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穿刺腰_5、骶_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8例报告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汤日杰,张秀梅自1993年我们采用额骨翼钻孔的方法,为38例单纯或并发其它的腰骶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皮穿刺腰5椎1;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PLD)治疗,笔者仅从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经皮髓核摘除和压管穿刺注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并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31例共44个突出的椎间盘,采用经皮髓核摘除和压管穿刺注酶术进行除后,再压管以减小工作管与冠状面的夹角,利用长针刺入间盘后部切吸“盲区”的残余髓核,注射胶原酶,结果:术后观察全部病例并评定疗效,优2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椎间盘炎发生。目前尚未发现症状复发者,结论:经皮髓核摘除和压管穿刺注酶术是经皮髓核摘除术和盘内化学溶核术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的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技术,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潘巨文,杨启友(贵阳医学院附院骨科)Hijikata于1975年首次报告经皮后外侧穿刺切除部份椎间盘及髓核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其后于1989年他再次介绍了12年来的经验[1]。1991年以来,国内也先后有报导[2─3...  相似文献   

4.
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是指纤维环已破裂,髓核组织脱人到椎管内,也称间盘脱出或髓核疝,一般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2007年1月我们对21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PLD)或经皮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摘除术(TALD)联合臭氧(O3)注射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微创介入疗法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N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优势,并与单用腰椎间盘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IDET)、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进行疗效比较。方法收集7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范围在10 mm以内,并经MRI检查确诊为椎间盘突出,均无炎性反应、肿瘤、结核等并发症,且临床资料完整。以PLDD联合CNL为观察组A1(164例),以IDET联合CNL为观察组A2(156例),以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联合CNL为观察组A3(152例),单用PLDD为对照组B1(96例),单用IDET为对照组B2(92例),单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为对照组B3(84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按照改良后Macnab评定标准对比分析不同微创介入疗法联合CNL与单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联合CNL的近、中和远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联合CNL较单纯使用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更有效,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出术34例刘兆生,赵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中心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法较多,开窗法、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和纤维外科等,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较为复杂。创伤也大,有效率在70%~85%,另外15%~25%使下一步治疗变得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髓核切吸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 0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样本量资料,总结经皮穿刺髓核切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电动式腰间盘抽吸依治疗腰间盘突出3060例,穿刺成功率达100%。结果显效率为70%,有效率26%,无效率4%。重点分析了疗效与适应证,疗效与间盘组织切吸量及病程长短的关系。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抽吸(PLD)的治疗机制,指现有小部分钙化椎间盘突出仍可治疗,因而PLD具有较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皮穿刺双间隙髓核摘除术加胶原酶硬膜前间隙注射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在C臂监控下,经皮穿刺,采用同一穿刺点,对相邻间盘切吸后,胶原酶注入硬膜前间隙。结果:治疗32例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双间隙髓核摘除术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髓核术后并发椎间盘炎李德成,雷高西安铁路中心医院710054采用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髓核术(简称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并发椎间盘炎,虽不多见,但却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病变,只要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现将我们遇到的7例报...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联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APLD联合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术后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出血量3-5ml,平均住院时间6d,全组手术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6个月。疗效按中华骨科学会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分级评定,优50例,良52例,差8例,优良率达93%,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伤口小,操作精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优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一种可靠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髓核摘除和溶核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颈、椎间盘突症经皮穿刺,摘除部分髓核,与纤维环边缘相连髓核及盘中央残留髓核由注入的胶原酶溶解。结果:经皮髓核摘除和溶核术联合应用治愈率为95.3%,优43例,良3例,而单纯经皮髓核摘除有效率为92.8%,单纯盘内溶核有效率为88%~90%。 结论:经皮髓核摘除和溶核术联合应用能快速、有效降低盘内压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上肢疼痛、麻木、颈部僵硬,其中间盘膨出23例,突出41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AN—S10.7×90mm穿刺针,经皮穿刺至病变椎间盘,臭氧浓度为60ug/ml,注入臭氧2—4ml。将病变椎间盘髓核溶解,降低间盘内压力.解除时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术后5d总有效率为90.6%(58/64例),显效26例(40.6%),有效32例(50.0%),无效6例(9.4%),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84.4%(54/64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溶术疗效显著,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深受患者接受,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腰椎间盘切吸术(anlomatedporculaneauslumbardiscectomyAPLD)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国内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引进开展此技术,九十年代后逐步在全国推广。我院自1995年8月~1996年5月应用电动式经皮穿刺切吸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共48个间盘,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无1例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1岁,平均44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54个月。平均22个月。病史两年以上23例。32例中,1个间盘突出的18…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柱庆 《广西医学》2003,25(8):1445-14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严重坐骨神经痛的突出髓核组织 ,以迅速缓解疼痛 ,并且极少发生并发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 ,又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FBSS) ,广义上泛指在行椎板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术后 ,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狭义上仅指多次手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2 ) 。FBSS的发病率约在 1 0 %~ 46% (3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行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9年7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160例患者,疗效优:85例,良:47例,优良率为82.5%,无效率为17.5%,VAS评分改善率75.8%,5例术后1天出现头痛,占3.1%.结论: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行髓核消融术可缓解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是一种操作方法简便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髓核摘除和溶核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颈、椎间盘突症经皮穿刺,摘除部分髓核,与纤维环边缘相连髓核及盘中央残留髓核由注入的胶原酶溶解。结果:经皮髓核摘除和溶核术联合应用治愈率为95.3%,优43例,良3例,而单纯经皮髓核摘除有效率为92.8%,单纯盘内溶核有效率为88%~90%。结论:经皮髓核摘除和溶核术联合应用能快速、有效降低盘内压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继 1975年 Hijkata首次经皮后外侧穿刺切除椎间盘及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疗效后 ,这一介入性的治疗方法逐渐被推广使用。我院 1997~ 1999年应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术 (PL 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73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73例中男 5 2例 ,女 2 1例 ;年龄 2 1~ 5 5岁 ,平均 38岁 ;病程最短 1个半月 ,最长 11年 ,平均 5 .0 5年。73例中 ,L4~ 56 1例 ,L3~ 4和 L4~ 5同时突出 1例 ,L4~ 5和 L4~ S1 同时突出11例 ,共有 85个椎间盘突出。病例选择标准参照 Mc Cullock[1 ]和…  相似文献   

18.
李健  程立明 《广东医学》1997,18(3):148-150
从1991年5月至1995年5月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计230例,其中6例(0.03%)发生术后椎间盘炎。作者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体征、实验室及放射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复习,对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诊断上尚应进行髓核组织学、细菌学检查。在治疗上除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主张再次经皮穿刺对椎间盘炎进行病灶清除,以同时达到诊断、治疗的目的。术后予以高压氧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的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1995年8月-1999年3月的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其中16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次PLD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椎间盘钙化等,16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87.6%。结论 只有严格掌握PLD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才能减少和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自动式经皮椎间盘切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新疗法的优越性;方法局麻下经皮穿刺进入病变部位,扩大治疗通道后,采用国产APLD治疗系统,对100例110个椎间盘进行髓核切吸治疗;结果髓核切除平均重量2.085g,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后立即见效,经1~14个月随诊,优良率94%;结论通过与经典的开放手术比较,认为该疗法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效可靠,无并发症。是当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