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哥本哈枨市立医院测定了肝与胆道疾患者之血清G.O.T.活度,其中绝大多数都经数次测定。结果发现,在16例中度急性肝炎患者G.O.T.活度基本上是和黄疸指数值相平行的,不过在恢复期前者下降得较为急速;G.O.T.值可高达500u./ml(即约为正常值之十倍),但在黄疸消退之前降至正常。在25例较为严重的肝炎病例,G.O.T.值则更高,可达1600u./ml。当传染性肝炎流行时,典型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C区变异及变异位点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序列分析法,多引物对巢式PCR法,检测1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 以及10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C区的突变位点及HBV基因型.结果:治疗组10例病人中4例检出有C区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I134V、P164Q、I126L E142D P159T及L84I I88V I126L P159A P164;对照组10例病人中有5例检出有C区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 A83G、A83G P164Q、I126L P164Q、I126L P159T;其中I134V、E142D、L84I、I88V位点的变异仅出现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的3例病人中,而且感染的HBV均为C基因型.结论:C区I134V、E142D、L84I、I88V位点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的耐药有关;感染C基因型的病人比B基因型的病人更易出现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C区变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三种血清絮状试验对1,700例以肝病为主的病人血清同时测定,结果以C.C.F.T.对各种肝病诊断的灵敏度最高,T.F.T.次之,碘试验最低。相对特异性则以T.F.T.最高,C.C.F.T.次之。血清A/G降低或倒置是碘试验阳性发生的规律,它是提示血清蛋白代谢异常的良好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麦氨酸—草酸—氦基轉換酶(簡称G—O—T)是一种組織酶,主要含于心脏肌肉中,其他平滑肌、脑、肝、腎脏組綏中亦有,但含量不多。它的生化作用为把天門多氨酸的L一氨基轉换到L一酮二戊二酸上去,形成麦氨酸和草酸.1954年Ladue氏等首先发現心肌梗塞后血中G—O—T的活性增加,原因是含于心肌內的G—O—T,因心肌坏死后釋入血中而致其活性增高。作者依La Due氏的方法对130例包括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一)80名正常人G—O—T的活性为7—43单位,平均为20.1单位1/每毫升血清。(二)20例心肌梗塞患者18例的活性明显增加,2例輕度增加,大約在心肌梗塞发生后4小时,G—O—T的活性即迅速增至100—250单位,20—48小时达到最高峰,3—7天后活性恢复正常,若紧接发生第二次梗塞,可見到G—O—T活  相似文献   

5.
〔译者按:日本中医界近一、二十年来,屡有中药紫藤根(块)、诃子、菱角、薏仁治疗上消化道癌的零星报导。本篇为随访16年,一直坚持服药并获显效的一例。作者简述了药理作用,规定了饮食原则,颇有参考价值。但原文配方中无具体剂量〕在日本第32届良导络自律神经学会上,作者盐川氏在介绍了中山氏用W.T.T.C.治疗胃癌显效的一例后,报告了作者本人应用W.T.T.C.治疗胃癌获显效,患者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内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C组则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剪硬膜即刻(T1)、术毕(T2)、术后24 h(T3)和术后72 h(T4)检测血清TNF-α、MMP-9和TIMP-1浓度.记录术后第1、3天头痛、恶心及呕吐评分,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25例.与T0比较,C组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2组T1时点血清MMP-9浓度均较T0明显升高,U组T3时点血清MMP-9浓度明显降低,2组T1~T4血清TIMP-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U组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及T3时点血清MMP-9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T1、T3时点血清TIMP-1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患者术后第1天呕吐评分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血清TNF-α浓度,降低术后MMP-9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li)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体外循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择期冠状动脉搭桥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U组分两次接受Uli 90万U,C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CPB停机4 h(T4)、术后第1天(T5)、术后第3天(T6)、术后第7天(T7)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cTN-I浓度及CK-MB、LDH活性,记录心脏复跳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T3-T7时点U组cTN-Ⅰ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0.01);在T5-T6时点CK-MB活性及T5、T7时点LDH活性U组明显低于C组(P<0.05-0.01);U组自动复跳率高于C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围CPB期间分两次使用乌司他丁90万U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研究白创减少生殖器疱疹(GH)复发的激光相关新治疗方法 学.方法 随机采用作者自拟的邱氏GH治疗方法 ,治疗组A组(A.T.G.H.Q)、B组(B.T.G.H.Q)、C组(C.T.G.H.Q)、D组(D.T.G.H.Q)、E组(E.T.G.H.Q)、F组(F.T.G.H.Q)、G组(G.T.G.H.Q)、H组(H.T.G.H.Q)、I组(I.T.G.H.Q)、J组(J.T.G.H.Q),对照(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组K作者单位:636250 四川省开江县人民医院组(K.T.G.H.Q)等,共计11个不同的治疗(与对照)方法 组,每组50例(共计550例)GH患者的治疗.并(经过7~14天治疗)于达到临床近期治愈1个月之后开始进行2~8年的远期效果随访观察.结果 痊愈(未复发)比率分别为,治疗组A组24%、B组22%、C组32%、D组30%、E组36%、F组44%、G组42%、H组48%、I组60%、J组58%,对照组K组18%.以10个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表明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I组和J组效果最好、具有特别显著性意义.结论 激光配合药物治疗GH的远期效果相对最理想,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和推广应用之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分析1例Bx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再采用PCR-SSP技术做ABO初步基因分型,并对ABO基因第6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进行测序.