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体液免疫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的机制。方法:采用限食+游泳力竭+番泻叶致泻+注射脂多糖(LPS)(80 μg·kg-1) 法复制气虚发热大鼠模型。于第42天,各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补中益气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53,1.27,0.63 g·kg-1)灌胃,阳性组给予阿司匹林混悬液(0.1 g·kg-1),连续6 d,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LPS,隔0.5 h测一次肛温,连续检测8 h。大鼠眼眦静脉取血,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M(IgG、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高、中、低剂量组均有降温作用(P<0.05),低剂量组表现出较强的解热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M、Ig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血清中IgM、IgG水平显著提升(P<0.05),其中低剂量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的提高气虚发热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庆锋  谭军 《中国药师》2016,(4):631-638
目的:探讨枸骨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调节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为该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脂饲料喂饲4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随机将试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枸骨叶提取物高剂量组(0.60 g·ml-1)、中剂量组(0.30 g·ml-1)、低剂量组(0.15 g·ml-1),灌胃给药9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给药9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枸骨叶提取物对大鼠TC、TG、LDL-C、ALT、AST、MDA、载脂蛋白B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HDL-C、SOD活性及载脂蛋白A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以枸骨叶高剂量作用效果最显著(P<0.05,P<0.01);不同剂量枸骨叶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且枸骨叶高剂量差异极显著(P<0.05,P<0.01)。结论:枸骨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和血流异常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综合评价补中益气汤(Buzhong Yiqi Decoction, BYD)对气虚发热大鼠免疫功能影响中的应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气虚发热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溶液0.1 g·kg-1)、BYD高剂量组(25.34 g·kg-1)、BYD中剂量组(12.67 g·kg-1)、BYD低剂量组(6.34 g·kg-1),在限食法的基础上采用番泻叶(0.1 g·kg-1)苦寒泻下加游泳劳倦过度及注射脂多糖(LPS, 80 μg·kg-1)的方法建立气虚发热大鼠模型。造模42 d后连续给药6 d,末次给药后注射LPS,检测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包括CD4+、CD8+细胞百分比、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并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价BYD对气虚发热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BYD能显著改善气虚发热大鼠的免疫功能,其中低剂量效果最显著,中剂量与高剂量次之,阿司匹林效果较差。结论: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气虚发热大鼠的免疫功能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可作为评价中药复方疗效科学、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炉甘石粉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与滴定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0.54μg·ml-1的浓度范围内,铁的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平均回收率为100.4%与99.4%,定量限与检测限分别为0.081μg·ml-1和0.024μg·ml-1。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捷,可用于炉甘石粉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黄芩苷药动学行为的一致性。方法:大鼠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两种汤剂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含量,采用DASS 2.1.1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低、中、高剂量两种汤剂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Cmax分别为:0.25和0.27μg·ml-1,0.30和0.31μg·ml-1,0.40和0.45μg·ml-1;AUC分别为:2.48和2.59μg·h·ml-1,3.59和3.71μg·h·ml-1,5.71和6.16μg·h·ml-1;Tmax为3.0和3.0 h,3.0和3.0 h,4.0和4.0 h;Vd分别为:(2 822.4±118.2)和(2 998.9±255.6)L·kg-1,(3 102.6±176.3)和(3 405.3±213.8)L·kg-1,(4 231.2±155.4)和(4 486.0±187.0)L·kg-1;CL分别为:(2 923.3±215.6)和(2 767.5±184.6)L·h-1·kg-1,(4 921.7±225.4)和(4 040.8±246.7)L·h-1·kg-1,(5 255.9±189.7)和(4 868.7±260.4)L·h-1·kg-1;t1/2分别为:(3.88±0.41)和(3.71±0.37)h,(4.19±0.36)和(3.73±0.51)h,(5.54±0.38)和(5.80±0.54)h。结论:两种汤剂中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延胡索醋制前后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急性血瘀证大鼠为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醋延胡索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全血高切、中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显著性降低,相同剂量下以醋品降低更为明显;醋延胡索高剂量组红细胞比积、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生品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同剂量生品组比较,醋品组在全血黏度(50,30,5s-1),血沉方程K值,变形指数几个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延胡索醋制后对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趋势稳定,作用明显,提示醋制延胡索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东垣益气膏预防性给药对肺气虚证大鼠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组、东垣益气膏低高剂量组,共五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造模法复制肺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开始东垣益气膏灌胃,连续60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动脉血pH值、PaO2、SaO2下降,PaCO2、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玉屏风组、东垣益气膏高剂量组动脉血pH值、PaO2、SaO2%升高,PaCO2、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高剂量组优于玉屏风组。