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出现的频率及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120例妊娠16~36周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术,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细胞培养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20例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异常7例,占5.83%(7/120).其中高龄和唐氏高危孕妇42例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0;孕妇本人或丈夫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8例,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0.00%(4/8);胎儿畸形7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4.29%(1/7).结论:在各类产前诊断指征中,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者依次以父或母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B超检查胎儿异常者的频率高.  相似文献   

2.
798例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产前诊断中不同羊水穿刺指征与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相关指征的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收获中期细胞制片、常规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798例羊水细胞培养病例中,发现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24例,异常率为3.0%。在高龄孕妇组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2.6%(1/194),以数目异常改变为主;在孕妇血清唐氏筛查阳性指征组,染色体异常率为1.4%(6/431);不良孕产史组1.3%(1/77);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组则高达37.5%(6/16);孕期超声检查胎儿异常超声标记组8.8%(6/68):不良接触史、孕母血清筛查中单项高、母亲智力低下、近亲结婚等未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按照产前诊断指征选择高危孕妇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可显著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在超声检查胎儿异常超声标记组、高龄孕妇组和血清唐氏筛查阳性指征组,可显著提高以数目异常为主的染色体病的检出率,对减少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胎儿脐血染色体异常核型5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及与产前诊断指标的关系。方法 有产前诊断指标的1200例孕妇,在妊娠17-38周时取脐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8例(4.8%)。58例异常核型主要为染色体三体32例(55%),21三体19例(33%);另检出染色体易位10例(17%),染色体倒拉8例(14%)。在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孕妇检出胎儿异常型18例(31%),父或母为染色体平易位携带检出胎儿核型与其相同15例(26%)。B超发现异常而检出异常核型11例(1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检出染色体异常7例(12%),妊娠血浆相关蛋白异常值检出染色体异常8例(14%)。结论 染色体一,特别是21三体是最主要的胎儿异常核型。在各类产前诊断指征中,依次为高龄、父或母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B超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娠血浆相关蛋白异常值。  相似文献   

4.
胡丹  李海军  李志华  陈敏  孙筱放 《重庆医学》2015,(18):2480-2482
目的:探讨唐氏筛查高风险对高龄妊娠染色体异常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高龄孕妇选择唐氏筛查筛选染色体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产前诊断指征前来咨询的病例共2335例,所有孕妇年龄均大于或等于35岁,平均(37.43±2.93)岁。病例均进行了羊水或脐带血细胞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5%,然后对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35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77例,异常率为7.58%。在异常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的比率越高,除染色体多态性外,染色体三体及染色体臂间倒位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能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率,对于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需进行产前诊断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选择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4-07~2009-09间1 133例因妊娠中期孕母血清学筛查高危、孕母年龄≥35岁、超声筛查或检查异常、不良孕产史(包括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胎儿畸形、出生缺陷)等不同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取材羊水或脐带血,经培养成功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指征分单一指征及复合指征.结果 全部病例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8例(3.35%).在单一的指征中,超声测量胎儿NT值增高、母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常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检出率分别为5.0%、1.62%和0.49% 总的异常核型检出率最高为生育畸形儿或畸胎史11.76%,其次为胎儿B超异常6.9%,自然流产史5.9%.而复合指征中,高龄+NT值增高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14.29% 高龄+胎儿B超异常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5.88% 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7.65%.结论 对高龄孕妇直接进行产前诊断,仍是一条检测出胎儿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主要途径.关注超声检测胎儿NT值增高、胎儿异常以及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尽可能地在孕期检出患有染色体疾病的胎儿,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6.