该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抗B反应为无或1+,与抗AB反应为1+或2+,自身不凝集.PCR-SSP结果为Bx02/O2.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B基因外显子6出现261G缺失,297为GG纯合子,表明该标本为B型与O2杂合;外显子7直接测序出现297A >G,526C>G,657C>T,703G>A,796C>A,803G>C,905A>G,930A>G,表明该标本为Bx02与O2的杂合;外显子7克隆测序出现803G>C,905A >G,表明该标本为Bx/O2.该标本血清学表型为B型,测序结果与Genbank网站比对鉴定为ABO* Bx.02.1.1与ABO* O21.01.1.1的杂合.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介绍广岛大学附属医院自1976年7月到1977年7月一年间在脑外科及眼科用C.T.查检864次,其中眼科病人64例,78次,占受检人次的9%,眼科领域用C.T.检查的方法及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病人ABO血型,阐述其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血型及血清中意外抗体,并对病人样本进行ABO血型基因直接测序,PCR扩增编码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以公认的A101(ABO*A1.01)等位基因序列做为参考序列比对,分析待测样本DNA序列,明确样本ABO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人样本血清学结果正定型为A型,样本红细胞与单克隆抗-A反应弱阳性,但其红细胞与抗-A1抗体反应阴性;样本反定型为O型,血清与A1试剂红细胞反应弱阳性、与A2试剂细胞反应阴性,其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证实样本血清存在抗-A1意外抗体;样本测序结果显示病人在ABO基因第6外显子出现c.297A>G(ACA>ACG)、第7外显子出现c.771C > T(CCC > CCT)及c.646T > A(AGT > AGA)的等位基因突变。结论血清学试验检测病人ABO血型为A亚型,血清中产生抗-A1意外抗体,导致病人正反定型不符。病人ABO基因6号外显子的c.297A>G及7号外显子的c.771C>T突变,氨基酸编码并无改变,属于无义突变。而通过比对血型抗原基因突变资料库注册的ABO表型,分析病人为Ax/Aweak表型,该表型基因ABO*AW.30.01第7外显子的c.646T>A突变(导致氨基酸Phe216Ile改变)正是其表型形成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的两种变种——原发性丙酮酸激酶缺乏(PPKD)和继发性丙酮酸激酶缺乏(SDPKA,原发性红细胞ATP酶(Mg~(++))活力缺乏引起红细胞ATP水平增高和继发性丙酮酸激酶活力降低),进行红细胞动力学类型的对比研究。作者研究的四例CNSHA患者中,男二例(L.W.和K.W.),女二例(T.S.和O.M.),年龄19~65岁,其中一例(K.W.)为PPKD,另三例(O.M.,T.S.及L.W.)为SDPKA。所有四例患者均无肝胆疾病,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乙酰胆硷酯酶活力正常。Coomb’s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探讨改良后的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用于一期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后结石清除率的评估价值。方法:检索并分析既往文献,确定预测变量并建立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系统共纳入5个变量:结石负荷(stone burden,S)、结石位置(topography,T)、梗阻情况(obstruction,O)、累及肾盏数目(number of involved calyces,N)、结石密度(essence of stone,E)。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22例行FURL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泌尿系CT平扫影像资料,对影响结石清除状态的变量进行评估。利用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改良S.T.O.N.E.评分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主要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结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测改良S.T.O.N.E.评分预测结石清除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22例FURL手术均成功完成,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8.2%。术前平均改良S.T.O.N.E.评分6.4分(4~11分),低分组(4~5分)103例、中分组(6~8分)182例、高分组(9~13分)37例,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8.1%、91.2%和4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667,P=0.000)。改良S.T.O.N.E.评分与一期FURL术后结石清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OR=5.614,95%CI=1.811~13.589,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672~0.920),均高于评分系统中单个变量。结论: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一期FURL术后的结石清除状态,有助于术前评估和临床决策,该模型尚需外部验证进一步研究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宫颈癌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基因变异的情况,为HPV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从大量样本中筛选出HPV16阳性标本180例,其中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50例,宫颈炎症患者30例,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6/E7基因,然后对反应产物采用DNA测序法获得基因序列,在GeneBank进行经BLAST分析,寻找变异位点。结果宫颈癌患者中E6核苷酸变异率为82.00%(82/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宫颈癌HPV16E6最频繁的序列变异为T178G(60/100),其他常见变异为T350G、C335T/A442C、T178G/G39T,年轻宫颈癌组E6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两者T178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异(=0.000)。宫颈癌患者HPV16 E7核苷酸变异率为74.00%(74/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E7最频繁序列变异为A647G 32.00%(32/100),其他常见的变异为A647G/C749T/T843C/T846C、A647G/C749T/T846C、C749T/C790T、A647G/C749T;年轻宫颈癌组E7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A647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别(=0.03)。