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病人60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病人中,25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套扎止血,20例病人行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10例病人行肝移植,5例复发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再次断流术。结果内镜套扎组8例病人因再次出血行第2次内镜下套扎,其中1例病人再次大出血死亡;行TIPS组2例发生间断性肝性脑病,其中1例发生再次出血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移植组术后恢复较好;再次行断流手术组,1例病人因出血无法控制死亡。结论对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病人以上方法均有效,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对肝衰竭以及顽固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疗效好;肝功能较好且无肝性脑病者,或断流术后效果欠佳反复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考虑行TIPS术;肝功能较差者,或病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身体状况较差者可选择内镜下套扎止血;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再次行断流手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采用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组),并与20例改良式断流术(断流组)比较术前肝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术后14~21 d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吻合口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组无手术死亡、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联合组术后18个月因肺炎死亡1例,断流组术后35个月出血3例,术后1,3年生存率100%及95.5%。结论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既保留了幽门收缩功能及断流术的优点,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能保持一定量的向肝血流量,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及腹水的消失。  相似文献   

3.
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我院对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并食管静脉曲张或出血病例,选择门奇断流术(Hassab)治疗,康复出院65例,且均获随访。术后再出血13例,再出血率13/65(20%)。本文回顾性分析再出血与手术时间选择、有否术前出血史、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重度、中度、轻度)、肝硬变的病因和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压等相关临床因素关系。从中推测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探索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可能性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Walker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ugiura术的血流动力学原理.将Walker术进行改良,用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特点是在食道下段较低位量阻断食道静脉血流的同时,又可离断腹段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优点是经胸手术回避了前次手术粘连和血管栓塞等矛盾.手术简单省时,适应症宽,近期止血可靠、远期效果良好。本组手术19例,均为各种手术后再出血者.择期手术15例无死亡;急症手术4例,死亡1例.总的手术死亡率5.26%(1/19).再手术后的生存时间:9a1例,7a2例,6a1例,4a3例,3a6例.2a3例,1a1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改良式断流术和联合脾肾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联合组(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24例)和断流组(改良式断流术,22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断流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7.1±9.7)cmH2O,高于联合组的(30.1±8.9)cmH,O(P〈0.05);联合组门静脉高乐性胃病、上消化道再出血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断流组(均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改良式断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41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例分流术后出血者均接受Phemister术;断流手术后23例接受改良或Phemister术或扩大断流术,5例接受肠腔分流术。术后2周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共7例(17.1%),包括腹腔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和难治性腹水2例。随访3~60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终止时均存活;食管静脉曲张复发3例,因食管静脉曲张导致再出血仅1例。结论断流术后再出血多因术式选择不当,分流术后再出血多与手术技巧有关;再出血后选择适宜手术方式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肠系膜上静脉(端)-下腔静脉(侧)分流术(MCS-ES)治疗3例断流术后再出血合并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30年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373例中术后再出血66斧正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手术方式分别有单纯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各类非选择性分流术、联合手术(断流加分流),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26.67%、17.86%、14.58%和4.35%,再手术组55例中食管下段胃底切除42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MCS)11例,再断流2例,非手术组11例。结果 食管下段胃底切除组手术死亡率9.52%(4/42),随访平均11年,再出血率9.52%(4.42),脑病发生率14.29%(6/42);再断流组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MCS组1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平均7.5年,无再出血,脑病发生率9.09%(1/11);非手术组11例均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结论 联合手术能有效减少门静脉高压术后再出血,MCS是目前治疗再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限制性分流与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限制性分流与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3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加肠腔静脉限制性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水平下降8cm H2O,且皆保持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术后随访6~24个月,39例患者有18例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在围手术期有短暂的肝性脑病发作,38例患者腹水消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好转率82.1%,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断流限制性分流联合应用,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肝脏血供,又能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表现为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合并胰腺疾病,但肝脏正常行单纯脾切除术9例,脾切除加胰体尾切除术1例,其它手术1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0例,术后均未再出血。