结论东垣益气膏在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肺气虚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偏痛胶囊流浸膏对肾上腺素致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及其疼痛刺激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游泳法复制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偏痛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体外血栓法观察偏痛胶囊流浸膏对正常家兔血栓形成的影响,脑电图法分析偏痛胶囊流浸膏对疼痛模型大鼠脑电频率和振幅的影响。结果:偏痛胶囊流浸膏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高切、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P<0.01或P<0.05),抑制家兔体外血栓的形成(P<0.01或P<0.05),表现为较好的活血化瘀、抗血栓作用;同时,偏痛胶囊流浸膏还可明显抑制大鼠足底辐射热刺激引起的δ频段百分下降(P<0.05),α2、α3频道百分比升高(P<0.05)等病理性脑电图变化,表现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偏痛胶囊流浸膏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可明显减弱疼痛引起的大鼠脑电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孟军  何思雨  万琼 《中国药师》2011,14(11):1603-1605
目的:建立阿扎胞苷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项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VF-624ms毛细管柱(60m×0.25mm,1.4μm),载气为氮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程序升温。结果:5种溶剂甲醇、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酸甲酯、乙酸甲酯在此条件下能有效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甲醇,甲酸甲酯,异丙醇,乙酸甲酯,二氯甲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32~127.89μg·ml-1(r=0.999 8),1.34~17.08μg·ml-1(r=0.999 9),3.44~43.16μg·ml-1(r=0.9999),1.47~16.94μg·ml-1(r=0.999 8),0.79~8.61μg·ml-1(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1.8%,n=6),100.0%(RSD=1.6%,n=6),99.3%(RSD=1.2%,n=6),101.2%(RSD=1.4%,n=6),99.7%(RSD=4.6%,n=6);检测限分别为5.16,0.67,1.72,0.74,0.40μg·ml-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阿扎胞苷中残留溶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姜精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0.05%吐温80)、模型(0.05%吐温80)、复方丹参片(1500mg·kg-1)和姜精油高、中、低剂量(80、20、5mg·kg-1)组。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低、中、高剂量姜精油可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能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姜精油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性,能改善血液的高黏状态,防止血液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大豆苷元对氨茶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巧妮  程似锦  谢裕 《中国药师》2012,15(2):199-202
摘 要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氨茶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方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氨茶碱合并给药组与氨茶碱单独给药组茶碱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①茶碱在0.2~2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μg·ml-1,低中高3个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6.7±4.2)%、(90.5±3.4)%和(92.4±4.6)%,相对回收率均大于90%,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分别小于8.94%、9.01%;②大豆苷元和氨茶碱合并给药组和单独给药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半衰期(t1/2)为(123.63±18.23)和(133.94±11.20)min,曲线下面积(AUC(0-∞))为(1 861.03±511.23)和(2 075.41±720.96) μg·min·ml-1,AUC(0-8)为(1 749.71±376.68)和(1 963.34±475.84)μg·min·ml-1,达峰浓度Cmax为(10.35±0.95)和(10.23±0.82)μg·ml-1;③合并给药组较单独给药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峰值Cmax相似,t1/2、AUC有一定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苷元对氨茶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诺氟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诺氟沙星对烧烫伤创面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杀菌作用。方法:用浊度法测定诺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099)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1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实验平行3次,观察诺氟沙星培养液的浊度。结果:诺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15μg·ml^-1,MBC为0.25μg·ml^-1;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25μg·ml^-1,MBC为5.0μ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4.57μg·ml^-1,MBC为14.0μg·ml^-1。结论:诺氟沙星在体外对烧烫伤创面常见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为临床创面用药剂量的筛选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进  薛莎  马威  张耕  张鹰  徐宏峰  程璐 《中国药师》2014,(5):719-722
