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不稳症的生物力学及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不稳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腰椎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导致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及活动性质改变,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等症候群。本文对腰椎不稳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国内外目前诊治  相似文献   

2.
范海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124-125
腰椎不稳在脊柱骨科中占有很大比例,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即生理不当即可引起椎间关节异常的过度变形,表现为上、下椎体失玄正常的对合关系,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美国医学会永久性损伤评价对腰椎不稳定进行了定义:在胸腰椎向前滑移达到或超过5mm或T4~5两个相邻运动阶段的角度活动差异超过11°,L5-S1相对于L4-L5角度差异超过15°,  相似文献   

3.
孙先泽 《河北医药》2009,31(18):2475-2477
颈椎不稳是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不能维持椎体之间的正常位置而出现过度或异常活动,颈椎不稳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创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炎症、先天畸形、肿瘤、手术等,颈椎不稳分为上颈椎不稳和下颈椎不稳,颈椎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现象,近年来有关颈椎不稳的研究很多,主要包括生物力学,椎间盘退变与颈椎不稳的关系,X线、MRI表现及诊断标准,颈椎不稳与各型颈椎病的关系以及术后防止不稳的方法等,本文就有关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腰椎不稳指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个病理现象,是临床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腰椎不稳的常见原因包括:创伤、退变、感染或肿瘤、峡部不连或滑脱、医源性、神经源性或肌性  相似文献   

5.
胡润武  郭辉  仵海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68-3069
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是指腰椎退行性变,致该段脊柱硬度下降,属正常负荷下不能保持相互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以下腰痛为主的临床表现[1]。本文总结我院  相似文献   

6.
腰椎不稳是腰椎退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早期椎间关节松弛导致后关节突半脱位,生理状态下屈曲/后伸活动时出现前后方向的位移超过一定的距离,从而引起疼痛或刺激脊髓神经而出现临床症状,除去创伤性及椎体结构破坏如结核、肿瘤等因素所致的不稳,即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White和Panjabi提出的临床检查评分表:矢状面前屈相对位移〉8%;  相似文献   

7.
脊柱是人体活动的轴心 ,特别是下腰椎活动度大 ,负荷重 ,应力相对集中 ,更易损伤和退变 ,临床上 95 %以上的腰椎间盘变性、突出、破裂是发生在 L4~ 5和 L5/S1 (下腰椎 ) ,99%的椎体滑移是在下腰椎 [1 ] 。因此 ,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腿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腰椎间盘病变严重 ,出现空泡、椎间隙宽度不等 ,脊柱生理曲度反弓、消失 ,术前评估中存在腰椎不稳或预计手术后将导致腰椎不稳者 ,我们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隙植骨融合 ,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共行此类手术 30例 ,经 3个…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滑脱是指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相邻的下位腰椎向前滑移,个别也有向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5,其次是L5S1。主要症状是慢性腰腿痛,以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近年来,腰椎融合术被广泛用于腰椎退变化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前路腰椎融合术、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及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等。2009-03—2011-10笔者所在科采用PLIF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18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包括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相互影响、综合退变而导致的系列疾病。临床主要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凸,椎间盘源性腰痛及退行性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10.
王卫国  张智东  桂平 《江西医药》2008,43(11):1180-1181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用TFC治疗各种腰椎疾病19例。结果:通过3个月 ̄1a 临床观察,植骨无吸收,TFC无移位,椎间隙恢复或保持正常速度。结论:TFC能防止椎间隙变窄,使椎体融合可靠,是一种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满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孔镜辅助下经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无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及滑脱的手术方法,比较本方法与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31例无椎管狭窄的腰椎不稳及滑脱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孔镜辅助下经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15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PLIF手术(16例,开放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相比,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均<0.01)。结论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孔镜辅助下经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不稳及滑脱,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微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卢庆弘 《医药世界》2010,(10):1302-130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07-2009-06应用腰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45例。结果 45例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4.5个月,优38例(症状完全消失);良5例(症状部分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优良率达96%。结论椎间隙植骨并后路加压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行椎小关节间融合治疗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黑龙江大庆龙南医学单节段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合并同节段椎体不稳25例实施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椎小关节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无神经根、硬膜损伤。术后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好。结论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腰椎小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CE药物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常规超声心动图、基础状态下和中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的心肌声学造影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5例异常,15例异常患者基础状态下,66.7%的冠状动脉病变其相应的心肌阶段组织灌注水平较正常减低,33.3%的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灌注水平与正常相似。负荷状态下,几乎所有冠状动脉病变,其相应的心肌阶段组织灌注水平异常,且灌注异常阶段增多,计分减少。结论MCE药物负荷试验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敏感的冠状动脉疾病检查方法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在世界上仍处于中等水平,故我国国民因腰痛不适就诊时,常常腰椎退变较重,普遍都会合并有腰椎不稳的表现。而腰椎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不稳等疾病的重要手段。现在不少学者认为现代脊柱外科的精髓是四个部分:减压、融合、矫形、内固定,由此可见腰椎融合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地位。腰椎融合的概念是由Hibbs1911年首次提出的,随后在  相似文献   

17.
负荷超声心动图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明 《云南医药》2002,23(1):56-58
负荷超声心动图(以下简称负荷超声)是指应用生理性或药物性的干预手段,通过生理或药物的刺激作用,激发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将负荷状态超声图像与静息状态所见相对比,了解受检人心血管系统对负荷的反应状况,从而对其相应的心血管生理及病理状态作出判断。负荷诱发心肌缺血,产生超声心动图可探及的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这是负荷超声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之一。1981年Maurer与Nanda发明了活动平板运动超声心动图,奠定了负荷超声的基础。80年代中期,Feigenbaum等首先采用数字图像技术提取、储存、分析超声图像,通过电影回放逐分…  相似文献   

18.
在疾病中反映出来的是组织学、化学的改变,此种由正常到异常的关系,即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一、正常值是指正常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生理常数其波动范围即正常范围。由于它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确定它需要按要求测定大量正常人群。正常是相对的,绝  相似文献   

19.
陶巍栋  曹一民  王永 《江苏医药》2007,33(11):1159-1160
目的 探讨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21例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对侧椎板间植骨融合,预防术后医源性腰椎不稳.结果 按照Macnab分级,54例中优良为51例,无神经根损伤及融合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手术经济、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