结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是术前、术中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根治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吻合器食管横断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联合断流组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对照组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对比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1)联合断流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1.7%,对照组为30.0%(P>0.05);(2)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联合断流组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再出血率联合断流组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联合断流组长期(4~7年)生存率(98.3%)高于对照组(90.0% )(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吻合器食管横断吻合术能更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降低再出血率,进一步提高了断流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VTPPD)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食管下段迷走神经前后主干走行,设计出该术式的游离曲线,在临床上应用22例,并与同期施行的门奇断流术(PD)32例,PD+幽门成形术(PD+PP)16例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再出血率VTPPD组均为4.5%,PD组分别为6.3%和9.4%,PD+PP组均为6.3%,3组无明显差异(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肝外伤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肝损伤96例和开放性肝损伤64例。结果:160例肝外伤中1例Ⅳ级伤因合并严重胸廓挤压伤入院后30 min内死亡,其余159例中Ⅰ~Ⅲ级损伤45例(Ⅰ级9例,Ⅱ级31例,Ⅲ级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并发症4例(8.9 %),均治愈,治愈率100 %;手术治疗114例,其中Ⅱ级7例,Ⅲ级67例,Ⅳ级20例,Ⅴ级8例,Ⅵ级12例,治愈112例(98.2 %),发生各类并发症共7例(6.1 %):术后并发ARDS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2例(1例死亡,1例痊愈);另肝脓肿2例,胆瘘2例,经治疗痊愈。死亡2例(1.8 %)。结论:对肝外伤诊断的检查应以腹腔穿刺加B超为首选,条件允许时可行腹部CT检查。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I和II级、部分III级损伤可在严密监测下行保守治疗;部分II级损伤、大部分III级损伤、所有Ⅳ~VI级损伤以行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余收治的109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109例中3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33例(94.3 %),其中有3例(3/33,9.1 %)出现并发症;平均输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2.5±0.8)U,(13.2±1.3)d和(5 250±335)元。74例行手术治疗,治愈68例(91.2 %),在治愈的68例中,有14例(14/68,20.6%)出现并发症,平均输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4±1.10)U,(15.4±0.9)d和(13 550±805)元。非手术治疗组的平均输血量及住院费用均较手术组低(P<0.05)。结论:通过早期诊断、加强血液动力学监测,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密切观察伤情变化,非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Ⅰ~Ⅲ级闭合性肝外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封闭剂(FS)在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年内收治的92例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方式后分成2组:断流术加纤维蛋白封闭剂组(FS组,64例);单纯性断流术未用FS组(NSF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4周内发热、脾窝渗液和手术4周后上消化道再出血、胃黏膜损伤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FS组手术近期脾窝渗液和发热率明显低于NFS组(P〈0.05);FS组和NFS组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再出血率分别为1.6%和14.3%(P〈0.05),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97%和64.3%(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FS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1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的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在营养支持和胰岛素辅助治疗的基础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行断流术39例;断流联合脾肾分流7例。结果显示术后糖代谢改善39例(84.8%)。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宜针对原发病,以积极改善肝功能为主,辅以糖代谢异常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附2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保脾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余年收治的208例脾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采用保脾手术治疗88例,包括 20例单纯脾修补,48例施以脾动脉结扎和/或脾部分切除和/或脾修补术,20例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移植;100例脾门及附脾多处破裂者行脾切除术。结果:108例保脾患者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 其IgM,CD3+ 远高于切脾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CD8+和CD4+显著高于切脾组(P<0.05),痘痕红细胞百分率低于切脾组(P<0.01)。CT, B超,99锝核素显像等证实保脾组1个月后脾结构恢复正常,裂口创面完全愈合。结论:大部分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采用保留脾治疗,术后脾结构和功能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ASE)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采用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等方法,治疗的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流再通后早期死亡4例,主要原因为高血钾引起的心搏骤停;迟发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器官衰竭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治愈11例,其中,5例保存了双侧肢体,6例截去单侧或双侧下肢。随访10例,存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取栓治疗是降低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死率和截肢率的关键。术中预防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术后预防和及早治疗ARF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