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TOH)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能引起暂时性骨质丢失,患者通常为中年男性和怀孕晚期的孕妇[1,2],但也有儿童发病的报道[3]。一过性骨质疏松症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股骨近端,主要以疼痛、影响负重和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有人认为TOH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也有报道认为TOH可能进展为缺血性骨坏死[4]。本文将对8例确诊为TO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凯 《河北医药》2013,35(6):856-857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MRI)影像学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患者骨髓水肿的程度与坏死分期、髋关节液体量、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骨髓水肿表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扫描的ONFH病例117例、173髋次,根据MRI表现将骨髓水肿分为0~3级、将坏死分为Ⅰ~Ⅳ期、将髋关节液体量分为1~4型,另外将临床表现分为0~3级,分别统计分析不同等级的骨髓水肿在各个坏死分期、各型关节液体量、各级别临床症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 173髋次MRI扫描中,骨髓水肿112髋次(64.7%),其中1级水肿27髋次(24.1%)、2级水肿44髋次(39.3%)、3级水肿41髋次(36.6%)。随骨髓水肿分级加重,坏死分期、髋关节液体量分型和临床症状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结论骨髓水肿是ONFH的重要伴随征象,与坏死分期、髋关节液体量、临床症状密切相关;3级骨髓水肿多出现于ONFH的中晚期,提示病情进展、预后不良;骨髓水肿程度可作为评价ONFH进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评价CT在诊断髋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126例髋关节病变的CT征象,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退行性骨关节病2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包括结核)19例,转移瘤17例,髋臼或股骨头、颈部骨折26例.对126例患者采用双侧髋关节对照常规位CT扫描,层厚5 mm,间距5 mm.结果 股骨头缺血坏死显示股骨头硬化、囊变及软骨下骨折,晚期继发骨性关节炎改变;退行性骨关节病以承重区关节畸形和骨性关节面改变为主,软骨下囊变特别明显;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表现为髋臼关节面锯齿状或毛刷状破坏;髋关节结核关节面广泛骨质破坏,可见到小死骨和寒性脓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间隙普遍狭窄,关节面下小囊肿周围无明显骨硬化;滑膜骨软骨瘤病显示滑膜增厚和其内小钙化灶,较大的骨软骨体呈桑椹状表现.结论 各种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不同,CT能清楚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理解剖细节,在鉴别诊断、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疗效观察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腕关节X线片和MRI,SE序列T1WI和T2WI及T2W1抑脂像和增强MR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平片示20例患者均有腕关节软组织肿胀,12例骨质稀疏,2例骨囊状破坏,2例关节间隙稍窄,4例骨质无异常改变;MRI示2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范围的滑膜炎及韧带、肌腱损伤、血管翳,骨质侵蚀16例,骨髓水肿13例。结论 MRI在提供病变炎性过程,如肌腱滑膜炎、关节积液、骨髓水肿、骨质侵蚀等的变化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早期和活动期病变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的MRI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膝关节损伤MRI资料。结果: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1)半月板损伤82例,其中Ⅰ度损伤33例,Ⅱ度损伤27例,半月板内异常信号未达关节面;Ⅲ度损伤22例,半月板内异常信号延伸至关节面,“桶柄状”撕裂11例,半月板移位变型12例,半月板囊肿13例;(2)前叉韧带撕裂伤28例,后叉韧带撕裂18例,均表现为低信号韧带中波浪状、斑片及团块状异常信号;(3)侧副韧带损伤21例;(4)关节积液84例;(5)骨折65例;骨髓挫伤84例。结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邓水堂  郑丽民  郑胜 《江西医药》2007,42(7):656-657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23例髋关节中,3例具有"线样征"(其中单线2例,双线1例),11例可见骨髓水肿表现,7例可见关节腔积液,9例股骨头塌陷碎裂.结论 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特别是对早期骨髓的改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扫描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门诊10例患者采用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50例住院患者采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总结1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SPECT表现,其中14个髋关节考虑股骨头坏死,14个髋关节显示坏死区为浓聚表现。住院的5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接受MRI检查,其中82髋关节显示长T2信号。长T2信号是股骨头内充血水肿的典型表现。总结以上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充血性疾病,而非缺血性疾病。结论股骨头坏死是最初是因为股骨头充血内水肿,骨内压力增高,静脉及静脉窦壁比动脉壁薄,所以最早受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股骨头内压力增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这与静脉瘀滞学说相符。这将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讨论其损伤机制及成像方法。方法搜集30例膝部疼痛患者的MRI资料,10例无明显外伤史,20例有外伤史;分别采用自旋回波(SES)、快速自旋回波(FSE)、梯度回波(GRE)和反转恢复(IR)序列成像,矢状位及冠状位为常规扫描观察断面,横断位作为补充。结果 30例患者41处软骨出现形态或内部结构信号异常,包括软骨形态正常,信号异常;软骨表面锯齿状凹陷、波浪状缺损;重度压缩变扁、断裂、向骨质内塌陷,部分消失。信号异常在SES序列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不规则低信号,T2WI、IRL序列表现为高信号,GRE序列略呈高信号。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MRI根据损伤程度分为4期,Ⅰ期表现为软骨表面形态正常但信号有异常;Ⅱ期表现为软骨表层变薄,T1WI上关节软骨凹凸不平,呈锯齿状、波浪状缺损,局部表现为虫噬样弥漫的小囊状低信号;Ⅲ期表现为关节软骨明显压缩变薄,断裂,内见局灶性斑片状信号减低区,但未累及软骨下骨组织;Ⅳ期表现为软骨全层剥脱消失,软骨下骨质暴露,骨髓内呈条片状低信号硬化灶,关节腔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游离软骨碎片。MRI是软骨损伤最佳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髋关节结核的DR平片影像表现。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我院近年来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DR影像表现。结果 DR表现为股骨头及髋臼骨质疏松其内密度不均16例,髋关节间隙狭窄24例,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19例,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24例,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22例,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5例。结论 DR平片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最简单、最经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动脉缺血与静脉淤滞导致犬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学研究。