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特应性疾病。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和呼吸系统处于迅速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感染很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及呼吸系统的发育,造成以后反复喘息或持续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触发喘息发作的主要因素。有人认为RSV和MP感染更容易发生在特应性婴幼儿。本研究选择我院部分住院期间有喘息症状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RSV和MP检测,同时作常见食  相似文献   

2.
李世巧 《微创医学》2013,8(2):224-225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十几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严重危害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喘息反复发作,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发现喘息发作的婴幼儿高达20%以上,部分患儿由于不能规范治疗最后发展为哮喘.由此可见,喘息在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2],探讨喘息急性重度发作的最佳控制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使用吸入和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发现氧气驱动吸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喘息及学龄前儿童哮喘发作的最常见因素[1].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的特点,使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当感染发展到下呼吸道的时候,过多的分泌物堵塞在狭窄的呼吸道,出现临床症状-喘息.婴幼儿的第一次喘息,往往以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起病.  相似文献   

4.
喘息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部分反复喘息患儿最终发展为哮喘。婴幼儿喘息的发生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烟草烟雾是环境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婴幼儿的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烟草烟雾对婴幼儿喘息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喘息发生的可能机制,为早期积极干预、降低婴幼儿喘息或哮喘的发病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间歇性使用白三稀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钠预防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将53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在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有咳嗽、流涕、喷嚏、鼻塞之一)时立即加用孟鲁斯特钠,对照组有喘息发作时才加用孟鲁斯特钠,其他对症、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两组相同,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儿急性喘息发作次数、无喘息发作人数百分比、无呼吸道症状的天数、患儿患呼吸道疾病次数。结果观察组急性喘息发作次数为(2.2±2.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2.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发作人数百分比率观察组为53.8%(14/26),对照组为7.4%(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呼吸道症状天数观察组为(309.7±26.1)d,对照组为(310.6±31.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患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观察组为(5.6±2.9)次,对照组为(5.5±3.1)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立即给予孟鲁斯特钠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喘息发作,但不能减少呼吸道疾病发作的频率。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梅 《医学综述》2011,17(5):738-741
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以喘憋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疾病,患儿易于病后发生哮喘,长期随访观察22.1%~53.2%患哮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作为婴幼儿时期两个重要的喘息性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影响、特应质、喂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现仅从遗传、免疫、感染等方面阐述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喘息与其血清总Ig E、肺功能及社会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患儿(28 d<年龄≤3岁)共300例,其中喘息性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患儿150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而无喘息症状患儿1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总Ig E值、行肺功能检查,比较2组其差异性;并对入选患儿行流调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引起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中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TEF 25%、TEF 50%、TPTEF/Te、VPTEF/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儿喘息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个人过敏疾病史、家族哮喘或过敏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家中养花草有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时其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升高,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个人过敏疾病史、家族哮喘或过敏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家中养花草。  相似文献   

8.
<正>哮喘是全世界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疾病。喘息是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高,超过1/4的婴幼儿、近一半学龄前儿童有过至少一次喘息发作[1-2],42%的学龄前儿童存在喘息反复发作[3]。哮喘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患儿不配合检查,所以3岁以前的哮喘诊断更加困难[4-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收集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3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89例喘息患儿随访中,有68.91%的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异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经统计分析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但是否发展为哮喘主要与特异性体质及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以喘憋为突出表现的呼吸道炎症,其中部分患儿存在气道慢性炎症,病重数年内喘息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哮喘,且喘息多由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科呼吸道疾病主要方法,在小儿哮喘及呼吸道感染中广泛应用.我院儿科近年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哮喘     
喘息是婴幼儿常见症状。虽不是所有的喘息患儿都是哮喘,但大多数有喘息(喘鸣)者为哮喘。一、哮喘定义由于气管及支气管对各种刺激反应增强,气道易发生广泛狭窄,其病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本定义亦适合于2岁以下婴幼儿。Mok及Levison认为不论任何年龄,经常喘息≥3次(除外心脏等其他疾病)应考虑有哮喘,与其有无特应性、明显发作诱因及发作频率无关,遗憾的是很多临床医师认为  相似文献   

