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DVT合并HI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使用肝素治疗DVT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范围扩大,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阿替普酶置管溶栓治疗。结果对6例HIT患者行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综合介入治疗均有效,4例下肢肿胀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6例患者DVT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急性DVT接受肝素治疗后高度怀疑HIT者,应立即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等替代抗凝药物,对于血栓范围扩大而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改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疗效.方法:总结病人共126例,均以溶栓治疗为主.结果:临床治愈85例,良好34例,进步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4年01月期间行导管溶栓治疗38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溶栓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等疗效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出院前双下肢髌骨下10 cm周径差由3.74±0.94 cm下降为1.85±0.76 cm;双下肢髌骨上10 cm周径差径差由7.31±0.91 cm下降为4.35±1.28 cm,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治疗效果显著。平均随访18±9.3个月,随访成功率100%,随访期间10例(26.3%)患者诊断为血栓后综合征。结论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4年01月期间行导管溶栓治疗38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溶栓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等疗效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出院前双下肢髌骨下10 cm周径差由3.74±0.94 cm下降为1.85±0.76 cm;双下肢髌骨上10 cm周径差径差由7.31±0.91 cm下降为4.35±1.28 cm,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治疗效果显著。平均随访18±9.3个月,随访成功率100%,随访期间10例(26.3%)患者诊断为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rPA)给药方法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静脉快速滴注 rPA 溶栓组85例,24 h 静脉泵入维持 rPA 溶栓组102例。通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患肢大、小腿消肿效果,溶栓效果,溶栓效率及溶栓期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患肢大、小腿消肿及溶栓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24 h 静脉泵入组患者溶栓时间[(4.76±1.56)d]少于静脉快速滴注组溶栓时间[(6.56±0.83)d],即24 h静脉泵入组溶栓效率高于静脉快速滴注组患者(P <0.05);24 h 静脉泵入组患者溶栓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9%)明显少于静脉快速滴注组(17.6%)(P <0.05)。结论rPA 为治疗 ADVT 疗效好、起效迅速的溶栓药物,经静脉溶栓效果好,但24 h 静脉泵入较静脉快速滴注起效更为迅速,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在2006年5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用阿替普酶治疗的23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的单侧DVT,年龄小于75岁,且发病时间在21 d之内。结果 DVT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良好,有17例(73.9%)获临床痊愈,6例(26.1%)获临床好转。泵入阿替普酶时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以输液针眼出血和牙龈出血为主,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和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17例(73.9%)恢复正常,5例(21.7%)出现DVT后综合征,1例死于心梗。结论应用阿替普酶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对于病程在2周以上者也能获得临床好转的疗效;采用3 d间断静脉给药法治疗DVT,虽然常有出血不良事件发生,但对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近年来发展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成功率达92%,出血并发症约5%~10%。本文就其操作方法、溶栓药物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9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痊愈11例,显效8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3~6天患肢肿胀开始消退,5~8天患肢肿胀基本消退。静脉造影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部分患者血管边缘见少许充盈缺损。尿激酶用量为370万~600万U。随访未再出现血栓复发情况。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采用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及区域性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20例中1例死亡,1例股浅静脉小段狭窄,1例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余均获满意疗效。术后症状消失,肢体肿胀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等微创技术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内瘘血栓形成后两种药物的溶栓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23例局部应用溶栓药物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根据使用的溶栓药物分为尿激酶组和瑞替普酶组,其中尿激酶组11例,瑞替普酶组12例.比较两种药物溶栓后内瘘再通率及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尿激酶组共溶通4例,溶通率为36.4%;瑞替普酶组共溶通10例,溶通率为83.3%,其中栓塞未超过24小时的溶通率为100%.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溶通率更高,溶通时间更短,而二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2003年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采用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祛聚、支持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周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6例(21.4%)主干深静脉完全通畅,其余22例不完全通畅,5例大隐静脉-股静脉吻合口通畅.23例(82.1%)临床症状消失.25例获得随访(占89.3%),平均随访时间18.6(4~28)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例(17.9%).结论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然而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最为有效和可行,目前仍然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4月间2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就药物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取栓的时机以及急性期后抗凝药物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将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例在抗凝的同时配合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17例仅行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后早期,两组健患肢周径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缩短,两组间术后健患肢周径差亦有明显缩短。随访18~30个月,两组血栓溶解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导管溶栓能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我院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 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检索策略,收集截至2020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经置管溶栓治疗的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置管溶栓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65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没有无效病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栓塞和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79%、6.67%、22.22%,均为轻中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未出现重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7例,其中中央型血栓71例,混合型血栓4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对患者行经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行支架成形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患肢肿胀、疼痛于术后当日即明显减轻,无肺栓塞发生。11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97.27%(103/110)。结论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分析(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85例(67.5%),良好34例(27.0%),进步5例(4.0%),无效2例(1.6%),总有效率为98.4%(124/12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多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72 h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取急诊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患肢股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袪聚等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术中取出髂股静脉血栓,术后经抗凝、溶栓治疗,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
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可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肺栓塞,并可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和溶栓治疗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5例,11例采用单纯手术取栓,84例采用杂交手术治疗,121例采用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29例采用联合腔静脉滤器导管直接溶栓。结果18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5.9%,随访时间4-8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中,单纯手术取栓组占27.2%(3/11),杂交手术治疗组占21.4%(15/70),导管直接溶栓组占50%(8/16),均高于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组13.1%(12/92)。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组肢体发生浅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者占48.9%,均高于其他三组。结论手术取栓可以保护部分患者下肢的主干深静脉瓣膜,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联合腔静脉滤器导管直接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老年人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