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本项目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阐明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丰富其预防方法。结果: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超声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血栓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为4.7%。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调查我院骨科病房中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讨论各种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并进行过骨科手术的299例患者,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预防措施对DVT发生的影响。结果:年龄、糖尿病、活动性出血、卧床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采用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DVT的发生率。结论:骨科术后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对42例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记录血栓情况并分析高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本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者共22例(占52%),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60岁以上者有30人,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是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高危因素.认为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凝血状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共100例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内容,针对性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状态的分析。结果 2例患者出现DVT,共有30条肢体,其中左下肢共10例,右下肢共4例,双侧共8例,所有患者DVT小腿血栓,平均发现时间分布为1~15 d,平均时间为(5.67±2.12)d,发病位置肺部恶性肿瘤占比26.42%,食道肿瘤占比16.42%,重症肌无力25.35%,其中恶性肿瘤出现DVT概率为24.21%,非恶性肿瘤出现DVT概率为18.56%。发生血栓及未发生血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发生下肢DVT患者为(46.3±4.27),未发生下肢DVT患者为(39.3±4.2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通过物理预防方式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仍然高发病率,对胸科术后患者进行血栓筛查有较高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白巧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提高骨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2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用国产低分子肝素钙(天津红日药业生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2例骨科手术后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物理按摩,国产低分子肝素钙6000U,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10~14d为1个疗程。结果 72例患者中基本治愈6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2%。1例发生肺栓塞,有1例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停用后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结论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应用国产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魏俊青  朱双进 《河北中医》2014,(12):1887-1888
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高危人群,据文献报道卒中患者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患者DVT发生率22%~75%[1]。临床上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DVT引起的[2]。因此,预防卒中后DVT,对降低卒中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010-03—2013-05,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联合按摩对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8.
杜景文 《光明中医》2015,30(2):290-29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口服结合低分子肝素钙4000iu qd皮下注射预防DVT形成,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iuqd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术后DVT发生率及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小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DVT形成1例,对照组发生DVT 3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桃红四物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的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骨伤科8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予常规术后处理和中医治疗,并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包括按摩、功能锻炼、辨证施膳、中医健康指导和情志护理),观察预防DVT的效果。结果:83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DVT,下肢轻微肿胀,经治疗1周后痊愈。其余均未发生术后DVT。结论: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中应用的效果较好,是预防术后DV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住院行髋关节手术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50例,随机分为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组150例和空白对照组150例,阿司匹林对照组1 50例,治疗组应用消肿止痛合剂,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组不服任何药物.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术后患肢最大肿胀率、DVT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组为10.0%,阿司匹林对照组为13.3%、空白对照组为23.3%,并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结论: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使用桃红四物汤预防,对照组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迅速改善和消除髋部大手术术后DVT症状体征,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艳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80-18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4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实验组患者则在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2.4%)发生DVT,对照组6例(14.3%)发生DVT,实验组DVT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术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秀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53-1054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TE)导致死亡。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我们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36例骨科大手术后DVT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总结了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表现及电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下肢电针治疗,并与40例未进行电针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40例进行电针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生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发生了1例无症状深静脉血栓;40例未进行电针治疗的患者中,9例发生了无症状深静脉血栓,1例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结论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电针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欧美国家较高,1996年Nevelstene[1]等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大手术后DVT的发病率分别为:骨科50%、外科25%.由于该病肿痛等症状常被骨折及术后反应所掩盖,因此并未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一旦延误治疗,将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我院1992年9月~2002年11月共发现有明显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资料完整的116例脊柱外伤及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其中2008年2月以前病例均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2008年2月以后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血栓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采取预防措施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P<0.05).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伤后或围手术期进行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妇产科术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DVT患者40例中经过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自觉症状得到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新血栓形成和肺栓形成,临床痊愈。结论对40例DVT患者护理,妇产科术后对DVT高危病人进行早预防、及时诊治,是使患者及时顺利康复关键,可使术后DVT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0例患者,对高危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增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DVT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肢体尽快康复,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除了应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外,还应注意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床活动等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特别对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髋部大手术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给予口服益气通脉汤,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周期2周,对比两组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前静脉血栓1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9.04%;对照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4.28%;两组在DVT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具有预防老年患者髋部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益气通脉方减少了术后出血,为益气活血利水法有效预防DVT提供了临床依据,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