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通市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发病趋势。方法汇总2006—2013年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 2006至2013年南通市职业病发病180例,包含7大类,其中以尘肺(80例)、职业中毒(46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1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急性中毒(38例)为主;地区分布以崇川区(41例)、港闸区(31例)、如东县(28例)为主;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101例)及中小型企业(119例);行业以机械(40例)、船舶(21例)、化工(21例)为主。结论南通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6—2017年南通市新发职业病发病现况,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行业、性别和工龄分布特点及发病趋势等。方法汇总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考卡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2006—2017年南通市新发职业病病例350例,包含7大类,其中以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23例)、职业中毒(92例)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3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急性中毒(63例)为主;地区分布以港闸区(60例)、崇川区(57例)和通州区(49例)为主;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225例)及中小型企业(248例);行业以机械(93例)、船舶(50例)和化工(40例)为主。结论南通市近10年职业病发病趋势未能有效控制,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2006—2010年新诊断职业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广州市首次诊断的职业病病例的病种、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职业病发病例数为238例,包含8大类,其中以尘肺(83例)、职业中毒(85例)及噪声性耳聋(38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慢性中毒为主;地区分布以番禺区最多,其余各区亦有发生;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企业性质以轻工、建材、化工、建设、船舶、机械等行业为主。结论广州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为主,番禺区、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等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了解兰州市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预测今后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支持。方法以兰州市各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后填报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和“尘肺病例报告卡”为依据,从职业病种类、行业分布和患者工龄、年龄等方面对兰州市2006—201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共报告确诊职业病患者41例,平均发病工龄为(18.1±10.3)年,其中职业性眼病22例,居第一位,占53.7%;其次为职业中毒18例,占43.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3.4%;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结论兰州市近6年主要职业病种为职业性白内障和职业中毒,职业病防治重点应放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兰州市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预测今后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支持。方法以兰州市各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后填报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和"尘肺病例报告卡"为依据,从职业病种类、行业分布和患者工龄、年龄等方面对兰州市2006-201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确诊职业病患者41例,平均发病工龄为(18.1±10.3)年,其中职业性眼病22例,居第一位,占53.7%;其次为职业中毒18例,占43.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3.4%;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结论兰州市近6年主要职业病种为职业性白内障和职业中毒,职业病防治重点应放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7.
孙纳 《职业与健康》2014,(19):2789-2791
目的了解2007年以来无锡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探索职业病危害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2013年无锡市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的尘肺病卡、职业病报告卡及职业病诊断有关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无锡市共诊断职业病1 429例,其中尘肺病1 118例,占78.24%。职业中毒中,急性中毒和职业性眼病均为87例,分别占6.09%;职业性皮肤病72例,占5.04%。尘肺病主要集中在机械和煤炭行业,占尘肺病例的82.83%;急性中毒主要分布在机械和化工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于建材行业。结论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机械、煤炭、化工和建材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在防治职业病的同时应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河南省职业病发病报告的特征,为制定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导出2011-2020年河南省新诊断并报告的职业病病例,应用SPSS 23.0软件,描述性分析职业病构成、时间分布、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 2011-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职业病8 003例,前三位分别是职业性尘肺病7 491例(93.60%),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74例(3.42%),职业性化学中毒152例(1.90%);各省辖市均有职业病发病报告,前三位分别是郑州市2 484例(31.04%),三门峡市1 965例(24.55%),平顶山市829例(10.36%);行业分布主要为采矿业(83.21%)和制造业(11.58%)。结论 河南省职业病仍然高发,职业性尘肺病仍是最需要关注的职业病,其次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化学中毒;采矿业和制造业的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仍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市的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其中以尘肺(138例)、职业中毒(234例)、职业性皮肤病(67例)为主;尘肺病以矽肺为主(83.33%),主要发生在建筑业;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危害为主(82.05%),其中以正已烷、苯中毒高发为特点,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该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为主,中小型私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云南省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11—2020年云南省的职业病新发病例,统计分析病例的病种、地区、行业分布等情况。结果 2011—2020年云南省报告职业病新发病例3 894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报告新发病例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92.42%、5.83%和0.51%;男性病例所占比例(98.97%)远高于女性(1.03%);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6岁,发病工龄中位数为7.42年;报告的职业病新发病例从2011年起逐年增高,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呈波动下降趋势;病例地区分布前3位分别为楚雄州、昆明市、昭通市,行业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和制造业,以小型企业和私有经济为主。结论 职业性尘肺病是2011—2020年云南省职业病的主要病种,职业病呈地区、行业和企业的聚集性分布,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是职业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扬州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 方法 对全市2006-2013年的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32种246例,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42.3%、26.4%和19.5%。尘肺病以电焊工尘肺、矽肺、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于机械、煤炭和石油行业。6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有59例(90.8%)为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于化纤、机械和煤炭等行业。急性中毒10起13例,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苯中毒以及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为慢性中毒病例的主要类型,病例主要分布于机械和轻工行业。 结论 尘肺病、噪声聋和苯、铅等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为扬州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机械、化纤、煤炭等行业应列为重点监管行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湖北省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合理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2012年全省职业病报告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省共报告各种职业病新发病例4 135例,2010-2012年年均发病人数(798例)为2006-2009年的(435例)1.83倍,增长率达83.00%;居前3位依次为尘肺病(84.01%)、职业中毒(10.52%)、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32%);地区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黄石市(42.56%)、宜昌市(16.32%)、襄阳市(9.38%);行业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煤炭(64.76%)、机械(6.29%)、冶金(5.05%)行业;企业经济类型以私有经济(49.19%)、国有经济(44.91%)为主,大型企业多见(46.02%).结论 湖北省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应重点加强尘肺病的防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3.