探讨益气化滞方驱铅颗粒对铅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白组12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48只,在饮水中添加0.02%醋酸铅,连续60d制作大鼠慢性铅中毒模型,然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驱铅颗粒高剂量组(按3.0g·k^-1·d“的剂量灌胃)、驱铅颗粒低剂量组(按0.6g·kg^-1·d^-1的剂量灌胃)、阳性对照组(依地酸钠钙加普鲁卡因肌内注射,50mg·kg^-1·d^-1),连续4d为1个疗程,休息4d后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干预7个疗程,连续60d后检测各组血Pb、肾Pb含量,并用TUNEL法检测各组动物肾组织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p53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体质量、血色素及Bcl-2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1),而血Pb、肾Pb、肾组织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驱铅颗粒高剂量组体质量、血色素及肾小管Bcl-2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5),血Pb、肾组织Pb、肾组织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化滞方驱铅颗粒能降低动物血Pb和肾组织Pb含量,并通过抑制铅导致的p53高表达、促进Bcl-2表达而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降低铅对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逍遥散健脾补虚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玲  钟全强 《中国药房》2011,(31):2900-2901
目的:研究逍遥散健脾补虚的药理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模型、肝复乐(0.1g.kg-1)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30.4、15.2、7.6g.kg-1)组。小鼠通过iv利血平注射液复制脾虚消瘦、倦怠乏力的模型[1]。测定小鼠的体重和自主活动次数以及游泳时间长短。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和游泳时间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游泳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逍遥散对脾虚引起的消瘦、倦怠乏力有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香椿乙醇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四氧嘧啶用0.9%NS配成0.02g.mL-1溶液,按200mg·kg-1腹腔注射小鼠,5d后测血糖,空腹血糖>10.00mmol.L-1为高血糖模型小鼠。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0.9%NS)、二甲双胍(70mg·kg-1)和香椿乙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5g·kg-1);另设正常组(蒸馏水),5组均每天灌胃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禁食24h,空腹眼眶静脉取血,测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椿乙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香椿乙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模型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每组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模型+刺五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取血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模型复制剂:10%高分子右旋糖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2.5ml·kg^-1·3次/d·3d或5ml·kg^-1·3次/d·3d可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高粘状态、并发症以及预防及控制部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北豆根提取物及刺五加提取物对小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实验一小鼠分别给予浓度为0.25g·ml^-1和1.0g·ml^-1的北豆根提取物,实验二小鼠分别给予浓度为0.25g·ml^-1和1.0g·ml^-1的刺五加提取物(n=12,ig),连续给药3周,并设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作为对照。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常规血细胞测定,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微粘度。结果:北豆根提取物可使平均血细胞客积(MCV)显著降低,血小板数量(PLT)显著升高,低浓度北豆根可显著增加红细胞数量(RBC),高浓度北豆根可显著降低白细胞数量(WBC);低浓度北豆根可显著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粘度,而高浓度北豆根的作用不明显。高浓度刺五加提取物可显著性增加血小板数量(PLT)及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粘度,低浓度刺五加的作用不明显。结论:一定浓度的北豆根提取物及刺五加提取物可以增加红细膜流动性,从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小鼠游泳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考察肉苁蓉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阳虚模型组、肉苁蓉水煎液低剂量组2.5 g.kg-1、肉苁蓉水煎液中剂量组5 g.kg-1、肉苁蓉水煎液高剂量组10 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5 mg.kg-1,连续注射8天,给药组按给药剂量连续灌胃10天,每天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给予相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选用已完善的小鼠游泳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观察肉苁蓉对游泳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的影响及对阳虚小鼠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10 g.kg-1肉苁蓉水煎液能延长阳虚小鼠负重游泳的死亡时间(TD)和首次下沉时间(FST),并能降低MDA含量,提高SOD和GSH-Px活性。结论:肉苁蓉能提高阳虚小鼠的抗疲劳能力,且从行为学上看肉苁蓉主要增加游泳前期的耐力。其抗疲劳能力可能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扬  宋亚娟  陈丽萍  陶冶  丁国华 《中国药师》2009,12(11):1513-1516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DPH—Na)在大鼠血液的毒代动力学规律及组织分布。方法:大鼠静注中毒剂量DPH-Na后采集血液及组织样品,HPLC法测定其血浆及组织中药物浓度,分别用隔室模型拟合和米曼氏方程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DPH-Na静注中毒剂量后,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过程,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61.31±7.09)ug·ml^-1,t1/2a:(0.18±0.08)h,t1/2 B:(2.60±0.52)h,AUC=(147.22±29.16)(ug·ml^-1)·h,CL=(0.15±0.02)L·h^-1。按米曼氏方程解析所得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Vm=(10.42±5.33)ug·ml^-1·h^-1,Km=(66.65±13.71)ug·ml^-1,其余毒代动力学参数与二室模型拟合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DPH-Na在各组织中的浓度顺序依次为:肺〉肾〉肝〉心〉脑。结论:DPH-Na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与药物动力学规律有差异,其中毒后在体内消除减慢,血液及组织中可能大量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