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雪华 《国医论坛》2001,16(6):9-10
高热、咳喘、泻利是小儿临床常见病症 ,笔者积30年临床经验 ,提出高热宜疏、清、下 ,咳喘应宣、清、运 ,泻利须补、清、涩。从长期临床中观察到小儿病多热 ,故于三大法中均可随症选配清热之品 ,苟能认真辨证 ,则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兹分述如下。1 高热宜疏、清、下兼施小儿高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儿科辑要》指出“小儿脏腑薄、潘篱疏、肌肤嫩、神气怯”,故“邪易干 ,易感触 ,易传变”。这使小儿疾病在病机诊治上与成年人有质的区别 ,发病急、传变快、病情重等是其特点。一旦邪袭最易形成邪热与内火交炽 ,形成外为淫邪所遏 ,…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儿中药用量的探讨严绥平,李孟智小儿疾病的治疗大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小儿体属“稚阳稚阴”,在病理上的特点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指出的“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因此,除及时治疗外,还易剂量适宜。否则会造成疾病的...  相似文献   

3.
试谈“复感儿”的正气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将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称为“复感儿”。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反应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中医学认为复感儿的发病“不在邪多,而在正虚”。中医学的“正气”代表机体的免疫机能,它与中医脏象肺、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一般复感儿的发病与“肺主表”的关系最为密切。小儿肺常虚易受邪,责之于小儿肌肤嫩,藩篱疏,卫外不固。正如吴鞠通在论述小儿病理生理特点时说:“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指出小儿免疫机制未臻完善,包括肺脏…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故“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因此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们本着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外感从阳化热为多,热易伤阴,致耗阴竭液的特点,自1985年4月至1987年2月,仿青蒿鳖甲汤之意,自拟“蒿柴薇丹汤”,治疗小儿发热证320例,取得了退热快的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疾病,以肺、脾二脏最为多见,但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肺的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高度重视肺,将对我们防治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前人对肺的论述颇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灵枢·百病始生篇》“是故虚邪之中于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因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渐然。”《育婴家秘》明确指出“肺为娇脏”之说。《温病条辨·鲜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长,又云:“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  相似文献   

6.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具有“易实易虚”的特点。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中药有四气五味之偏性,“苦寒最能伐生发之气,辛热足以耗损真阴”。此外,中药煎剂大多具有特殊气味,小儿往往拒饮。因此,如何根据小儿特点及药物的偏性选用  相似文献   

7.
<正>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许多患儿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祖国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以下试对小儿哮喘证治的特点提出某些粗浅的看法。一、病情易变,须勤于辨析: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提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说明小儿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小儿哮喘发作同样易虚、易实,因虚实易转化,故攻补不宜太过。对于重症哮喘尤须勤于辨析,以便随时根据病情更改处方。例一:滕××,女,9岁。1979年9月1日初诊。哮喘发作已6年。近一周气喘不得平  相似文献   

8.
张士卿教授诊治小儿咳嗽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症状.基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外合皮毛,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易为邪侵所犯。万全在《育婴家秘》更有“娇肺遭伤不易愈”的教训。张士卿教授乃甘肃中医学院儿科学博士生导师.师从中医临床大家王伯岳、于己百等人,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研究近40载,学验俱丰。张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提出“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与“两辨”(辨病与证、辨脾与肺)结合的诊治小儿咳嗽方法.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以咳嗽症状命名的肺系病症,咳以声言,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早在《黄帝内经》中既有对咳嗽的记载。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使之成为小儿肺系疾患中一种常见的证候。本证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舂多见,特别在我国气候寒冷的北方,外界气候冷热变化,直接影响肺气宣肃,使咳嗽成为了北方常见、多发的地方病症。  相似文献   

10.
谈谈小儿夜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夜惊 ,指小儿睡中惊惕或寐中惊掣呼叫 ,属于小儿惊风症状之一 ,既可在急惊风出现 ,亦可见于慢惊风。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为稚阴稚阳之体 ,乳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力薄弱 ,熟睡时易惊跳。小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细胞浆、细胞膜分化差 ,神经髓鞘形成未完全 ,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之间正常关系尚未建立 ,神经兴奋易于泛化 ,乳幼儿高热时易惊厥。由于夜间阳气闭藏于内 ,邪气较励 ,惊厥往往常在夜间发生。究其原因 ,多由外感所致。由于小儿肌肤疏薄 ,抗病力弱 ,且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 ,兼之心神怯弱 ,不耐高热 ,热盛则生惊。…  相似文献   

