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新杰  刘健  刘窗溪  杨华 《贵州医药》2005,29(3):279-282
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人研究,人们已经从胚胎及成年的脑组织中分离、培养、鉴定出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不仅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及脑组织的修复,而且通过基因工程修饰技术,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1992年Reynolds等首次报道了从成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够在体外增值并且具有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对目前迅速发展的生命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神经干细胞能够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再生及脑组织的修复,并且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基因治疗,表达神经营养因子、代谢酶及神经递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神经干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对于损伤后的脑组织的修复、再生起着关键作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关于神经干细胞研究多为体外细胞研究,对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因子对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较少。中医药诱导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其他因子增殖,进而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简化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的取材及步骤,明确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为进一步神经干细胞移植相关实验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新生24 h昆明种小鼠无菌条件下冰上取大脑组织,经机械分离加胰酶消化吹打后,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加入不同浓度胎牛血清诱导其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行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对培养细胞鉴定。结果 新生小鼠提取神经干细胞可形成神经球,并稳定增殖传代,经诱导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新生小鼠较胎鼠取材简单,可培养高质量神经干细胞,血清浓度同向星型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概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曹津津  宋琼  邹春林 《天津医药》2022,50(4):428-43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且发病 机制复杂。目前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难以根治PD。细胞治疗为PD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通过移植胎儿腹侧中脑组织 至患者纹状体,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证实细胞移植具有治疗PD的作用;干细胞,包括多能干细 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再生的细胞来源,进一步拓 展了细胞治疗的前景;诱导神经元治疗PD避免了建立体外干细胞库的高成本,有望实现神经元原位再生。就基于 不同细胞来源的PD细胞移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再生医学治疗PD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对机体的自我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脑损伤可以促发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产生新生的神经元,神经生长类因子可以促进这种新生。并且,脑组织的损伤能够刺激新生神经元向损伤区迁移,迁移到损伤区的这些新生细胞有可能存活并分化为成熟细胞甚至整合进入局部的神经网络,从而帮助修复损伤的脑组织。由于这种反应尚不足以有效修复缺损的神经元,进一步明确脑损伤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将有助于找到合适的治疗措施刺激其增殖、迁移和分化从而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体外基因转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和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GF121基因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基因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孕14天SD大鼠胚胎海马,机械消化后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悬浮培养,并传代。脂质体介导法将VEGF121基因转染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经RT-PCR检测转基因神经干细胞体外基因表达时间窗;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培养获得高纯度神经干细胞、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子代细胞均有VEGF121的表达并持续两周左右。结论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GF121基因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良好表达基因产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了在成人和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含有神经祖细胞、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它们都能生成新的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最近在神经干细胞研究方面也有进展,包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选择性扩增、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以及脑中神经干细胞的检测等,这些进展都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的创新疗法奠定了基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主要有两个方法:①激活内源性神经再生;②细胞替代疗法。以下主要讨论细胞替代疗法的概况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ES细胞)在体外可以发育分化出神经组织细胞,这对于了解神经发育的机制和研究神经组织退化性或脑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组织细胞的常用方法和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腺苷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腺苷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作用。方法取新生小鼠大脑进行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观察神经球生成情况,特异性蛋白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BrdU标记鉴定并判断其增殖能力;将腺苷按0.4,2.0,10.0 μmol•L 13个浓度加入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同时设立溶媒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通过观察神经球形态、神经球生成数目及 MTT法定量比较,分析不同浓度腺苷对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物中有大量神经球生成,神经干细胞特异性蛋白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BrdU标记亦呈阳性反应,所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腺苷中、高浓度组神经球数目、MTT比色结果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结论腺苷具有促进NSCs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嘧达莫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双嘧达莫(dipyridamole)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取新生小鼠大脑进行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通过神经球生成的观察、特异性蛋白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BrdU标记鉴定并判断其增殖能力;双嘧达莫按0.1,0.5,2.5 μmol·L-13个浓度加入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同时设立溶媒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通过观察神经球形态、神经球生成数目及MTT法定量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双嘧达莫对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结果在培养物中有大量神经球生成,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蛋白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BrdU标记亦呈阳性反应,表明所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双嘧达莫中、高浓度组神经球数目、MTT比色结果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结论双嘧达莫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钾通道阻滞剂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在Aβl-40致伤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Aβl-40与神经干细胞共孵育,诱导神经干细胞损伤,以TEA作用于Aβl-40致伤的神经干细胞,利用MTT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的存活率及Caspase-3活性。