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过去1年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2例,年龄31~83岁,平均(51.2±11.5)岁。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2例(2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9.7%),不稳定性心绞痛225例(62.2%)。观察PCI成功率,死亡率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冠脉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119例(32.9%),多支血管病变243例(67.1%),靶血管共有642例,左主干病变11例(1.7%),前降支306例,回旋支142例(22.1%),右冠状动脉183例(28.5%)。在362例患者中,全部行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内共植入支架484枚。PCI病例成功率99.0%。362例患者随访6个月,住院期间死亡4例(1.1%),院外猝死1例。[结论]随着介入器械的改进和介入技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级血流率高,近期死亡率低,可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胸痛12h以内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表现且血管造影显示TIMI为0—1级的51例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25例患者冠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观察组),用Diver CE导管行简单的血栓抽吸后进行直接支架置入,第二组26例血栓负荷较小患者(对照组)则采用球囊预扩后进行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差别,比较两组sT回落率、2h胸痛缓解率、血清CK—MB峰值、LVEF值。结果DiverCE组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流TIMI分级较单纯PCI组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ST段回落幅度、2h胸痛缓解率均较对照组高,血清CK—MB峰值较对照组低,LVEF值较对照组高。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降低无复流、改善患者IRA的血流和远端心肌血流灌注,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TAXUS)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接受TAXUS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20mm)患者51例(男38例,女13例),处理靶血管60支,其中12支病变〉35mm,置入两个支架重叠;48支为1个长支架覆盖病变。评价TAXUS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0%,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5.6±4.1)%,住院期间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心肌梗死及死亡。临床随访6个月,4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5例症状减轻。7例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无血管再狭窄。结论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采用介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病例,所选病例全部经冠脉造影确诊,依据造影结果对病人相关的血管(IRA)实施支架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 54例研究对象中,介入治疗成功53例,治疗成功率达到98%,置入支架将患者靶病变部位完全覆盖,扩张效果显著,病人的的血管残腔余留部分狭窄率小于20%,98%患者的TIMI血流等级达到3级。结论及时、连续、有效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相关梗死血管进行疏通,对促进患者的前向血流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对患者处于坏死边缘的心肌进行挽救,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患者左心室重新组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前期和后期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及术后,DIVER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间符合PCI治疗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归为两组:32例(A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28例患者(B组)给予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血管(TIMI)血流变化、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A组(25.0%vs3.6%,P〈0.05),两组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中应用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17例患者23处严重钙化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旋磨术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旋磨术与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100%。最小管腔直径由(0.71±0.28)mm增加到(3.24±0.48)mm(P〈0.05);直径狭窄率由(88.40±7.82)%缩减到(5.26±10.41)%(P〈0.01)。21处病变只选择了1个磨头,占91.30%。9例患者(52.34%)完成了9个月造影复查,无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可安全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及主支及分支血管均植入药物支架(Stent/Stent)和主支血管植人药物支架、分支血管球囊扩张(Stent/PTCA)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我中心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自身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242例,248处病变。分又病变的标准根据Lefevre的标准进行分类,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直径均大于2.5mm。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105例(42.3%).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又病变70例(28.2%),回旋支/钝缘支42例(16.9%).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31例(12.5%),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28例,“T”型支架置入23例;Reverse T支架置入25例,改良“Y”型支架置入3例;对吻支架置入11例;“V”型支架置入1例和Culotte技术置入5例。其余152例(64.7%)使用cross over技术,共植入药物支架384枚,其中Firebird支架(上海微创公司)327枚,占84.5%。术前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及波力维,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索抗凝。术后用药氯吡格雷75mg/d至少服用6个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及9个月内的MACE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靶血管重建术)。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无死亡,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所有病例均完成了9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心源性死亡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例,再发心绞痛13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7.4%。118例完成9个月的造影随访,随访率为44.5%,其中双药物支架组51例,主支支架组67例。11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双药物支架组5例,主支支架组6例,发生率分别为9.8%和9.0%,P〉0.05,总再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紫杉醇药物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植入火鸟(F组)或垠艺(Y组)单一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4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发生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死亡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出现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药物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死病变(CTO)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57例CTO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1例,双支病变29例,三支病变17例。在70支病变血管中,无前向血流通过44支,少量血流通过26支;前降支病变32支,回旋支病变16支,右冠状动脉病变22支;闭死时间≤3个月41支,>3个月29支;闭死长度≤20 mm43支,>20 mm27支;闭死末端形态呈鼠尾状42支,呈刀切状28支;70支完全闭死血管成功植入支架57支,PCI成功率81.4%。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适当的病例及病变,对预防CTO形成及提高PCI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及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梗死的相关动脉狭窄70%~100%,急诊置入支架49枚.结果梗死的相关动脉开通率100%,成功置入49枚支架,恢复TIMI 3级血流.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通过经皮介入的方法开通冠状动脉并置人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已逐渐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但是,介入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冠状动脉血栓的清除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血栓的存在,支架置入后远端血管床会因血栓碎屑栓塞造成慢血流和无复流,心肌灌注恢复不理想:甚至由于血栓负荷过重,现有手段不能有效开通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6例已确诊的AMI患者,其中应用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0例,为实验组;另有常规PCI组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1月心功能变化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梗塞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36例、TIMI 2级4例、TIMI 0~1级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29、15、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1h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的患者25例、部分回落13例、无回落2例,对照组分别为17、2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51.4±4.3)%明显高于对照组(47.9±3.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3±3.4)cm明显低于对照组(54.2±3.4)cm,术后实验组:1例再梗、2例心绞痛,对照组:3例再梗、3例心绞痛,2组均无死亡病例,2组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传统PCI能明显改善AMI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远端血流,促进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后再狭窄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6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支架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接受TaxusTM支架和Express2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10.7±2.3)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血管失败(TVF)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心脏事件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示药物支架组靶血管支架内及节段内MLD分别为(2.19±0.32)mm和(2.07±0.30)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86±0.35)mm和(1.79±0.32)mm;支架内及节段内直径狭窄分别为(11.69±9.03)%和(18.59±9.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4±8.87)%和(35.09±9.01)%;再狭窄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随访期药物支架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靶血管失败发生率分别为13.3%和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和21.3%;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可以减少PC 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并改善预后,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132例STEMI患者, 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A组66例为将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分别注射rhPro-UK, B组66例为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一次性注射rhPro-UK。对比两组患者PCI手术情况、靶血管灌注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CTFC)、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情况[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R)、无复流/慢血流(NR/SF)的发生率]、心脏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分布、插管方式及支架植入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高于...  相似文献   

18.
郭东伟 《智慧健康》2023,(7):149-152
目的 针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开展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靶病变管腔狭窄率、靶病变管腔直径、不良事件以及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靶病变管腔狭窄率和靶病变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以及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靶病变管腔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靶病变管腔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产生率为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45%(P<0.05)。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给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和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1])。然而由于PCI操作中血管内膜损伤的促血栓作用,加之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本身存在严重的血栓负荷,均会促使支架内血栓形成,使PCI治疗功亏一篑,甚至导致比PCI术前更差的临床结局~([2])。因此,PCI围术期的抗栓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减少PCI后血栓事件、抑制局部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但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