胎儿脐血染色体异常核型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及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有产前诊断指征的 12 0 0例孕妇 ,在妊娠 17~ 38周时取脐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5 8例 (4 8% )。 5 8例异常核型主要为染色体三体32例 (5 5 % ) ,2 1三体 19例 (33 % ) ;另检出染色体易位 10例 (17% ) ,染色体倒位 8例 (14% )。在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中 ,高龄孕妇检出胎儿异常核型 18例 (31% ) ,父或母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检出胎儿核型与其相同 15例 (2 6 % )。B超发现异常而检出异常核型 11例 (19%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检出染色体异常 7例 (12 % ) ,妊娠血浆相关蛋白异常值检出染色体异常 8例(14% )。【结论】染色体三体 ,特别是 2 1三体是最主要的胎儿异常核型。在各类产前诊断指征中 ,依次为高龄、父或母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B超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娠血浆相关蛋白异常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带穿刺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138例孕妇有产前诊断指征者于妊娠中、晚期在超声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及染色体检查。结果13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行脐带穿刺及培养成功130例(94.2%),脐血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18例(13.85%),其中三体型占72.2%(13/18)。112例孕妇超声诊断异常行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核型8例(7.14%)。结论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脐血管穿刺术安全且成功率高,脐血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13.85%,其中染色体三型占72.2%,是妊娠中、晚期主要的异常核型。产前脐带穿刺染色体分析可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与妊娠中期产前诊断常用指征的关系。方法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中期妊娠孕妇进行知情同意羊水或脐血穿刺,非原位细胞培养和中期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结果 2 054例羊水和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标本中发现异常核型70例,总体异常核型检出率3.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47.1%,结构异常占30.0%,嵌合体占22.9%。异常核型种类前5位依次为21三体、易位、嵌合体、18三体和缺失,分别占比29.2%,20%、20%、9.2%、6.2%。唐氏筛查高风险而进入产前诊断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7%(39/1 054),高龄孕妇胎儿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4%(10/706),超声提示胎儿异常伴有染色体异常胎儿检出率8.1%(15/186)。结论在唐氏筛查高风险各指征中高龄孕妇胎儿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最低,高龄孕妇应考虑在合并其他产前诊断指征时进入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赵珏  孙娟  袁武锋  李丽洁 《浙江医学》2019,41(12):1273-1277,1282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以及不同的产前诊断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临床数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的孕妇共448例,其中瘢痕子宫87例,同时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不同的产前诊断指证,选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BoBs)、CGX寡阵(CGXOligoarrays)8×60K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750K检测,对胎儿染色体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9.78%,检出异常核型38例,检出率为8.48%;使用BoBs技术181例,检出异常15例,检出率8.29%;使用CGX技术117例,检出异常16例,检出率13.68%;使用CMA-750K技术150例,检出异常18例,检出率12.00%;各检测方法间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三体占全部异常核型的21.05%,18-三体15.79%;核型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检测出异常的胎儿中近三分之一伴有超声检查异常。以超声筛查异常为指征的和亲代一方染色体异常或生育异常胎儿史为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于高龄妊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但高龄妊娠因其受检人数多,异常核型的占比最高,为42.77%。有15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发现的染色体异常未被同步进行的BoBs或CGX技术检出。≥40岁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16.39%,<38岁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仍应作为独立的产前诊断指征,高龄孕妇可根据年龄进行胎儿异常风险分层,采取不同的产前诊断策略;瘢痕子宫并非羊膜腔穿刺禁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作为产前诊断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2016年11月在怀化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的5010例高危孕妇(孕16~32周)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羊膜腔穿刺5010例,细胞培养成功5006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29例,异常率为4.5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为133例,结构异常96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各项指征中: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及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28%、42.86%;超声检测胎儿结构异常的异常检出率为9.24%;单纯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异常检出率为4.28%;不良孕产史,异常检出率为7.26%,以上与血清学筛查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 MOM异常增高(≥3.5MOM)异常检出率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准确掌握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预产期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仍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指征,无创DNA产前检测高风险必须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928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产前诊断指征在胎儿染色体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940例妊娠中期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40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928例,成功率98.72%。发现异常核型26例,占2.80%。其中,各类三体11例占42.31%,为最主要的异常核型。高龄(≥35岁)孕妇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出率为1.94%(6/310),明显高于非高龄孕妇胎儿0.65%(4/618)的检出率(P=0.037)。另外,35岁以下唐氏筛查高风险者胎儿确诊阳性率为0.69%(3/432),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水平。结论合理应用产前诊断指征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前不同诊断指征与孕妇羊水穿刺胎儿核型的关系,为产前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遗 传咨询。方法 选取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880 例作 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不良妊娠史93 例、夫/ 妻染色体异常9 例、超声异常129 例、高龄孕妇226 例及血 清筛查高风险423 例。