结果 Aβl-40可使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呈时间依赖性;Aβl-40与神经干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共孵育后,Caspase-3活性逐渐增加,在24h达到高峰;加入TEA后,Aβl-40致伤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增加,Caspase-3活性表达下降。结论 Aβl-40对神经干细胞的致伤作用可能与钾通道的激活相关,TEA能够降低Aβl-40对神经干细胞的致伤作用,减少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类器官是一种由胚胎干细胞(ESCs)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产生的三维神经培养物,能够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随着脑类器官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并与器官移植、基因编辑和类器官芯片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功能性血管结构和神经回路等复杂脑组织结构,为研究人类大脑发育和疾病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就脑类器官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在脑卒中建模和移植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方向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轶  李立新  崔毓桂  傅震  胡卫星  鲁艾林 《江苏医药》2006,32(7):635-637,i0003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取孕14~17d的胚胎大鼠,分离其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得到神经干细胞后,加入HGF诱导其定向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来鉴定分化得到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比例。结果加入HGF和胎牛血清(FBS)的实验组镜下神经元细胞较仅加入胎牛血清的对照组多,流式细胞术计数分化成神经元细胞的比例为55·76%,而对照组阳性率为32·69%;镜下直接计数实验组NSE阳性神经元的比例为(53·34±2·81)%,而对照组仅(30·78±3·13)%(P<0·05)。结论HGF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干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方法和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日益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神经干细胞的特点、最新研究技术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神经干细胞的特点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是在研究造血发生和神经发育的基础上开始的 ,参照造血系统干细胞的性质 ,Panov[1] 1 989年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 ,它是一类多能干细胞 ,能够长期自我更新 ,并具有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多潜能特性。现已证明[2 ,3] ,神经干细胞不仅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及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李连达 《中国药师》2004,7(6):421-424
1干细胞和祖细胞 近年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脑组织可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并且具有分化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称为干细胞;祖细胞是一些仅具有单潜能、双潜能分化能力或其干细胞样特性只能维持较短时间的细胞;此外,前体细胞(在发育进程中较另一种细胞处于更早阶段的细胞)也称为干细胞和祖细胞[1]。  相似文献   

17.
黄瑛  郑佳威  肖亚妮  王超  秦超  霍艳 《中国药事》2022,36(8):954-959
目的:采用大鼠鼻腔给药,建立可模拟干细胞给药新途径的临床前给药方法,为开展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将32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溶媒对照组、受试物组,每组16只动物,雌雄各半。采用鼻腔给药法,溶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受试物组给予人源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给药剂量为1×107 cells·kg-1。于给药后24 h和6 d,对大鼠实施麻醉后暴露心脏,完成心脏采血并进行心脏灌流固定,取脑(纹状体、黑质、皮层、海马、小脑)、血、 心、肝、脾、肺、肾、睾丸及附睾(雄性)、卵巢(雌性),脏器、组织进行固定,取材后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研究神经干细胞在上述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大鼠鼻腔给予神经干细胞后24 h和6 d, 脑组织的纹状体、黑质、皮层、海马、小脑部位均可见神经干细胞分布。外周组织心、肝、脾、肺、 肾、睾丸及附睾(雄性)、卵巢(雌性)、外周血均未见有阳性细胞。结论:临床前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方式吸收入脑治疗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在经疏水蛋白HFBI和Ⅰ型胶原联合修饰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膜上贴附和生长的可行性.方法:将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化及扩增后,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条件下,分别接种到PLGA膜和经疏水蛋白HFBI和Ⅰ型胶原联合修饰的PLCA膜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的贴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培养,无血清组中,在PLGA膜上没有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疏水蛋白HFBI与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观察到有少量的神经干细胞呈圆形状贴附,生长.血清组中,在PLGA膜以及疏水蛋白HFBI和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均观察到存在大量细胞生长,并且在疏水蛋白HFBI和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观察到更多含有突起的细胞.结论:疏水蛋白HFBI和Ⅰ型胶原联合修饰PLGA膜有利于促进神经干细胞贴壁,在血清的条件下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重组腺病毒(Ad-IGF-1)转染对C17.2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鉴定C17.2神经干细胞,Ad-IGF-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Western-blotting法检测IGF-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GF-1蛋白的表达曲线;MTT检测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NSE及MBP免疫组化观察C17.2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结果转染AdIGF-1的C17.2神经干细胞成功表达IGF-1蛋白;IGF-1蛋白在病毒转染5~7d达高峰,13d仍高于转染前,Ad-IGF-1转染后各时间C17.2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Ad-IGF-1转染对c17.2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Ad-IGF-1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可稳定表达IGF-1,Ad-IGF-1转染促进C17.2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孟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6+40-16,40
神经干细胞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已在人和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能产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组织细胞.随着对神经干细胞认识的不断深人,其临床应用前景与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肯定.本文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