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式、手术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五科于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65例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按照肿瘤所在位置分为两类:膈面生长型PHCC组(27例)和脏面生长型PHCC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肿瘤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和远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膈面生长型PHCC组相比,脏面生长型PHCC组具有更大的肿瘤直径(9.8 vs6.2 cm,P=0.048),更可能合并破裂出血(31.6% vs 11.1%, P=0.046)和伴有微血管侵犯(71.1% vs 44.4%,P=0.03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膈面和脏面生长型PHC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和31.6%,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在远期预后方面,该65例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2.6%、51.5%、41.6%和78.3%、60.3%、35.1%。膈面生长型PHCC组的1、3、5年OS和RFS分别为88.1%、64.0%、47.4%和85.0%、55.0%、45.9%,显著高于脏面生长型PHCC组的78.7%、42.7%、37.4%和73.4%、33.8%、3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合并肝硬化、Child-Pugh B级、脏面生长型PHCC、合并破裂出血、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P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脏面生长型PHCC、合并破裂出血、合并微血管侵犯、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PHC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CC是一类特殊类型的HCC,肿瘤体积较大,手术切除是主要根治性手段,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0%以上;膈面生长型PHCC的远期预后优于脏面生长型PHCC,肿瘤生长部位是影响PHCC患者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脏移植对23例肝细胞性肝癌的治疗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细胞性肝癌肝移植治疗的疗效 ,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3月连续实施的 95例肝移植中的 2 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学因素对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和肝癌复发的影响。结果本组肝细胞性肝癌总的复发率为 6 5 % (15 /2 3) ,6个月、12个月的无癌生存率分别为 75 %、5 8%。多元分析表明 ,肝细胞性肝癌的直径与它的复发率有相关性 (P =0 0 2 4 ) ,而其他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Wald =5 113,P =0 0 2 4 )。而年龄、性别、癌灶数目、门静脉癌栓形成、TNM分期、术前AFP水平、术前治疗、合并肝硬化等病理学因素则在统计学上未显示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大肝癌是肝移植的相对禁忌证 ,而小肝癌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450例经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450例患者中,2年内复发182例(4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术后复发与门脉癌栓、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数目、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RR=2.148,95%CI=1.175~3.924,P=0.013),肿瘤最大直径(RR=1.591,95%CI=1.006~2.518,P=0.047),门脉有无癌栓(RR=1.835,95%CI=1.242~2.709,P=0.001),血清AFP水平(RR=1.722,95%CI=1.141~2.601,P=0.010),肿瘤分化程度(RR=1.463,95%CI=1.071~1.998,P=0.017)均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建立函数模型对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程度有一定价值(似然比检验:χ~2=45.727,P0.001)。结论: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门脉癌栓、肿瘤数目、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可能是造成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根治术后HBVDNA活跃复制病人应用拉米呋啶治疗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41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HBVDNA>105 copies/ml病人随机分2组:治疗组21例(手术切除+拉米呋啶),对照组20例(单纯手术切除);同期22例肝癌根治术后HBVDNA <500 opies/ml病人作阴性组.观察各组术后血清HBVDNA、ALT水平、e抗原表达、复发时间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HBVDNA清除率为76.2%和15%(P<0.01),e抗原转阴率为45.5%和22.2%(P>0.05);治疗组、对照组、阴性组术后1年肝癌复发率分别为28.98%、50%、22.7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2),与阴性组无差异(P=0.508);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1个月(P=0.043).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HBV活跃复制者应用拉米呋啶治疗可提高HBVDNA清除率,有助于延长肿瘤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切除术后1年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HCC行肝切除的528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02例,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84%.1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HCC复发转移(78.1%,75/96)及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合并症(19.8%,19/96).大肝癌(P =0.047)、血管癌栓(P=1.118)、组织学中低分化(P =0.001)和病理切缘肿瘤残留(P=0.004)者是HCC患者1年内HCC复发转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门静脉高压症(P =0.001)是预示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因素.