结论宫颈癌患者明显存在HPV16E6E7核苷酸变异,HPVE6 T178G、E7 A647G可能与宫颈癌年轻化密切相关,故对该人群的检测并及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和评价S.T.O.N.E.评分系统和Guy’s评分系统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例接受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同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S.T.O.N.E.评分和Guy’s评分。结果: 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2%,58(17%)位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组与结石残留组的Guy’s评分平均分别为2.3分和2.9分 (P<0.001),S.T.O.N.E.评分平均分别为8.2分和9.8分(p <0.001)。S.T.O.N.E.评分系统和Guy’s评分系统都能预测结石清除率,但S.T.O.N.E.评分系统(SROC=0.710)优于Guy’s评分系统(SROC=0.674)。结论: S.T.O.N.E.评分系统和Guy’s评分系统相比能够好的预测PCNL患者的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CRP水平及CRP 1059G/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卒中(IS)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56例单纯T2DM(T2DM组)、114例T2DM合并IS患者(T2DM+IS组)和149例健康对照者(NC组)CRP 1059G/C位点的基因型,同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 T2DM、T2DM合并脑卒中患者的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RP 1059G/C多态性不影响血清CRP水平.结论 血清CRP浓度升高可预测T2DM并发脑卒中,而CRP 1059G/C多态性与T2DM并发脑卒中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电针刺激组(E组)和全麻组(G组),再选行相同手术非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于麻醉前1 d(T1)、麻醉后1 h(T2)、术后1 d(T3)、术后3 d(T4)和术后7 d(T5)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围术期组间和组内差异.结果 与C组比较,T1~T5时G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G组比较,T3~T5时E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4~T5时E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G组T3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3~T4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E组T3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2~T4时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 电针刺激能明显下调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减少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进行G6PD基因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选取经G6PD活性测定确诊为G6PD缺陷症的49例患者和100名G6PD活性正常的体检者的全血标本,PCR和DNA测序法对G6PD基因外显子2~13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9例G6PD缺陷症患者中,共发现12种错义突变,其中常见的三种为G6PD G1388A(26.5%)、G1376T(28.6%)和A95G(14.3%),此三类基因型患者G6PD活性仅为正常人群的5%~18%.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进食蚕豆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其余突变类型包括C1024T(4.1%)、C1225T(2.0%)、C1159T(2.0%)、G487A(4.1%)、G392T(4.1%)、G1160A(6.1%)、G871A/C1311T(4.1%)和C406T/C1311T(2.0%);在外显子7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错义突变即G691C,该突变造成G6PD第231位丙氨酸(Ala)被脯氨酸(Pro)替代.正常对照标本未发现相同的基因改变.结论 G6PD基因G1388A、G1376T和A95G是G6PD缺陷症患者最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新发现的G691C突变导致Ala231Pro,是引起红细胞G6PD活性降低,患者临床出现溶血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n =10)、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G+E组,n =10)和单纯全麻组(G组,n =10)。E组与G+E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G组术后采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维持VAS评分小于3分。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和72 h(T3)采集静脉血测定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与肾上腺素(E)]和凝血参数[血小板(Pl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结果G组病人围术期NE,E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值及其它两组(P <0.05,P <0.01),G+E组与E组的NE水平围术期无明显变化且无组间差异。3组病人围术期Plt,PT和APTT均在正常范围波动;三组病人FIB水平术毕(T1)均明显降低(P <0.05),术后期则显著升高(P <0.05),且在T3达到高峰,G+E组和G组病人在T3的FIB水平均明显高于E组(P <0.05)。G+E组与G组病人的TAT水平在T1明显高于T0(P <0.01);而E组则无变化,但在术后期E组病人的TAT水平明显降低(P <0.05);E组及G+E组病人在T1,T2的TAT含量明显低于G组(P<0.01);E组病人围术期的TAT含量较G+E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PG)及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80例Ⅳ期胃癌病人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XPG C46T及GSTP1 A105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80例病人XPG C46T基因C/C与T/T+C/T及GSTP1 A105G基因A/A与A/G+G/G基因型化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X2=5.459、5.291,P<0.05).同时携带XPG C46T C/C和GSTP1 A105G A/G+G/G基因型病人化疗敏感性是同时携带XPG C46T C/T+T/T和GSTP1 A105G A/A基因型病人的4.886倍(OR=4.886,P<0.05).结论 XPG C46T、GSTP1 A105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以奥沙利铂为主一线化疗药物化疗后的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