11.
韩媛 《山西中医》2008,24(4):25-25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易感外邪.而肺主气,外合皮毛,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感邪气,首先犯肺,肺卫受邪,卫阳被遏则发热,这是小儿外感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同时由于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强健,而生长发育需获得更多水谷精微,故常易为饮食所伤.食滞胃肠,积而化热,致热结大肠,故外感发热患儿多伴有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2.
<正>正常人体温为36~37℃左右,可因测量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中医认为阳盛则热是发热的基本病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抵抗外邪入侵的能力较成人弱,因而容易出现发热症状。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儿科总论》云:"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相似文献   

13.
小儿泄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一生理特点,使之藩篱疏薄,易感外邪;脾胃不足,易伤饮食,均能导致小儿脾胃的消化功能紊乱而产生泄泻。  相似文献   

14.
丹溪火证三治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溪火证论治颇具特色,认为火证不外乎实火、虚火和火郁三类,治疗上则归于“实火可泻”、“郁者可发”、“虚火可补”的三种治法(《丹溪心法·火》).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藩篱疏薄,易感外邪,而体禀纯阳,外感六淫,多从火化,温疫疠气,皆为火毒,加之“饮食停留,郁蒸发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幼科要略·总论》)故小儿火热病证常多于成人。  相似文献   

15.
小儿汗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最早隋代巢元方提出了小儿“头身喜汗候和盗汗候”皆与小儿气血未充,腠理疏薄有关。小儿肌疏易汗是小儿生理特点,此两候汗出微微,多为生理性汗出。至宋·钱乙对小儿汗证论述趋于详细,提出了小儿生理性汗出及病理性汗出。认为“盗汗”为小儿肌肉虚,藩(?)疏,轻散多不为病态。遍身汗者,乃阳热太盛所致及“胃怯汗”方胃虚气阳不足汗出;“虚热盗汗”、“实热盗汗”均为病理性汗出。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小儿营卫虚弱,可导致汗证。如云“小儿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肾病起病快,变化快,易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临床辨证及治疗特点与成年人不同,故将辨治特点作如下浅析。1 小儿肾病的辨证特点1.1 辨别寒邪与热邪致病的特点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风邪最易乘虚侵袭,首犯肺卫,使肺失宣肃与通调水道之职,其发病特点多见于风热,临床上常以发热、咽痛、喉核肿大,先眼睑后波及全身性浮肿,舌红、苔薄黄,脉濡数。但也有一部分为风寒,临床常见恶寒、流涕、无汗、尿少,先眼睑波及全身性水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濡。1.2 辨别湿邪与热毒发病特点 如肌肤疮疖、湿疹都由风毒内归…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认为小儿致病,不外六淫侵袭,饮食所伤,至于情志病变,唯有大惊卒恐,其余“五志”概未论及.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日“古称难治者,莫如小儿,名日哑科,以疾痛烦苦,不能自达,且其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祛、易于感触.……惟较之成人,无七情六欲之伤,外不过六淫,内不过饮食、胎毒而己.”笔者不敢苟同,根据多年临床所见,喜、怒、忧、思、悲等情志过激或持续刺激,均可引起小儿发病.现录病案四则于后.  相似文献   

18.
湿为阴寒之邪,其性重浊粘滞,易伤阳气,易遏气机。历代医家对湿证的病因病机论述甚详,治疗方法颇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匮要略》曾指出:“当以温药和之。”中医院校五版内科教材指出:“治湿用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其含义甚为深广,本文结合临床略谈管见。轻者,意寓于“灵”,灵者,灵活、灵透也,用药取其轻浮、轻飘、轻之义。若湿邪在上、在外、在头面、在肌肤,用药贵乎  相似文献   

19.
一、病因特点小儿的病因特点,首先是肌肤疏薄,腠理不密,卫外机能未固,寒冷衣着不能自理,因此,六淫之邪则易从皮毛而入,侵犯肺气,外感疾病特多;其次是小儿的元气不足,抗病能力极差,特别是半岁以后,在母体所获得的先天禀赋抗病能力逐渐减弱,因此,时疫疠气则易从口鼻而入,而致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再其次是小儿胃肠狭小,脾气不足,功能很不健全,运  相似文献   

20.
试论健脾补肾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脏腑尚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育婴家秘》说:“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因此,在得病之后,往往易于传变或病后易使肠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累及身体的生长发育,临床上除了常用的解表清热、化湿消滞等治疗法则之外,尅代之剂,不宜过重,因其易伤脾胃。故在儿科的治疗中,对健脾补肾以扶正驱邪的治法,尤为重要。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只有在脾肾健旺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小儿健康成长,现谈谈个人对健脾补肾一法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