非RO切除的患者是1年内死亡(占59.3%)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影响HCC切除术后1年生存的主要因素是HCC复发转移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因素,非R0切除是导致原发性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术前伴有门静脉高压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索拉非尼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30例行肝移植手术的超米兰标准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口服索拉非尼400 mg,bid.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1500 mg,bid,每个疗程服用14d后休息2周.术后18个月两组未复发者均停止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者则维持原剂量直至患者不宜再继续服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减量或停药.结果 实验组1年复发率为53.3%,对照组8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8,P<0.05).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93.3%,对照组4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7,P<0.05).实验组的生存期为7~28个月,平均(24.6±1.7)个月,对照组的生存期为5~34个月,平均(16.4±2.7)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4,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大部分为Ⅰ~Ⅱ级,其中实验组发生腹泻、手足综合征的机会较对照组高.结论 超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后预防应用索拉非尼可能会减少或推迟肝癌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药物的大部分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朱继领|张克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7):838-846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RFA)与外科手术再切除(SRR)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7年1月间发表的对比RFA和SRR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癌的临床对照试验,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1个临床试验共1 079例患者,其中RFA治疗患者560例(RFA组),SRR治疗患者519例(SRR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F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SRR组(OR=0.25,95%CI=0.14~0.44,P0.00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SRR组(OR=-6.57,95%CI=-7.74~-4.09,P0.00001),而SRR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RFA组(OR=0.60,95%CI=0.42~0.86,P=0.006)。结论:两种方式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区别,但RFA具有微创、可重复操作、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x43、CD105、VEGF在不同血清AFP(α-fetoprotein)浓度的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的关系以及Cx43的表达和RO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234例HBV相关HCC组织标本Cx43和CD105、VEGF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20例HBV相关HCC标本Cx43mRNA的表达,并分析在不同血清AFP浓度下与Cx43的表达与CD105、VEGF的表达的关联以及与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均检测到Cx43在HCC组织中表达,AFP< 400 μg/L的HBV相关HCC组织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Cx43阳性表达者其1年复发、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Log Rank P =0.001,0.026,0.000),Cox回归分析表明Cx43阳性表达是HCC早期复发和预后(Log Rank P=0.049、0.035)的独立影响因子,Cx43阳性表达者CD105、VEGF低表达(P=0.018、0.023),并与组织分化程度(P =0.002),病灶数(P =0.033)血管癌栓(P =0.029)有关.结论 Cx43的表达与CD105、VEGF的表达相关,在AFP<400 μg/L的HBV相关HCC的患者中Cx43阴性表达预示早期复发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9.
切缘冷冻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降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方法,改善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 自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我院行肝癌切除术切缘距肿瘤不足1 cm的患者共45例,分为冷冻组和单纯切除组两组.冷冻组23例,常规肿瘤切除后以扁平探头对肝切缘进行接触冷冻,冷冻深度控制在1.0~1.5 cm;单纯切除组22例,单纯行常规肝癌切除手术,不予冷冻治疗.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复发及生存时间.结果 冷冻组术后1年、3年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8.7%、26.1%和34.8%,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6.5%和30.4%,与单纯切除组比较,其中3年(χ^2=5.021,P=0.025)、5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5,P=0);冷冻组的3年、5年生存率较单纯切除组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 肝癌切除后切缘冷冻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可能延长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术后合理选择辅助性TACE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02-2008年3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逐步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辅助性TACE对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76例)、低危组(91例)以及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65例)、低危组(78例)患者预后的影响.低危组定义为肿瘤单发且无血管侵犯;高危组定义为肿瘤多发和(或)血管侵犯.结果 在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术后行辅助性TACE者总生存期高于术后未行辅助性TACE者(P<0.05).其他亚组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对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辅助性TACE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高危组肝癌术后患者是有受益的. 相似文献
11.
