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期)、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治疗前后及胃炎15例(急性活动期),胃癌15例空腹血浆内皮素-1水平,并与1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胃溃疡(6296±2001ng/L),十二指肠溃疡(4558±1657ng/L),慢性胃炎(4576±1874ng/L)及胃癌(4982±1368ng/L)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对照组(2970±927ng/L)显著升高(P<001).胃溃疡组(活动期)血浆内皮素_1水平又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胃炎组(P<005).治疗后胃溃疡组血浆内皮素_1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_1可能参于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血浆内皮素测定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梁启廉1银正民1张英1官成浓1揭育丽2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blood;stomachneoplasms/blood;colonicneoplasms/blood;re...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与心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T-1放射免疫直接法,血气分析仪和肺功能仪等测定34例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不同部位ET-1浓度及其血流动力、心肺功能参数。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者和健康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与全肺阻力指数(TP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动脉平均压(mPAP)、体循环平均压(MS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呈正相关,与pH值、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小气道功能[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V25/HT)%]呈负相关。肺动脉压正常者血浆ET-1与TPRI、mPAP、右心每搏功指数(RVSWI)、左心每搏功指数(LVSWI)呈正相关,与pH值、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V50/V25、(V25/HT)%呈负相关。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ET-1增高可能仍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ET-1水平与心肺功能互相影响,ET-1的异常表达和释放可加速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103例临床预后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3例均为住院患者,男75例,女28例,年龄(x±s)3825岁±1263岁.按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诊断标准.1.2方法检测血清胆红素(SB)、ALT、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固醇(Ch)、乙肝病毒标志物(H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内皮素(ET)在蜂螫伤中毒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蜂螫伤中毒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3组,并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存活组。另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蜂螫伤中毒患者轻度中毒组血清TNFα(1.36±0.37)μg/L与血浆ET (55.20±12.60)ng/L的含量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1.09±0.25)μg/L、(50.90±8.8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2.82±0.79)μg/L、(4.02±0.93)μg/L与血浆ET水平(139.30±58.80)ng/L、(210.50±86.30)n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中度组患者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较轻度组为高(P<0.01),重度组患者又较中度组高(P<0.01)。死亡组血清TNFα(4.53±0.89)μg/L与血浆ET(267.50±98.70)ng/L水平高于存活组(2.40±0.82)μg/L、(107.60±57.90)ng/L(P值均<0.01)。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TNFα与ET可能协同参与了蜂螫伤中毒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清TNFα与血浆ET升高越明显,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越重,病死率就越高。血清TNFα与血浆ET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应用TNFα与ET拮抗剂或抑制剂对防治蜂螫伤中毒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等的改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测定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15例患者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PGE1,20~40ng·kg-1·min-1),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用药前后测肺动脉、头静脉血浆NO、ET和ACE活性。结果心衰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衰组血浆NO高于对照组,肺动脉血浆中高于自身静脉。心衰组血浆ET和ACE活性呈相似改变。心衰组血浆ET的增幅大于NO,NO/ET比值下降。上述改变均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P<0.05)。前列腺素E1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脏指数,降低血浆NO、ET和ACE水平,增加NO/ET比值。结论血浆NO水平增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ET与NO/ET等改变与肺动脉高压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前列腺素E1可以抑制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重型肝炎(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SH,32例慢性肝炎(CH)患者外周血ET和NO代谢物NO-2的水平,并用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SH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39ng/L±14ng/L,127μmol/L±40μmol/L)明显高于CH组(85ng/L±15ng/L,63μmol/L±25μmol/L,P<001).合并有Ⅲ,Ⅳ期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49ng/L±13ng/L,162μmol/L±34μmol/L)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患者(115ng/L±12ng/L,88μmol/L±24μmol/L,P<001)和Ⅱ期肝性脑病患者(136ng/L±10ng/L,122μmol/L±26μmol/L,P<001);LArg静脉滴注后血浆ET水平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ET和NO水平升高是引起SH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LArg长期治疗可能促进SH患者脑水肿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脏病患者心包组织分泌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心包间皮细胞能否分泌内皮素(ET).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分别检测行心内直视术的51例心脏病患者心包液、血浆和心包组织的ET含量,利用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患者心包组织是否存在ET mRNA的表达.结果 心脏病患者心包液中ET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ET浓度[分别为(128.8±44.0)ng/L及(93.7±28.6)ns/L,P<0.001];心脏病患者心包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ET[(510.3±156.7)ng/kg];心脏病患者心包组织浆膜层间皮细胞的胞浆中存在ET mRNA的表达.结论 心脏病患者心包液和心包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ET;人心包组织问皮细胞可以分泌E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4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各25例;多支血管病变58例,单支病变7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名为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E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冠心病各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均<0.01);STEMI组、NSTE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95.6±14.7) pg/ml、(89.6±11.2) pg/ml比(67.2±8.5) pg/ml比(35.7±5.8) pg/m门,且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STEMI组和NSTE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冠心病组中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81.3±12.6) pg/ml比(64.5±10.3) pg/ml],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检测对于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庚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以鼠抗HGVNS5单克隆抗体对庚型肝炎患者20例(急性肝炎2例,慢性肝炎8例,肝硬变10例,血清HGVRNA皆阳性)肝组织中HG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庚型肝炎患者20例中,8例(40%)肝组织中检出HGV抗原;不同病期检出率分别为:急性肝炎0/2(0%),慢性肝炎2/8(25%),肝硬变6/10(6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阳性信号位于肝细胞胞质;阳性细胞可位于炎症坏死灶周围;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差别,但阳性组纤维化指数较高.