12.
小儿喘病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喘息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两种类型.哮支与哮喘均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反复发作喘息为特征,其发生常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有关.笔者应用异丙嗪和硝苯地平联用治疗小儿喘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故时有将症状性哮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现将我院近年来在哮喘门诊及住院病人中6例由其它疾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伴首次喘息发作与过敏原的关系,以期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83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依据是否喘息分为两组,采用瑞典Pharmacia Unicap 100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血清总IgE及过敏原d1、f1、f2特异性IgE抗体,同时统计喂养方式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血清总IgE及过敏原d1、f1、f2特异性IgE抗体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喂养方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首次喘息发作机体并未形成高敏状态,不能应用过敏原检测来预测患儿是否发展为哮喘,喂养方式与是否喘息发作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重庆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1月共2 365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抽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比较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表现.结果:病毒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系.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PIV)3型与婴幼儿哮喘发作有一定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PIV3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引起有先天性心脏病、气管软化和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等基础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腺病毒(Adenovirus,ADv)可引起幼儿哮喘发作.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RSV与PIV3在7种常见病毒中是引起重庆地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病毒病原.除RSV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外,PIV3与婴幼儿哮喘也有一定的相关性.ADV也是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无严重临床表现.ADV还可引起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A型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袁冰琦  罗君  谢燕 《中外医疗》2008,27(11):30-30
对2月-2岁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喘息症状的患儿79例采用联合雾化吸入舒喘灵、嗅化异丙阿托品、丙酸培氯米松,观察该方法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喘息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显示该方法疗效迅速可靠,患儿用药后喘息可迅速缓解,显效率92.3%,与对照组相比较有较好的疗效,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表明联合吸入舒喘灵、嗅化异丙阿托品及丙酸培氯米松治疗婴幼儿急性喘息发作有很好疗效,可迅速缓解喘息症状,特别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喘息患儿还可作为早期干预措施,可达到减少喘息反复发作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2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随访1年了解患儿喘息发作情况。同时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喘息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哮喘家族病史、宠物接触史、过敏疾病史、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等。结果102例患儿中,共有3例失访。随访3、6、9、12个月,至少出现1次喘息发作的例数分别为16例(16.16%)、34例(34.34%)、39例(39.39%)、43例(43.43%),其中,随访12个月内,发生1次喘息8例,发生2次喘息11例,≥3次喘息24例。经单因素分析,反复喘息组与非反复喘息组患儿在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被动吸烟史、湿疹病史、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家族过敏疾病史、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食物过敏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湿疹病史、家族过敏疾病史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均为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P < 0.05),而母乳喂养>3个月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保护因素(P < 0.01)。结论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家族过敏疾病史、湿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性做好防治工作,以减少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给予免疫调节剂干预治疗后喘息发作的变化,探讨免疫调节剂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影响.方法 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首诊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4例为免疫调节剂干预组:泛福舒,3.5 mg/d,每月服10d,疗程3月;基础治疗组19例: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200 μg/d,疗程3月.同时选择10例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并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跟踪随诊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和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两组患儿1年内反复喘息发作的观察比较,泛福舒干预组患儿喘息发作≥3次的比率为25%,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63.2%),差异有显著性(x2=6.344,P<0.05);在呼吸道感染方面,泛福舒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健康对照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t=0.72,P>0.05),基础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健康对照组及泛福舒干预组相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11、3.92,P<0.05).结论 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减少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再次发作的次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降低罂幼儿喘息发作患者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喘憋性肺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虚胖的小儿,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在冬季和初春发病。本病往往反复发作,是常见的婴儿喘息性疾病,而且发展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性为22%~66%。陈育智教授曾报道,70%以上的小儿哮喘首次发生在3岁以前,而大部分病例在早期均未被诊断,因此,有效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对降低婴幼儿哮喘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但由于小儿哮喘(尤其是婴幼儿哮喘)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以致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使许多小儿哮喘发展为成人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幼儿哮喘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1],但因婴幼儿哭闹不合作,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试验结果多是困难的。为了探讨婴幼儿哮喘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氨茶碱在其中的价值,我院1993年12月~1998年12月对109例喘息患儿进行了临床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Mcconnohipkm标准[2]。筛除初发毛细支气管炎后,将喘息(咳嗽、气喘、双肺呼气相哮鸣音)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