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预测能力,作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至随访截止,53例出现HCC肝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47例.总体1,2,3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9%(39/62),75.8%(47/62),80.7%(50/62)和83.9%(53/62),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37/62),21.0%(13/62)和1.61%(1/62).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早期复发风险因素.截点值≥2.171时,预测早期复发灵敏度85.1%,特异度77.8%,AUC 0.874(95%CI,0.757~0.990).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截点值≥2.893时,预测总体生存灵敏度86.8%,特异度88.9%,AUC 0.894(95%CI,0.798~0.990).结论 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合并肝硬化H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划分肝硬化程度和风险等级有助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genistein(三羟基异黄酮)增强顺铂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建立模拟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高转移复发的裸鼠模型,分别给予genistein与顺铂腹腔注射,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裸鼠肝脏复发肿瘤大小和肺转移情况;用金氏公式计算q值研究两药的协同作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复发肿瘤MMP-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gunistein与顺铂联用较单用组裸鼠肝脏肿瘤复发灶体积减小,肺转移数减少;genistein与顺铂联用在体内对裸鼠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肿瘤具有相加抑制作用,对肺转移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复发肿瘤MMP-2的蛋白表达,顺铂组比对照组表达增加(t=26.17、P<0.05),genistein组和联用组表达比对照组降低(t=5.58,13.90,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enistein组MMP-2 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0.90倍,顺铂组是对照组的2.06倍,联合组是对照组的0.44倍.结论 genistein可增强顺铂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化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genistein能降低顺铂诱导的MMP-2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后复发病例再治疗的效果,比较不同复发时间的疗效差别。方法以行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手术切除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患者(RHCC组)和同期行RFA治疗的首发HCC患者(首发HCC组)为研究对象。(1)RHCC组42例患者,男34例,女8例,平均年龄(58±10)岁;复发灶大小1.5~6.6cm,平均(3.8±1.4)cm。RFA治疗前5例伴肝外转移。肝功能A级21例,B级19例,C级2例。手术切除距肝内初次复发时间为1~96个月,平均22.8个月。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者20例40灶(RHCC近期组),术后1年以上复发者22例37灶(RHCC远期组)。(2)首发HCC组148例患者,男11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9岁。肿瘤大小1.2~7.0cm,平均(4.0±1.4)cm。RFA治疗后1个月采用增强CT检查评价消融成功率;比较RHCC近期组、RHCC远期组和首发HCC组的治疗效果、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期。结果首发HCC组RFA成功率为87.2%(129例),局部复发率为16.2%(24例),另位复发率为37.8%(56例),平均生存期为(39.0±2.1)个月;RHCC近期组、远期组RFA成功率分别为85.0%和95.5%(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5.0%和13.6%(P>0.05),另位复发率为60.0%和18·2%(P=0.005),平均生存期为(15.4±2.3)个月和(39.5±4.5)个月(P<0.005)。与首发HCC组相比,RHCC远期组消融成功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HCC近期组生存期低于首发HCC组(P<0.05)。RHCC远期组1例患者治疗后出血,经射频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缓解。结论RFA治疗RHCC的预后及疗效与复发的时间相关;对于术后远期复发者,行RFA治疗可获得同首发HCC相似的生存期,而手术后近期复发者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和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GP73)变化趋势及其与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测定61例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和65例肝癌患者术前、术后GP73,并在肝癌组患者中临床诊断肝癌复发时监测GP73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观察GP73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结果 肝血管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间GP7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术前GP73值为9.9(3.7~15.8) RU,术后3、7、14 d GP73值分别为9.1(3.4~13.3) RU,4.3(1.7 ~9.0)RU,3.3(2.1 ~5.4)RU,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2.606,P<0.001).肝癌组患者中21例复发,复发者术前GP73值为9.9(2.9 ~ 15.0)RU,复发时GP73值为11.0(8.4~ 13.8) RU,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P>0.05).未复发肝癌44例,术前GP73值为10.5(3.9 ~16.1)RU,与复发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6,P>1.05).结论 肝癌切除导致GP73的下降,肝癌复发伴随着GP73水平上升,GP73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23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78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32例(13.4%)出现肝外复发.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血清甲胎蛋白(α fetoprotein,AFP)>1000 ng/m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子灶、肿瘤包膜缺失是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是肝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与术前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有关.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3.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有无脉管瘤栓、术前AST、肝被膜受侵、肿瘤切缘为影响对肿瘤复发和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切缘、肝被膜受侵及肿瘤最大直径依次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及肝被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对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应加强术后随诊,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