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意识障碍的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0280mmHg)的疗效。方法:31例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意识丧失的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动态监测血气、神志等临床征象等情况。结果:NIPPV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意识、呼吸困难、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pH、PaCO2)(P0.01),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5),成功率90.32%,气管插管率9.7%,病死率6.5%。结论:NlPPV是救治AECOPD合并意识障碍、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采用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6例AECOPD并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经NIPPV治疗后,治疗组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亦有明显改善。结论:NIPPV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疗效确切,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为更好地选择NIPPV的临床应用适应症提供依据.方法 对79 例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24 h、3 d 及5 d 动脉血气、意识、治疗后患者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79例患者经NIPPV治疗,与治疗前比较,68例患者PaCO2明显降低、pH升高,均脱机出院,有效率达86.1%;7例改为有创通气,4例放弃治疗.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并重症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意识障碍并非无创通气的绝对禁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一组同期住院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165例进行回顾分析,NIPPV组56例及IPPV组109例。结果:NIPPV组通气时间8.2±3.2d,经治疗后好转出院42例(75%);IPPV组通气时间7.7±4.5d,好转出院85例(78%),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NIPPV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IPPV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1例(46.8%),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并可以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住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组36例,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IPPV.对照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天数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64例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2例.通气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结果 通气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2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发现,2组患者pH值、PaO 2明显上升,PaCO 2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以同期同样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氧合、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同期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病愈出院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减轻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其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辛伐他汀( 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辛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治疗10天后的血脂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血脂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明显.患者总胆固...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国内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断切点尚有争议,本研究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比较不同切点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Hcy≥15 μmol/L〕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健康中心新诊断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分为:A组50例(Hcy<10 μmol/L),B组52例(10 μmol/L≤Hcy<15 μmol/L),C组66例(Hcy≥15 μmol/L)。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叶酸、Hcy〕、超声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腔隙性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叶酸高于B组、C组,B组叶酸高于C组(P<0.05);A组Hcy低于B组、C组,B组Hcy低于C组(P<0.05)。C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B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冠心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10 μmol/L、IMT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cy≥15 μmol/L、EDD为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Hcy≥10 μmol/L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Hcy≥15 μmol/L为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应用地塞米松加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咯血50例定为联合治疗组,并把同期应用垂体后叶素单药治疗咯血50例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 h后显示: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大咯血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中量咯血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小咯血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较垂体后叶素单药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与妄想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症状与自尊和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尊和缺陷感对妄想症状出现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为康复期认知心理治疗指明方向。方法运用PAN—SS、SES、FIS、SAS、SDS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完成评定的患者共96例,其中56例存在明确的妄想(为研究组),40例未发现有妄想(为对照组)。两组的SES、FIS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妄想的出现与自尊感、缺陷感明显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低自尊和高缺陷感是影响患者妄想症状出现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林俊雄 《河北医学》2014,(4):571-573
目的:观察对比单用垂体后叶素与垂体后叶素、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咯血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治疗费用。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至2012年因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引起咯血的留观病例98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疗效、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明显有效40例(80%),一般显效8例(16%),无效2例(4%)。对照组明显有效27例(56.3%),一般有效11例22.9%),无效10例(20.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咯血快速有效,价格低廉,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洛汀新(苯那普利)降压治疗,实验组同时用洛汀新和nCPAP治疗,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压水平、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脑血流、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实验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平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下降,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睡眠结构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和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脑血流明显改善(P<0.05)。结论nCPAP治疗OSAS并发的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针对高血压病因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并可降低血黏度、C反应蛋白,明显改善脑血流,从而可能降低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或单用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予行化疗,于化疗间歇期加用伊班膦酸钠4mg静脉滴注,每4周为1周期,连用2周期评定疗效;B组单用伊班膦酸钠,剂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A、B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多,主要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若加化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