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93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观察用As2O3方案(45例)和用ATRA方案(48例)治疗APL的缓解率,无病生存期及其毒副作用。结果三氧化二砷(As2O3)组共45人,共有41例获CR,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1.1%,5年后死亡29人,生存16人,存活率为35.6%;平均生存时间为46.80月,标准误为2.03,95%可信区间为42.83~50.77月。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共48人,共有43例获CR,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9.6%,5年后死亡32人,生存16人,存活率为33.3%;平均生存时间为46.48月,标准误为2.00,95%可信区间为42.56~50.40月。两组缓解率及无病生存期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As2O3治疗剂量的毒副作用小,均为可逆性。结论As2O3能诱导细胞凋亡,与ATRA无交叉耐药性,对治疗APL有良好疗效,且应用安全的一种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TO)单药诱导与联合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首治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首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接受ATRA或ATO单药诱导为D组,43例接受ATRA与ATO联合诱导为L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化疗治疗,并将化疗治疗与全反式维甲酸交替实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复发率及第1年、第2年、第3年的总生存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头痛、轻度皮肤黏膜干燥、消化道症状、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完全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年、第2年、第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头痛、轻度皮肤黏膜干燥、消化道症状、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常规化疗及全反式维甲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疗效确切,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更好更快缓解,完全缓解率高,复发风险明显降低,且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症状、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5月于我院就诊APL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减量全反式维甲酸并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且无严重的不可逆毒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ATRA 25mg/(m2·d),As2O310mL加入5%萄葡糖注射液500mL静滴,持续(4~5)h,28天为1个疗程治疗APL.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 结果:20例初治APL患者19例获得CR,CR率达95%,获得CR的平均时间(27.6±7.1)d,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 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对照组(46例)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对两组患者诱导缓解治疗间相关指标及相关预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缓解期间相关指标完全缓解(CR)率、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早期病死率、感染率及诱导治疗结束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维A酸受体(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进行比较,除早期病死率、感染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跟踪随访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比较,除1年生存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CR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5月于我院就诊APL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减量全反式维甲酸并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且无严重的不可逆毒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35例以ATRA和ATO进行双诱导,联合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采用DA、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MDAra-c(中剂量阿糖胞苷)、ATO序贯治疗,于每疗程化疗结束后连服ATRA 15 d,总治疗时间3年。结果35例初治APL患者中,1例早期死亡,未纳入评价,其余34例中,33例(97.1%)获得CR,1例(2.9%)未缓解(死于重症肺部感染)。2例(5.9%)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随访至2009年5月,复发2例。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12%、91.18%。结论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患者可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及砷剂治疗期间止、凝血改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发病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期间的止、凝血改变。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23例AP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位复合物、组织历子途径抑制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和D-二聚体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纤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和三氧化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组织因子表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在体内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复钙时间测定、ELISA和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了ATRA和As2O3治疗前后APL患者(2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同时还检测了使用ATRA和As2O3处理APL细胞株NB4-R1细胞以及转染PML-RARa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结果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5.0%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氧柔红霉素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托蒽醌组和吡喃阿霉素组(P〈0.05)。结论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抗肿瘤活性高,毒副作用较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GJ Li W Cui JW Gao SJ Yao C Jiang ZY Song YQ Yuan CJ Yang Y Liu Z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093-1096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初发和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缓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联合应用As2O3和小剂量ATRA治疗的108例APL患者(80例为初治患者,28例为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所需时间、早期病死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独应用ATRA组(40例为初治患者,25例为复发患者)或As2O3组(36例为初治患者,15例为复发患者)进行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法为As2O3(1mg/ml)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每天1次,静脉点滴,ATRA10mg,每天3次,口服。结果 在初发患者组,联合用药与单独应用ATRA、As2O3组相比,完全缓解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2 .5%、83. 8%和90 .0%,P>0 .05),在复发患者组,联合用药组的完全缓解率(71 .4%)高于单用ATRA组(20. 0%,P<0. 05)。在初发组和复发组,联合用药组获得完全缓解所需的时间皆短于单用As2O3组(P<0. 05),早期死亡率低于ATRA组(P<0 .05),与单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 联合用药诱导APL缓解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以及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2013年6月期间HHT联合ATRA和As2O3方案治疗18例初治儿童APL的临床疗效、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结果 1所有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11例(61.1%),S型7例(38.9%);参照Sanz危险度分层,18例患儿低危、中危和高危分别有6例(33.3%)、7例(38.9%)和5例(27.8%)。218例初发APL儿童CR率为100%(18/18),无一例患儿因出血、感染等原因导致早期死亡;获得CR的时间为(29.7±4.9)d;诱导缓解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77.8%(14/18);缓解后序贯实施第一周期治疗结束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94.4%(17/18),截止随访日期,18例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全部阴性。318例初发APL儿童5年OS为100.0%、5年DFS为(90.9±8.7)%。4诱导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控制并恢复正常。结论 HHT联合ATRA和As2O3治疗初发儿童APL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且价格经济,是APL治疗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三氧化二砷 (As2 O3)在体内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细胞组织因子 (T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复钙时间测定、ELISA和RT PCR等方法 ,分别检测了ATRA和As2 O3 治疗前后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 ,同时还检测了使用ATRA和As2 O3 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和NB4 R1细胞以及转染PML RARa融合基因的U937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ATRA和As2 O3 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NB4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水平以及TFmRNA的转录。转染PML RARa融合基因的U937细胞与仅转染逆病毒载体的U937细胞相比 ,其T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使用ATRA或As2 O3 分别处理转染PML RARa和转染逆病毒载体的U937细胞 ,其TF抗原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ATRA和As2 O3均可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并降低其PCA ,As2 O3在诱导APL细胞凋亡的同时有可能通过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而改善APL患者与DIC相关的出血症状。结果还提示APL细胞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蛋白PML RARa可能对TF的异常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而ATRA和As2 O3对TF的下调作用可能不依赖于对融合蛋白PML RARa的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