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苏省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2003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2003年1月~12月我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0岁年龄组的病例报告数最少,占报告总数的2.0%(48例);抗微生物药占54.8%(1299例),中药制剂占12.7%(302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7.9%(899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约占72.1%(1709例)。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2.
王玉慧  史文慧  彭程  李英 《医药导报》2006,25(10):1096-109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基本情况和ADR发生情况。方法统计2001~2005年8月各途径收集的79例ADR报告表,对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因果关系及收集途径进行分析。结果79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56例(70.89%),ADR表现以变态反应发生比例最多(占34.07%),医务人员自愿报告的ADR病例大多数为变态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漏报率,尤其应多途径收集变态反应以外的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报表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院2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256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涉及的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来源于医师的占60.94%;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75.0%;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2位;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琳 《中国药业》2009,18(2):45-4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引起ADR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集到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28种,其中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61.33%、25.33%;静脉途径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44.00%。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及合理用药,以预防和降低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郑宏强 《海峡药学》2011,23(10):239-240
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118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4.58和40.6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59%;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太,为77.12%;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63.56%。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并上报的62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ADR报告中,40~50岁者ADR构成比最高,占31.14%;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2.4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d163.56%;我院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2月收集的17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多(占55.9%),静脉注射方式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8.
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首都医药》2009,16(24):51-5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9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31种,抗菌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57.8%和25.6%;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37.7%。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合理用药,以预防和降低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龚善初 《中国药房》2012,(42):4002-4004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评价药品安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ADR报告142份,分别从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ADR关联性评价、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分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0.99%);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1.8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25%)。结论:临床应充分评估用药安全风险,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雅安地区2008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829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9例不良反应中,女性占总比例的54.52%(452例);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2.26%(599例);最容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物占61.40%%(509例);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总比例数的38.00%(315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分析,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管玫  陈玲  陈俞先  马玉洁 《中国药房》2008,19(32):2539-254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检索到1980年1月~2008年5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将文献分为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3类,进行归类整理、定量分析。结果: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2310篇,ADR3794例,其中主要为过敏反应(35.58%)、神经系统反应(17.82%),另双硫仑样反应有546例。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文献928篇,ADR9434例,平均ADR发生率为9.14%,其中抗结核类抗生素ADR发生率最高(25.57%),其次为硝基咪唑类(24.29%)、碳青霉烯类(23.52%)。抗菌药物ADR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另有ADR如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等。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文献共300篇,涉及各大类药物,ADR例数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407例抗菌药引起的ADR/AD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7例ADR/ADE报告中,ADR362例(88.94%),ADE45例(11.06%),涉及抗菌药36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构成比最高(41.28%),其次为青霉素类(21.87%)和喹诺酮类(14.50%);ADR/AD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3.49%);构成比前5位药品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阿洛西林;严重ADR/ADE构成比为4.42%,无死亡病例。结论:抗菌药引发ADR/ADE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高医护人员对ADR/ADE的警惕性与监测水平,以保证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重庆市ADR监测中心收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3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2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7例),青霉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2例)。A型不良反应18例,B型不良反应115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98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15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并被接收的ADR报告,重点就ADR报告是否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关于“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要求进行分析。新药监测期内药品(新药)和监测期外药品(老药)分别按批准文号计算上市〈5和≥5年统计。结果纳入分析的ADR报告共485例,其中2012年242例(49.9%),2008至2011年243例(50.1%)。2012年上报数量明显增多与贵阳市自2012年实施ADR上报指标量化等措施有关。485例ADR报告中,符合上报要求者107例(22.1%),其中新药所致ADR22例,老药所致新的或严重的ADR共85例。新药所致22例ADR中严重ADR5例,一般ADR17例,涉及18种新药;老药所致ADR共463例,符合上报要求者85例(18.4%),其中新的ADR9例,严重ADR76例,涉及药品384种。结论医院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量化上报措施对改善报告质量的作用有限。建议细化ADR定义,明确上报范围,完善报告制度,实施可行的新药监测制度,提高ADR报告质量及其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12 月1387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ADR 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32 个科室19 类药物,抗感染药有983例,占70.87%.其中,ADR 发生例次排在前3 位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0例,占15.86%),加替沙星注射液(158例,占11.39%),氟罗沙星注射液(127例,占9.16%).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引发ADR 51例,占3.89%,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引发ADR 50例,占3.81%.静脉用药引发1221例(88.03%);1387例ADR 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和脉管系统(1071例,占60.8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65例,占20.74%).新的、严重的ADR 98例,占7.0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氟罗沙星注射液8例,注射用美洛西林2例,莫西沙星2例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靖环 《中国药师》2008,11(5):567-56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以及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评价后的36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2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心脑血管)药物.ADR中合并用药72例(19.7%),97%是静脉给药.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道系统、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22例(占6.0%),其中死亡4例(1.1%).结论:ADR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我院3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苏青 《中国药房》2011,(18):1711-17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到的33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最高(168例,占50.60%),其次为中药制剂(76例,占22.89%);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218例,占65.66%);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23例,占67.1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26例,占37.9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ADR转归中,331例ADR治愈或好转,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提高ADR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293例林可霉素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林可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1995~2006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林可霉素致ADR29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既往有ADR史85例(占29.01%);单独用药为128例(占43.69%),过量给药为177例(占60.41%),静脉滴注给药为198例(占67.58%);122例(占41.64%)ADR发生在用药过程中;ADR以变态反应为主,为135例(占46.08);273例(占93.17%)治愈或好转,19例(占6.48%)死亡。结论:林可霉素所致ADR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严重者可致死亡,使用时须慎重考虑ADR史、用量、给药途径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 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皮疹、瘙痒)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2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75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22种,43.22%),其次是中药制剂(19种,2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202例,85.5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和附件损害(120例,50.8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