朱晓敏  林怡  章文豪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60-1362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南京市新发职业病发病状况,为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8年南京市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个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职业病例数、病种、分布进行描述。 结果 南京市2009-2018年共计发生605例职业病,其中职业性化学中毒累积报告342例,占56.53%,以二硫化碳中毒为主,共194例,其次为汞中毒98例,主要分布于化工、电子行业;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共计报告135例,占22.31%,以矽肺为主,共计82例,职业性尘肺病例主要分布在地质矿产和煤炭行业;职业病病例总数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2009年病例数最多为138例(占22.81%),2018年最少为17例(占2.81%),职业性化学中毒例数逐年减少由2009年的121例减少到2018年的3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例数基本稳定。 结论 南京市的职业病防控工作发挥了良好作用,近10年来职业病发病例数逐年降低,但职业性尘肺防治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为做好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浦区2002-2013年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进行逐份核校,对职业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期间报告新发职业病404例,患者年龄(38.69±13.60)岁(18~79岁);男性317例,女性87例,男女比例3.64∶1.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148例,36.63%)、尘肺(102例,25.25%)和职业中毒(81例,20.05%),职业性皮肤病接害工龄中位数为1.33年,尘肺和职业中毒的接害工龄分别为(11.44士6.38)年和(5.92±4.55)年.新发尘肺类型前四位依次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矽肺(分别占55.88%、13.73%、10.78%、8.82%).硫化氢中毒、慢性苯中毒分居急、慢性职业中毒首位(13/48、32/33).病例分布行业中化工、建材、轻工和机械位居前四位(发病例数依次为87、86、81、77);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170例)和集体企业(80例)为主;规模多集中在小型(316例)企业. [结论] 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呈现发病年轻化和发病工龄短的趋势,职业性皮肤病、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需重点防控职业病,硫化氢、苯及苯系物、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矽尘是青浦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对小微私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项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65-1568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新发病资料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发病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趋势;共有新发病691例,男性(598例)占86.54%,女性(93例)占13.46%;其中按职业病病种发病占前4位的是职业性皮肤病(35.89%)、职业中毒(17.08%)、职业性眼病(15.05%)、尘肺病(14.91%);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20~49岁的患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8.73%;发病时接毒工龄小于3 a的人数占53.84%。结论 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病种中高风险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眼病和尘肺病,急性职业中毒防治工作仍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怀化市2006—2015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6—2015年由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怀化市共诊断报告职业病469例,包含5大类12种,以尘肺病为主(87.2%),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7.7%)。尘肺病又以矽肺为主(87.8%)。职业病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洪江市(34.8%)、辰溪县(19.2%)和麻阳县(17.7%);职业病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31.4%)、煤炭(24.9%)和卫生社保(24.1%);职业病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结论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该市主要职业病,高发地区小型企业及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是职业卫生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镇江市2006—2013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当地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镇江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3年镇江市共确诊职业病7大类31种659例,尘肺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9.97%、6.07%和5.61%。尘肺病以矽肺为主(占尘肺病例数的59.20%)。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32.5%,其中氯甲烷中毒病例数居首位,占53.85%;慢性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67.5%,其中以正己烷和苯中毒引起的病例数为主,分别占慢性中毒病例数的62.96%和25.93%。职业性皮肤病中主要是化学性皮肤灼伤,占职业性皮肤病例数的54.0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均为噪声聋病例。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并以男性为主。[结论]尘肺病、氯甲烷、正己烷和苯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和噪声聋为镇江市重点职业病。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应把这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作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18.
广西1992-2005年农民工职业病患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西农民工职业病患病特征.方法 收集广西1992-2005年职业病诊断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2005年,广西累计报告农民工职业病3大类506例,其中2001-2005年病例数占98.22%;尘肺、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各占病例总数的88.74%、10.67%、0.59%,矽肺占尘肺病例的97.33%;全自治区14个市、44个县(市、区)报告职业病例;病例分布12个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占67.79%;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9.2:1,50岁及以下年龄的病例数占86.33%,平均发病年龄42.5岁,职业工龄≤5年的占55.14%.结论 近年来广西诊断报告农民工职业病例数剧增,尘肺是主要的职业病,病例分布地区和行业较广,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工龄短,应重视和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岩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职业病诊断档案和职业病报告卡,对1997~2006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发生职业病1636例,其中尘肺、慢性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白内障分别占总数的96.33%、0.73%和2.94%。尘肺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主要为铅中毒,分布在冶金行业,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主要为职业性白内障,分布在化工行业。结论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防治仍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总结2008-2012年青岛市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为青岛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青岛市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对2008-2012年新发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青岛市新发职业病共405例,发病病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尘肺病(281例)、职业中毒(53例)、职业性噪声聋(51例)、职业性皮肤病(9例)、职业性哮喘(8例)。 结论 尘肺病、职业中毒和噪声聋是今后青岛市职业病防控的重点疾病;结合青岛市行业分布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服务,有助于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