方法选取模型犬25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股深动脉组)12只,B组(股深静脉组)12只,C组(对照组)1只。A组结扎犬髋部股深动脉,B组结扎犬髋部股深静脉,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侧股骨头作对照。术前、术后第2~14周每周行双侧髋关节MRI(3.0T),根据MRI(3.0T)股骨头坏死表现,A组分别于术后4,6,8,10周随机处死3只,B组分别于术后8,10,12,14周处死随机3只,取双侧股骨头标本送病理学观察。结果 24只犬均造模成功。A组股骨头在术后4周主要表现为脂肪细胞破裂融合成囊状,术后6周MRI可见水肿带信号影,病理切片出现骨陷窝内骨细胞基本消失,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术后8周MRI显示股骨头坏死异常信号存在,病理切片出现骨小梁断裂、结构紊乱,术后10周MRI表现为肉芽组织信号影,病理切片可见肉芽组织修复反应。B组股骨头在术后8周病理学切片出现间质出血、水肿,术后10周MRI显示骨髓水肿信号影,病理切片出现骨陷窝内骨细胞减少,骨小梁结构可见断裂,术后12周MRI显示股骨头坏死异常信号影,病理切片出现骨陷窝骨细胞缺如,骨小梁断裂,骨组织囊变,术后14周MRI显示条索状肉芽组织信号影,病理切片可见新生血管存在,纤维组织增生不活跃。结论静脉缺血组可见淤血较明显,动脉缺血组较静脉淤滞组导致股骨头坏死在发生、发展、修复时间偏早,演变亦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成人CML50例,其中初诊慢性期患者16例,治疗后病情稳定于慢性期者18例,病情发展到加速期者7例,发生急性变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MRI检查。结果初诊慢性期及进展到加速和急变期的患者SE序列T1WI表现为髂骨及股骨骨髓弥漫性低信号或仅有在股骨头、大转子处残留斑片状高信号。治疗后维持在慢性期的患者SE序列T1WI表现为髂骨弥漫性低信号为主,夹杂点片状高信号,股骨主要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初诊慢性期组与治疗后组、治疗后组与加速急变组MRI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慢性期组与加速急变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骨髓MRI能反映其病程演变,与临床特点结合,有助于CML的诊断分期,对监测病情发展、提示加速和急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锥面螺旋臼及Zweymuller柄对75例80髋骨质疏松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26例,股骨颈骨折36例,髓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3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3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髓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行走能力明显改善,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6-95分。结论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骨质疏松THR术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自1987年1月至1994年6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转位移植早期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12例,年龄19~39岁,平均伤后8小时手术。早期手术使骨折解剖复位,解除髋关节内高压状态,减轻髓关节周围血管网的损伤。有血运的髂骨瓣跨越骨折线并潜行插入股骨头内1.5cm,骨膜包绕骨折端,其联合作用使骨折获得早期愈合,同时髂骨瓣一端潜行插入股骨头内增加血液供应,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本组12例均骨折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4.
栾琳 《中国医药科学》2012,(19):131-13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创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78例髋关节创伤的患者均做了X线平片检查,其中65例做了SCT扫描,28例做了MRI扫描,回顾性分析髋关节创伤的X线、S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0例髋臼骨折;35例股骨颈骨折,其中3例为病理性骨折;6例为股骨头的隐匿性骨折;5例股骨头骨骺分离;12例髋关节脱位。结论 X平片经济方便,但对于体位较厚、重叠严重的部位显示受到一定限制,仅作为髋关节创伤诊断的基础检查,SCT和MRI对骨、软骨及软组织显示优于前者,对诊断髋关节创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髋部骨密度和几何结构与老年妇女髋部骨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的妇女57例和无骨折妇女60例,测量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提示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妇女髋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 股骨近端骨密度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妇女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软组织静脉畸形的MRI信号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32例经手术病理、介入造影或随访结果证实的软组织静脉畸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特点.结果 32例软组织静脉畸形病变位于头颈部4例,躯干部6例,周围肢体22例.病变形态多呈不规则团块状或大片状,四肢病变长轴多与肢体长轴方向一致.MRI信号表现为T1WI呈与肌肉信号相等(13/32)或呈等、高混杂(11/32)或等、低混杂(8/32)信号.T2WI呈高信号(14/32)或混杂(18/32)信号.SPAIR多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21/32),部分病例明显强化(9/32),少见不强化(2/32)病例.结论 MRI信号特点可反映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复杂病理成分,根据影像表现术前可做出准确的诊断,并能对静脉畸形大小、累及范围作出判断,从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与单纯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情况.方法 分析本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情况,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和单纯股骨头置换组30例.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术后功能均优于单纯股骨头置换组,同时全髋关节置换组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缩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和疼痛效果较理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及预后。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植入人工股骨头。结果住院时间最长52天,最短23天,平均住院日39天。经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评定,优12例,占34.3%;良19例,占54.3%;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6%。术中有4例在股骨头置入及填充骨水泥后,患者有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及麻黄素或多巴胺后逐渐缓解。1例因发生感染而行Ⅱ期翻修术。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实行人工股骨头转换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徐永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38-39,42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依据Harris评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6±3.3)d,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5.4±4.5)d,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良好,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