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皮-间质转化(EMT)以上皮表型的缺失伴随上皮间质特性的获得为主要特征。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肝癌非手术治疗后残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加关系密切。本文对近年来有关EMT在各种肝癌非手术治疗后,促进残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肝切除术是目前肝恶性肿瘤患者获治愈可能的首选治疗方法。肝细胞癌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肝内转移,45%~58%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也可通过门静脉和胆道系统肝内微小播散[1-2]。另外,非解剖性肝切除存在的残肝组织缺血可促进肝癌的复发转移[3]。Makkuchi等[4]倡导解剖性肝切除术应以门静脉为主的Glissonean蒂血供范围和肝静脉引流区域为解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在放疗后残余肝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具有肺转移潜能的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模拟临床分割放射治疗.将放疗后残余肝癌组织切除后再种植于正常裸鼠肝脏.6周后处死,测量放疗后再种植肝癌体积,计算其肝内移灶数目及肺转移率.HE染色观察放疗后肝癌组织学形态.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放疗前后肝癌组织内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及TMPRSS4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肝癌切除再种植后42 d,其肿瘤大小及肺转移率分别为(2.25士0.52)cm3和66.7%,而放疗后2d和放疗后30 d残癌切除再种植组,肿瘤大小分别为(1.61±0.51)cm3 (P<0.05)和(2.60±0.61)cm3 (P>0.05),肺转移率分别为12.5% (P<0.05)和100% (P<0.05).对照组及放疗后2d残癌切除再种植组无肝内转移灶,放疗后30 d残癌切除再种植组肝内转移灶数为18±8.05(P<0.05).放疗后30 d残癌组织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TMPRSS4、SI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放疗结束后2d残癌组织,而E-cadherin表达则显著降低.结论 放疗后残癌的转移潜能先降低后增强.放疗后残癌TMPRSS4表达增加进而诱导EMT的发生可能是后期转移潜能增强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转移性肝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探讨转移肝癌肝切除术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对78例转移性肝癌切除术进行性分析。方法 我院从1982年1月至1994年1月对78便肝转移癌的病人,在原发癌根治术的基础上行肝切除术。其中48例原发癌结肠癌,30例为非结直肠癌,随访生存期并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累进要转移性肝癌切除术后总的1、3、5的眩分别为76.91%、39.6%、25.64%。肝转移癌数目超过2个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0%,而转移灶少  相似文献   

5.
198 6年 3月至 1996年 5月 ,我科对16例原发性肝癌切除后复发及 32例转移癌肝切除术后复发病人行再次肝切除术。临床资料 :原发肝癌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者 16例。平均年龄 5 4岁。全部有肝病史。 2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 ,其中 1例行三叶切除。本组 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 ,平均年龄 5 8岁。全为治愈性切除 ,切缘距肿瘤大于 1cm。4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瘤 ,分别行同期肿瘤切除术。 2例膈肌肿瘤切除 ,1例回肠切除术 ,1例空肠部分切除术。结果 :原发肝癌 :12例 (75 % )合并肝硬化 ,1例肝功ChildC级 ,第二次肝切除术后生存 6个月。原发肝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癌肝静脉阻断后肝脏及远隔器官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受体1及受体2的表达,探讨肝静脉阻断对肝癌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白鼠肝癌模型为材料,采用SUPERVISION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临近肝叶(肝左中叶)及肺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受体1(Fl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国受体2(Flk-1/KDR)的表达变化。结果 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组织Flt-1的表达较  相似文献   

7.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这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主要障碍。研究与肝癌侵袭、转移有关的生物学因素对掌握肝癌复发、转移规律及指导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再切除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8年我院27例原发性肝癌再切除中的6例肝外转移癌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肺部转移癌2例,腹腔转移癌4例。结果6例肝外转移癌切除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再次切除算起4.6年。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的高选择性再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延长生存期。腹腔、肺部癌结节选择再切除或伽玛刀治疗,腹腔种植癌和浸润癌灶行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肝癌侵袭性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与ezr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标本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41例以及同期良性肝病肝组织9例,按照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有无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等将肿瘤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两组,分别采用RTPCR、Western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的表达。并检测MHCC97L、MHCC97H和LM3三株细胞系的ezrin表达。结果高侵袭肝细胞肝癌组织ezrin表达强度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细胞肝癌组织(P〈0.05),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P〈0.05)。三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其强度随侵袭性增高依次增强。结论Ez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与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成相关。Ezrin在MHCC97L、MHCC97H和LM3三株细胞系均表达,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MP9、TIMP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34例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MMP9、TIM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MMP9仅有少量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肝癌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升高,而TIMP1表达显著下降,两者表达状况呈负相关(P<0.01),且两者在转移肝癌较未转移肝癌中表达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MP9、TIMP1表达改变可能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 (8.98±2.52)、 (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 (71.08±43.19)、 (23.20±4.70)、 (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道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肝细胞癌晚期易侵犯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外脏器(如肺、骨等),但却很少发生胆道侵犯或转移。文献报道^〔1〕肝癌晚期发生胆道侵犯后,可在胆道内形成与肝内原发灶一致的癌栓或癌性血栓,从而导致阻塞性黄疸的发生,临床上称为“黄疸型(icteric type)”或“淤胆型(cholestatic type)”肝癌。其发病率约占肝癌型病人的1.5%~10%^〔2〕。