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德尔菲法在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发展快、慢的判断依据中的作用。方法确定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速度的评价指标,分主要指标与次要指标,制定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50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专家主要涉及临床呼吸及相关内科专业,来自新疆12个州、市、地区。结果制定出病程与肺功能分级为主要指标,专家积极系数为90%,发展快判断指标中呼吸困难指数≥3级满分比最高(76%),发展慢判断指标中肺功能≤Ⅱ级满分比最高(69%),专家意见集中度、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2种调查表24个指标调查后筛选出11个指标。结论德尔菲法在初步制定COPD发展"快"、"慢"判断依据上有一定的作用,病程、肺功能分级、年住院次数、CAT评分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病情发展"快"、"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彬  朱晓琼 《吉林医学》2009,30(19):2255-2256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在慢胜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时的意义。方法: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达到临床撤机标准后,监测其浅快呼吸指数。结果:撤机成功组(25例),RSB平均值81.52±15.32,撤机失败组(7例),RSB平均值108.43±11.30,撤机成功组RSB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RSB(P〈0.05)。结论:RS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撤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较好的预测脱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炎症介质及肺动脉压的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观察8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基础治疗(化痰、止咳、平喘、抗凝、降压),A组(n=42)用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B组(n=41)用辛伐他汀片40mg每日一次,6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IL-6,IL-8,CRP,肺动脉收缩压(PAPs),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1)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片各自治疗终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血IL-6,IL-8,CRP,肺动脉收缩压(PAPs),6min步行距离(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血IL-6,IL-8,CRP,肺动脉收缩压(PAPs),6min步行距离(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IL-6,IL-8,CRP,肺动脉收缩压(PAPs),6min步行距离(6MWD),而40mg辛伐他汀片剂量较20mg辛伐他汀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我院诊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知情自愿为前提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给予患者噻托溴铵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治疗12周后对比患者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FEV1、VC、Pa O2、Pa CO2等4项指标)及6min步行距离试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除常规吸氧、吸入抗胆碱能药治疗外,同时配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体肺功能,有利于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营养评价量表精法评估本院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的因素。结果:126名病人被纳入,营养不良组62例,营养正常组64例,共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低蛋白血症、卧床及厌食均与老年人营养不良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其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营养评价量表精法评估本院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的因素。结果:126名病人被纳入,营养不良组62例,营养正常组64例,共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低蛋白血症、卧床及厌食均与老年人营养不良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其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无创指标之一。国内外有学者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均表现出明显的HRV异常。HRV是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但有关HRV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预后的判断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HRV分析,探讨HRV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预后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素蓉  陈云凤 《四川医学》2013,(8):1090-1092
目的评价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同时进行健身气功八段锦肺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低于标准体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3个月营养调整,观察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部周径、肺功能和呼吸肌耐力。结果,经营养调整后的患者,上述诸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增加。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缓解期的营养调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缓解期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监测24h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缓解期患者心率变异性,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均低于正常,COPDIII~IV级各时域指标低于COPDI~II级组。结论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COPD临床缓解期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美 《中外医疗》2013,(28):127-128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低流量吸氧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和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和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的得分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改善其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给予低流量吸氧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经验性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种类、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对54例临床拟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患者,给予口服氟康唑,第1天400 mg,以后每日200 mg,服用2-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综合治疗、合理用药,采用口服氟康唑经验性治疗方法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有效方法。结论口服氟康唑是经验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费蕾  况军  阮鹏 《西部医学》2009,21(9):1497-1499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的患者,以简易营养评价精法评估营养不良,同时筛选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56.73%,吞咽不适、感染、厌食、较低的血清白蛋白、较低氧血症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吞咽不适、感染、厌食、较低的血清白蛋白、较低氧血症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认知和及时的预防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的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IL-2、CRP表达的调节以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Ⅲ级和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健康组2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多索茶碱、止咳化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50μg/500μg),疗程均为2周.测定治疗前患者T细胞亚群、IL-2、CRP水平、肺功能,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IL-2水平、CD3、CD4、CD4/CD8水平、肺功能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仍有差距.结论 无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作期还是缓解期,体内炎症反应依然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也仍然存在.联合吸入可以从各个环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在控制、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后续治疗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应积极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祖国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利用益气补肺汤加减对慢性呼吸系统肺病,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COPD,痰热阻肺症)稳定期的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方法 按照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住院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用中药加减益气补肺汤治疗组30例,西药或一般中成药常规止咳、平喘、消炎对症治疗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及自觉症状疾病复发率情况等。结果 根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评级标准,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及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服用中药加减益气补肺汤治疗组对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病人有良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预防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球 《柳州医学》2009,22(3):139-140
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实验组在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呼吸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残气量(RV)外,其余各项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6个月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文杰 《中外医疗》2010,29(6):45-45
目的探讨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PaO2、PaCO2及SPO2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治疗B组的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A组效果更明显,(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B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A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3.18、3.43、2.76、4.15、3.9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3.82,P〈0.05)。结论: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祛痰平喘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选用祛痰平喘汤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选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5%,对照组为62.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平喘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黏滞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而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丹参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00mg/日,稀释后静滴,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血液黏滞度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相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客、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滞度和防治静脉血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