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1):1501-1503
目的:揭示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与革兰阴性菌对耐药率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1年每年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以及2012-2013年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的相关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可恢复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无影响。临床及时了解细菌耐药率变迁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规律地轮换使用抗菌药物,可保持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010~2014年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变化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4年间,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 DDDs)和5种病原微生物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糖肽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负相关,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表现出复杂的统计学关系,可能与其交叉耐药机制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青霉素类的用量呈负相关,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的使用量呈负相关,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负相关。结论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抗菌药物用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2013—2015年呼吸科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13—2015年呼吸科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及8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阿米卡星的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的耐药率高度正相关(P<0.01),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正相关(P<0.05);头孢吡肟的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正相关(P<0.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正相关(P<0.05)。结论呼吸科抗菌药物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头孢吡肟对634株呼吸道感染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634株临床分离菌进行头孢吡肟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头孢吡肟的总耐药率为36.3%,其中对金葡菌耐药率达91.7%,对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牙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对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黄杆菌的耐药率均在10%左右,对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为22.9%。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性低于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新、红霉素、SMZco、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性高于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先锋美他醇、阿米卡星。结论 头孢吡肟是目前临床上抗菌活性较高的一种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极低。  相似文献   

5.
魏兴洪 《抗感染药学》2021,18(9):1352-1355
目的:分析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科室86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者尿液、痰液、脓液及伤口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结果:86例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91株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31株(占34.07%);药敏试验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呈逐年升高趋势,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递减趋势;抗菌药物用药治疗中,头孢哌酮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为最高,且呈波浪式的增长趋势;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值较为平稳,并在一定程度上呈下降趋势;其他抗菌药物DDDs均呈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率与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林的DDDs值呈负相关,而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的DDDs值呈正相关,与其他抗菌药物的DDDs值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医院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其耐药率与DDDs值呈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孢菌耐药性与广谱抗菌药物消耗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趋势与该类药物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统计2000年~2004年12种广谱抗生素的年消耗量及铜绿假单胞菌(PA)对这些药物的耐药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耐药性与消耗量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有10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呈大幅下降,但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用量逐年增长。PA除对头孢噻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有轻微上升及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明显增加外,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与亚胺培南、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消耗量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用量之间、PA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与哌拉西林用量之间也同样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在有规律地轮换、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策略性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10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同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吡肟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晓鹂  陈广斌  蔡伟明 《中国药房》2008,19(26):2026-2028
目的:探讨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11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PA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环丙沙星用量与PA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亚胺培南用量与PA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与PA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正相关;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用量分别与PA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的常用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ICU常用8种抗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的DDDs/(100床·d),及同期4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变化。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与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头孢吡肟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量与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头孢吡肟的鲍曼不动杆菌、耐头孢吡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大肠埃希菌都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用量与一些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海军总医院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细菌4982株,革兰阴性菌2922株占58.7%,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分离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40%以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30%以下,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3.2%-58.1%.结论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has been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of new antimicrobial agents has slowed substantially in past decades.

Area covered: 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 the various contributor mechanisms, consequences and future of AMR. The review also highlights the ir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s, improving their usage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harmacovigi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Expert opinion: Pharmacovigilance in the form of surveillance of antibiotic use is being done in 90% of the countries worldwide through the WHONET program developed by WHO. However, the data comes from a limited area of the globe. Data from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is required, so that there is geo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every region. A major hurdle in quantifying the ext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s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everal known microbes, that may turn out to be resistant to one or more of the several known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global action plan initiated by WHO, if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will definitely reduce AMR and will help in evaluating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排在前五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广谱青霉素、喹喏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至2009年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09年间所有标本中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菌株在标本与病区的分布及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2005年的0.44增至2009年的1.48;其在呼吸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72.34%),其次是尿液(8.42%)、血液(4.40%);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最高(47.80%);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5年仅有4种>50%,而到2009年仅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50%,其他13种耐药率均>50%;其耐药率均呈递增的趋势,耐药性增幅列前3位的分别是环丙沙星31.7%~75.2%、妥布霉素36.9%~75.2%、庆大霉素40.5%~78.3%。结论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在逐年增加,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快速增长,应引起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趋势,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我院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未发现明显耐药变迁趋势,对碳青霉烯类始终保持低耐药性,耐药率波动于0.2%~0.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多分离自各类重症监护室(ICU),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波动于3.7%~28.1%;自2010年多数抗菌药物DDDs有不同程度下降;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或碳青霉烯酶菌株,抗菌药物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30株MRSA进行药敏实验,药敏实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PS药敏板。结果 在测试的14种抗菌药物中,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菌株,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低(分别为6.7%、10.0%、20.0%)。对氯霉素耐药率为53.3%,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在90.0%以上。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苯唑西林、青霉素则是全耐药。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MRSA耐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在不同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K-B法药敏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 5.4软件和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检出率分别为30.9%和22.7%,且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标本间对同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别。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在各类临床标本中的检出率和耐药率有差异,及时了解其耐药特点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统计该院2014~2015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和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 2年间在我院排名前3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CIP的耐药率与其DDDs呈正相关(r=0.713,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AMK)、头孢吡肟(马斯平,FEP)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TZP)的耐药率与其DDDs均呈正相关(r=0.910,0.891和0.878;P<0.05);大肠埃希菌对FEP、TZP、头孢哌酮钠(舒普深,CFP)、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和环丙沙星(CIP)6种药物的耐药率与其DDDs均呈相关性(r>0.8,P<0.05)。结论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DDDs存在相关性,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娄婷叶  张永春 《中国医药》2010,5(10):913-914
目的 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化.方法 收集2006年1至2009年12月我院就诊患者的标本分离获得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美国Dade MicroScan公司生产的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及配套的生化反应药敏板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Mic法.结果 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4822株,116个种,肠杆菌科细菌3184株,占66.0%;非发酵菌1536株,占31.9%;分离率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近4年内耐药率变化不明显;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比较高,呈上升趋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比较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离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分离的PAE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间共分离PAE1169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每年分离率均占总分离菌首位;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15.0%。结论 PAE引起的医院感染严重,且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2009—2010年我院呼吸科分离细菌及耐药率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昱升  汤瑜玲  沈辉 《中国药师》2011,14(11):1643-1645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临床分离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呼吸科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45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102株,占9.8%;革兰阴性(G-)菌602株,占57.6%;真菌341株,占32.6%。各年度均以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结论:呼吸科分离菌株耐药现象普遍存在,真菌检出率明显提高,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