本文通过对此类病人临床特征及病理标本的研究,探讨了肝癌侵入胆道的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DNA异倍体、nm23-H1、C-erbB-2和P5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52例肝癌2的肝癌细胞的DN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基因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结果DNA异倍体在≤5cm肝癌组为50.0%,在〉5cm肝癌为82.1%;DNA异倍体与肝癌肝内转移及合并癌栓有关。肝癌伴有肝内转移者的nm23-H1阳性率是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5例肝癌手术标本癌旁及癌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水平,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肝癌细胞SMMC-7721中转染Netrin-1基因,观测过表达Netrin-1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Netrin-1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6.7%,主要在肝癌细胞胞质中表达,Netrin-1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fii与门静脉痛栓以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实验对照组比较过表达Netrin-1显著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能力(P<0.05).结论 HCC组织中高表达的Netrin-1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关,Netrin-1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可能是肝癌转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种肝细胞癌细胞株,3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在mRNA水平4株肝癌细胞株随侵袭转移能力升高Survivin表达依次升高(P<0.01),HC-CLM6细胞株中Survivin表达水平最高.肝癌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1.082±0.213)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799±0.324,P<0.05).Western blot的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肝内转移组Survivin蛋白表达(0.892±0.198)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342±0.237,P<0.05).结论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且与侵袭转移等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urvivin基因高表达可作为判断HCC侵袭性和进展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EIF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与癌旁组织有差异表达的circRNA数据集GSE94508和GSE97332,选取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EIF6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并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和化疗治疗)患者15例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的癌旁肝组织标本。采用qPCR检测circEIF6的表达;采用siRNA敲低circEIF6的表达,通过CCK8、EdU、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筛选出肝癌差异表达circRNA共81个,对其中表达上调的73个circRNA对应的母基因进行GO分析。circEIF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敲低circEIF6后,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Huh7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circEIF6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机制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span8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肝癌细胞系及80例肝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检测352例肝癌组织样本中Tspan8的表达,分析Tspan8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在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MHCC97-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PLC/PRF/5、SMMC7721、Hep 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正常肝组织,且在有肝内转移或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及血管侵犯患者的癌组织(均P0.05)。Tspan8高表达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HR=1.64,95%CI=1.21~2.23,P=0.002)和术后生存(HR=1.66,95%CI=1.23~2.2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Tspan8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Tspan8低表达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Tspan8促进肝癌侵袭转移,Tspan8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术前口服去氧氟尿苷后其代谢产物氟尿嘧啶在肿瘤及肝组织的浓度分布。方法 肝癌切除术前口服去氧氟尿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移淋巴结、卫星灶癌组织、肿瘤中央癌组织、肿瘤周边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液中氟尿嘧啶的浓度,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口服去氧氟尿苷后转移淋巴结的氟尿嘧啶浓度为11.8μg/g,卫星灶癌组织为12.2μg/g,肿瘤中央癌组织氟尿嘧啶浓度为6.2μg/g,周边癌组织氟尿嘧啶浓度为9.7μg/g,癌旁肝组织氟尿嘧啶浓度为5.7μg/g,血液中氟尿嘧啶为浓度1.1μg/ml,转移淋巴结和卫星灶癌组织的氟尿嘧啶浓度显著高于周边癌组织(P<0.05),周边癌组织的氟尿嘧啶浓度显著高于中央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而外周血氟尿嘧啶浓度显著低于肝癌组织和肝组织(P<0.05)。术前口服去氧氟尿苷后肝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结论 口服去氧氟尿苷后在转移淋巴结和卫星灶中产生较高的的氟尿嘧啶,而中央肝癌组织和肝组织产生的氟尿嘧啶少。去氧氟尿苷术前化疗能增加肝癌细胞凋亡,提示去氧氟尿苷更适合肝癌术前化疗,预防肝癌术后的复发和微小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及其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分析OPN表达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化、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MHCC97-L和HCCLM6 OPN表达情况.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200例肝癌组织中OPN表达.结果 OPN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增加逐渐升高.肝癌组织中OPN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有无包膜、细胞分化以及肝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肝癌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有明显相关(P<0.05).术后有复发转移病人的肝癌组织中66%表达OPN,而术后无复发转移病人的肝癌组织中仅37%表达OPN,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OPN表达与肝癌细胞细胞系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肝癌组织中OPN表达可能是预测肝癌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肝切除术仍是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手段。除肿瘤侵袭性因素、肝脏因素和机体因素外,手术类型、切缘宽度以及术中失血和输血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术后远期生存。肝切除术应以R0切除为目标,根据个体的肿瘤负荷、肿瘤位置和肝脏功能状况选择实施不同的手术类型和切缘宽度。在确保足够的功能性剩余肝体积的前提下,对低分化、局部或伴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可优先考虑解剖性肝切除和宽切缘切除。术前应仔细评估和精确规划,术中精细操作结合低中心静脉压和血流控制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失血和输血,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和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