结论HGV感染及其在肝组织中表达可能与肝组织纤维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心钠素 (A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其中伴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组 ) 43例 (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 2 5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9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9例 ) ;肺动脉压正常 (非肺动脉高压组 ) 18例 ,及 16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 1、ANP浓度。结果 :①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 1、ANP浓度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ET 1、ANP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 (γ =0 88、0 78,P <0 0 1) ;② 3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 ,血浆ET 1、ANP浓度与房间隔缺损大小呈正相关 (γ =0 47、0 40 ,P <0 0 5 ) ;③血浆ANP与ET 1浓度呈正相关 (γ =0 82 ,P <0 0 1)。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血流量增加及伴肺动脉高压时 ,显示血浆ET 1、AN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TNFα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CⅣ,HA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Ⅳ以重症肝炎的含量(μg/L)最高(773±475),HA(μg/L)以硬化型HCC的含量最高(1311±980),TNFα(pmol/L)以重症肝炎的含量最高(225±50).血清CⅣ,HA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Ⅳ和HA升高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测量并计算其脑梗死面积,采集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中NSE、ET和CGRP水平,与各60例同年龄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对照,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NSE和ET含量较老年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及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P〈0.01及P〈0.05),且随时间延长,二者含量均逐渐降低,NSE水平2d时达高峰,14d时基本恢复,而ET水平则始终高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高血压患者,且梗死面积越大,二者的水平越高,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ET的水平亦明显高于老年脑动脉硬化症患者(P〈0.01);不同时间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P〈0.01),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梗死面积越大CGRP的水平则越低。结论NSE、ET和CGR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E的监测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IV-CTX)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检测35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期LN患者和45例活动期LN患者IV-CTX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稳定期LN患者血浆ET与政党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活动期LN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与抗双链DNA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P<0.01,P<0.01,P<0.05,P<0.05,P<0.01)。与补体C3、C4、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P<0.01),轻度肾功能不全组LN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对照组(P<0.01),泼尼松加IV-CTX能显著降低LN患者血浆ET水平(P<0.01)。结论:ET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水平有助于判断LN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5):0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观察苯那普利 (5~ 2 0 mg,每日 1次口服 4周 )治疗的 30例 E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ET、NO水平 ,并与 2 8例健康者血浆 ET、NO对照。结果 :EH患者 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NO显著降低 (P<0 .0 1)。经苯那普利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 (P<0 .0 1) ,ET显著下降(P <0 .0 1) ,NO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有效地恢复血浆 ET、NO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对1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有明显异常,表现为胞浆稀疏,吞噬空泡,细胞器及细胞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水肿、空化、退变,细胞核浓缩等,病情严重及继发严重感染者尤著。结论观察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对判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防御细菌感染能力以及肝衰竭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方法:对36例EH用苯那曾利治疗3周,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当天,用放免法测定ET及ANP,并与2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患者ET及A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T含量且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增高,Ⅰ、Ⅱ、Ⅲ期患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H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ET及ANP均明显降低(P<0.05及P<0.01)。结论:ET及ANP在EH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EH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MS患者100例为MS组,健康成人2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浆中CF-6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MS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浆CF-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358±51)pg/ml比(265±40)pg/ml,P〈0.01],且MS组各亚组CF-6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浓度明显升高,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RO2610612在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内皮素与急性肺栓塞的关系。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两组所有动物给予戊巴比妥静脉麻醉后分别于颈静脉插入热稀释漂浮导管连接生理监护仪;气管内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描记器。采集栓塞前数据后于颈静脉注射自体血栓建立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实验组建立模型后1h开始持续静滴RO26106120.2mg/(kg.h),对照组同时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实验组所有动物于栓塞前、栓塞后1,2,4,6h记录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生理指标;取股动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脉血内皮素-1水平,并测动脉血气。结果两组动物栓塞后较栓塞前血浆内皮素-1水平、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肺气道阻力显著性升高(P<0.05),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肺动态顺应性显著性下降(P<0.05)。实验组于栓塞2h后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呼吸频率、肺气道阻力升高水平显著性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1水平、心输出量、和肺顺应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肺栓塞病理过程中,内皮素参与了肺循环阻力升高与肺气道阻力升高和肺顺应性下降的形成。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拮抗内皮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在急性肺栓塞中,可以减缓肺循环阻力、肺气道阻力的上升,因而可能成为急性肺栓塞临床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伴1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感染发生率、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内毒素和ET-1在HR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腹水伴1型HRS患者56例(HRS组)及肝硬化伴腹水且肾功能正常患者60例(非HRS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硬化病因、感染发生率及类型、Child-Pugh分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同时采集2组患者血液,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PCT、ET-1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测指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HRS组感染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非HRS组的28.4%(χ2=11.91,P0.05)。HRS组PCT、ET-1和SIRS分别为8.72(3.14,31.68)ng/L、(13.04±2.82)pg/ml和2.1±1.1,高于非HRS组的0.11(0.04,0.45)ng/L、(5.76±1.68)pg/ml和0.6±0.6(P0.05)。实验室指标中,HRS组血清尿素、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钾水平高于非H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RS组的Na、Cl水平低于非H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诱导ET-1表达增加,ET-1强烈收缩肾血管引发肾灌注不足,导致1型HRS的产生。内毒素和ET-1与1型HRS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