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8例,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24周;对照组52例,给予口服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4周;以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77.9%,对照组有效率为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刘晖 《新疆医学》2011,41(12):29-30,33
目的:观察云克(99Tc—MDP)联合甲氨蝶吟、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采用静脉滴注云克联合口服甲氨蝶呤、羟氯喹,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口服甲氨蝶吟、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O%。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云克组在改善晨僵、减少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和ESR、CRP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云克(99Tc—MDP)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性指标,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40例甲氨蝶岭联合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分为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组与甲氨蝶呤组,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组患者耐受良好,临床指标有所改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ESR和CRP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比较以及眼科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以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和患者评价等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氨蝶呤(7.5 mg/周)、单用环磷酰胺(400 mg/2周)及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甲氨蝶呤7.5 mg/周+环磷酰胺400 mg/2周)。疗程24周,在0、6、12、24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ACR70、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疗效指标、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评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医生总体评价、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健康评估问卷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在24周,联合治疗组改善达ACR20标准者为81%,高甲氨蝶呤组56%及环磷酰胺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达ACR50改善的患者比例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与甲氨蝶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达到EULAR有效者为77%,高于甲氨蝶呤组48%及环磷酰胺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疼痛VAS评分、ESR的改善程度高于甲氨蝶呤组(P〈0.05),在压痛关节数或指数、肿胀关节数或指数、疼痛VAS评分、PGA、医生总体评价、HAQ、ESR的改善程度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疗效优于单用。两者联合治疗安全耐受性好,与单用相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以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和患者评价等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纳入类风湿关节炎病例98例,按随机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关节腔注入甲氨蝶呤10 mg/周,复方倍他米松7 mg/d;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入甲氨蝶呤10 mg/周,小剂量(≤10 mg/d)强的松。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关节肿胀、压痛减少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SR、CRP、RF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2例(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6例(12.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应用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具有高效、安全、不良反应少、耐受性佳等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云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4-164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试验的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对照组31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16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16周进行疗效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DM)治疗中,甲氨蝶呤、胰岛素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胰岛素治疗与甲氨蝶呤、胰岛素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观测2组12周后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BG)与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较之治疗前FBG、2 hPG、RF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且干预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取甲氨蝶呤、胰岛素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及类风湿因子,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IL-1α 和IL-6的影响。 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分为A组羟氯喹治疗组,B组甲氨蝶呤治疗组,C组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组,追踪随访1年,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比较用药前后,类风湿患者关节滑液中IL-1α 和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经治疗后C组的有效率明显高A组B组;A组与B组相比较,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的不良反应最少;治疗后,关节滑液检测IL-1α 和IL-6的水平降低,且A组降低的水平与B组接近。 结论 证实单独使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效果明显,且甲氨蝶呤与羟氯喹合用的作用更强,从治疗的角度考虑,羟氯喹的不良反应小,更适合于临床需长期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数字单盲法分采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观察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分级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83.82% vs 92.65%),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0.29% vs 4.41% ),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关节功能分级明改善 (P均<0.05)。结果提示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增高,不良反应下降,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甲氨蝶呤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组40例应用依那西普,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晨僵时间及20m步行时间等方面均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RA疗效优于传统的甲氨蝶呤和羟氯喹,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及疾病活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联合应用硫酸羟氯喹和甲氨蝶呤为治疗组,单用甲氨蝶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疾病活动分数(DAS28)、血沉、C-反应蛋白、血脂。结果治疗12个月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分数、血沉、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血高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治疗组对DAS28、LDL-C、HDL-C和ESR的改善更显著。结论病情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异常,羟氯喹等使疾病活动分数、血沉或C-反应蛋白下降的同时,导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可能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将帕夫林与羟氯喹联合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06例,并将其分为各有53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羟氯喹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帕夫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晨僵时间及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帕夫林与羟氯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压痛及肿胀等症状,减少晨僵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田静  高洁生  吴轰  李芬  谢希 《广东医学》2007,28(2):302-304
目的 探索甲氨蝶呤(MTX)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20例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LEF 20 mg/次,1次/d),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HCQ)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HCQ 100 mg/次,2次/d),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治疗6个月后来氟米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77%(40/52),硫酸羟氯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60%(31/5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54%(28/52)和29%(15/51),差异有显著性(P=0.01).来氟米特治疗组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短期疗效可能优于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且副作用不增加,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15mg/周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来氟米特10mg/d口服。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18例,占47.4‰对照组不良反应13例,占34.2%,联合组消化道受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但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方面不良反应突出,需加强患者的随诊和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杜正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46-2647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及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4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MS组(72例)使用甲氨蝶呤(MTX)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MSL组(71例)在MS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LEF)。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MSL组的静息痛、晨僵、握力、关节压痛及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MS组(P<0.01);MSL组关节功能分级优于MS组(P<0.05);MSL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MS组(P<0.01);2组类风湿因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可更为显著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20.
刘凌泉 《当代医学》2014,(34):131-13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联合组患者采取来氟米特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综合评价与分析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方面,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为92.00%(23/2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12.00%(3/2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激素配合甲氨蝶呤或配合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均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常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