤直径逐渐增大,病理类型不同,Th22细胞、IL-22因子数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22、IL-22表达频率明显升高,与肺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有望为肺癌的研究增添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和3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进行检测,并比较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和健康人群的检测值。结果鼻咽癌组放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4+/CD8+、B细胞均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3、2.765、1.943、2.036,P值分别为0.020、0.009、0.031、0.028);外周血中CD8+、NK细胞均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68、-2.865,P值分别为0.043、0.007);鼻咽癌组放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中CD4+、CD4+/CD8+均值较放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19、5.665,P值分别为0.000、0.000);外周血中CD8+、B细胞均值较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9、-2.922,P值分别为0.004、0.004);鼻咽癌组放疗前后CD3+、NK细胞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6、-0.328,P值分别为0.117、0.703)。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参考作用。放疗可使鼻咽癌患者CD4+/CD8+明显下降,放疗期间应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