所有孕妇进行羊水腹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CMA)。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结果 存在不良妊娠史、夫/ 妻染色体异常、 超声异常、高龄孕妇及血清筛查高风险等各指征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例数分别为4、9、8、10 及25 例,发生 率分别为4.30%、100%、6.20%、4.42% 及5.91%,总检出率为6.36%。染色体核型异常构成包含染色体数目异 常25 例及多态性变异31 例,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为44.64%(25/56)低于多态性变异检出率55.36%(31/56) (P <0.0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包含21-3 体9 例、18-3 体6 例、13-3 体5 例、性染色体3 例及常染色体 2 例,分别占总异常例数的16.07%、10.71%、8.93%、5.36% 及3.57%。多态性变异包含染色体微缺失12 例、 微重复19 例,分别占总异常例数的21.43% 和33.93%。不同产前指征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共25 例,均接 受意见引产。染色体微缺失/ 微重复各检出致病性病例2 例,共4 例。引产1 例,正常妊娠3 例,胎儿均出现 异常。其余案例均意义不明,正常妊娠后胎儿未发现异常。染色体数目缺失均为数据库有关病例。结论 对 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采用CMA 检测胎儿染色体,能够更准确地检出多态性变异,并发现致病性变异,将 其记录入数据库,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羊水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分布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核型检出情况.方法 选取在保定市妇保健院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1 305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 305例羊水标本共检出异常核型92例,检出率为7.05%,包括数目异常68例(73.91%)和结构异常24例(26.09%);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237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23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率98.73%(234例)。检出异常核型11例(4.7%),其中数目异常占异常核型的54.55%(6例),以三体型为主,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36.36%(4例)。在各项产前指征中,B超检查异常和高龄孕妇受检人数最多,超声指标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最高(8.0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有效地对胎儿染色异常进行诊断,是进行产前遗传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 年1 - 12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有脐血穿刺指征的孕妇,在妊娠17 ~ 39 周时行脐带穿刺术抽取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 染色体异常核型14 例,异常核型检出率26.9%。其中21 三体7 例( 占异常核型的50.0%),18 三体2 例(14.3%),部分三体2 例(14.3%),染色体易位1 例(7.1%),倒位1 例(7.1%),特纳综合征1 例(7.1%)。 结论 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不受妊娠时间的限制,能够有效降低缺陷患儿的出生率,对孕中晚期胎儿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清玫  曹旭  梁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05-1507
目的探讨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符合率,并评价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作为产前一线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有产前诊断指征的1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1例,异常检出率为8.02%(91/113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嵌合体)79例(21-三体46例、18-三体13例、13-三体4例、性染色体异常6例、嵌合体10例),占86.81%(79/91);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占13.19%(12/91)。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羊水核型异常结果符合率:NIPT阳性率为88.24%(45/51)最高(P < 0.01),其次为超声筛查异常率为9.73%(P < 0.01),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率为3.81%(28/735),高龄发生率为3.42%(5/146),超声筛查异常发生率为9.73%(11/113),不良孕产史发生率为2.13%(1/47),其他2.38%(1/42)等产前指征之间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血清学筛查(唐氏筛查)高风险是羊水穿刺的主要指征,孕中期NIPT可以为孕妇提供更加精准的筛查及优生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中产前筛查高危孕妇的染色体核型及产前诊断指征,探讨广州市高危孕妇的胎儿常见异常核型、产前诊断指征以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通过该所转诊的2475例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膜腔或脐静脉血穿刺,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G 显带分析,产后随访。结果检测出染色体异常38例(21-三体12例,性染色体异常9例,平衡易位7例,18-三体 5例,倒位 2例,缺失 2例,三倍体1 例),异常率为1.54%;检测出染色体多态132例[1,9,16qh+60例,Inv(9)30例,D/Gs+25例,Y 多态17例]。进行产前诊断的指征中,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因素668例、高龄因素449例、B 超筛查异常因素158例、不良孕产史因素38例。结论21-三体是本文比例最高的异常核型,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是最主要的产前诊断原因,对高危孕妇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和系统 B 超排畸筛查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中期行产前诊断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羊水染色体检查对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8例孕中期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进行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正常变异染色体36例(10.65%);检出异常核型13例(3.85%),其中数目异常9例,占异常核型的69.23%;结构异常4例,在异常核型中占30.77%。结论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安全、有效地对胎儿染色体疾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估现有的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产前诊断指征及各种异常核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所进行的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的病例并分析其手术指征、成功率、安全性和并发症等情况;对25例异常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共对669例孕妇进行了侵入性产前诊断,其中羊膜腔穿刺组598例,脐静脉穿刺组71例,与脐静脉穿刺组比较,羊膜腔穿刺组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91.54% vs 100%, P<0.05),更低的流产率(1.41% vs 0.33%,P<0.05)、异常染色体发现率(11.27% vs 2.84%,P<0.05)及医疗费用(880元vs 800元,P<0.05)。羊膜腔穿刺术及脐静脉穿刺的产前诊断指征前3位均为唐筛高风险、高龄孕妇、超声检查异常。侵入性产前诊断共发现异常染色体25例,其中21-三体6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常染色体平衡易位7例,标记染色体1例,嵌合体7例。结论: 羊膜腔穿刺作为成熟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脐静脉穿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羊膜腔穿刺不应作为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常规手段。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能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而且能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