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谢忠美  刘淑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98-1899
2000年6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为患儿采集血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住院患儿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用传统抽血法100例,新生儿48例,头皮静脉穿刺15例,颈外静脉穿刺10例,股静脉穿刺14例,四肢浅静脉穿刺9例。较大婴儿52例,头皮静脉穿刺11例,颈外静脉穿刺9例,股静脉穿刺15例,四肢浅静脉穿刺1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100例,新生儿46例,头皮静脉穿刺16例,颈外静脉穿刺9例,股静脉穿刺13例,四肢浅静脉穿刺18例,较大婴儿54例,头皮静脉穿刺12例,颈外静脉穿刺10例,股静脉穿刺16例…  相似文献   

2.
应用头皮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最佳穿刺方法,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360例,按穿刺方法随机分为2组,包括直刺法180例、斜刺法180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情况和溶血凝血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2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4.4%;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溶血凝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行股静脉斜刺法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采血量大、一次能采集足够血量,能减少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减轻患儿痛苦。因此认为,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宜采用斜刺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实施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传统方法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常难以准确定位反复穿刺.我院为新生儿采血时用一次性头皮针行颞浅静脉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外静脉2种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进针方式,进行新生儿静脉采血效果的比较.方法 将248例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短头皮针接5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颈外静脉采血)和对照组(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垂直进针,行股静脉采血),观察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情况及标本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生儿采用短头皮针行颈外静脉采血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方法将临床上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100例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旧法抽血法),2组患儿在抽取血标本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采血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小儿头皮静脉抽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抽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选择的血管范围广,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2种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风华 《现代护理》2007,13(14):1327-1328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外静脉2种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进针方式,进行新生儿静脉采血效果的比较。方法将248例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短头皮针接5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颈外静脉采血)和对照组(采用5ml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垂直进针,行股静脉采血),观察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情况及标本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采用短头皮针行颈外静脉采血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传统方法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常难以准确定位反复穿刺。我院为新生儿采血时用一次性头皮针行颢浅静脉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取股静脉、头静脉等穿刺采血收集标本,易造成损伤和痛苦,尤其是抽空腹血,成功率低,家长难以接受.近1年来,我院小儿科采取四肢浅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法,通过临床实践,此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患儿痛苦小,家长容易接受,穿刺部位不会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采取股静脉、头静脉等穿刺采血收集标本,易造成损伤和痛苦,尤其是抽空腹血,成功率低,家长难以接受.近1年来,我院小儿科采取四肢浅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法,通过临床实践,此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患儿痛苦小,家长容易接受,穿刺部位不会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针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采集血标本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常规采血方法,观察组选择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针采血方法,对2组患者的家长满意度、并发症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家长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针采血方法具备操作安全、方便以及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血管选择范围比较广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危重患者股静脉采血的最优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干部病房三科住院的高龄危重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法,选择6名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负责采血。比较两组患者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皮下瘀斑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皮下瘀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法更适于高龄危重患者的股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12.
张秀霞 《全科护理》2013,11(2):157-158
[目的]探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应用于婴幼儿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选择头皮或四肢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标本达标率、皮下淤血率及婴幼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达标率高于对照纽(P〈0.05),皮下淤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婴幼儿家属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较传统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标本达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股静脉穿刺留置在ICU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留置在ICU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微循环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股静脉穿刺留置)和对照组(颈内外静脉或周围静脉穿刺)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人均穿刺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针头脱落、皮下淤血、针头阻塞及深浅静脉炎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股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8%)高于对照组(80.4%),两组人均穿刺所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穿刺留置能达到及时抢救和迅速补液的效果,是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时的最佳体位。方法将16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背兜式静脉输液体位,对照组采用家长怀抱式输液体位,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时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输液量达50ml以上重新穿刺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新穿刺率为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52,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721,P〈0.01)。结论背兜式静脉输液体位优于家长怀抱式输液体位.值得在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16.
2岁以内患儿不同部位采血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更适合于2岁以内患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方法 选择2周岁以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将3组患儿的家长焦虑程度、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家长焦虑程度较其他两组低(P<0.01);股静脉组并发症较桡动脉组多(P<0.05);头皮静脉组采血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1);股静脉组压迫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1),桡动脉组与头皮静脉组压迫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岁以内患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血,家长最乐意接受,成功率最高,采血时间短,压迫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改进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 6 0例住院新生儿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3 0 )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 ;Ⅱ组 (n =3 0 )为改良组。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评分、保留天数及穿刺部位。结果 Ⅰ组穿刺成功率评分 ( 1 .3 3± 0 .6 2 )明显低于Ⅱ组 ( 1 .87± 0 .74 ) (P <0 .0 5 ) ;两组患儿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的留置针保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与大隐静脉的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的穿刺方法明显提高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头皮静脉留置针比大隐静脉更易于保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逆向穿刺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凌源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输液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姓氏拼音先后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顺向穿刺法,研究组采取头皮静脉逆向穿刺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率、输液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儿科输液中,头皮静脉逆向穿刺较顺向穿刺成功率更高,利于输液进行,且穿刺后并发症率较低,家属更为满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